十二夜之後5/浪浪從哪來? 這些「愛心」行為都是原因

享生活
By NOWnews
發布時間:2020-08-17 09:40:00

零撲殺政策造成各縣市收容所內的貓狗持續爆量,雖然中央政府分配大筆預算給地方政府興建新收容所,希望提升收容量能,但地方政府和民間單位都認為,若不能有效管理流浪動物的源頭問題,新的收容所爆滿也只是時間問題。仔細探究流浪動物的成因,其實並非只是棄養那麼簡單,民眾任意餵食的行為、民間收容所與中途之家無法可管,加上放養犬隻結紮不確實等,都導致流浪動物源源不絕。

24小時最熱

根據相信動物協會2016至2017年在北北基地區進行絕育的2705隻遊蕩母犬進行分析,發現野犬比例為47.5%、放養犬33.1%、棄養或走失犬僅12.8%。雖然各區的浪犬來源比例稍有不同,但這份調查打破了社會對「流浪貓狗主因為棄養」的想像。

▲根據動物協會報告,打破了社會對「流浪貓狗主因為棄養」的想像。(圖/記者陳明安攝)

愛爸、愛媽亂餵食 流浪狗數量暴增成威脅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說,流浪動物在街上有愛心媽媽在餵,還會有動保團體幫忙在做絕育,「那我今天不喜歡一隻狗那就丟街上嘛,沒關係啊!」飼主責任的崩解,讓流浪貓狗在野外的族群持續增加。

時任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郭仁政也提到:「物種都是自然消長的,很多流浪狗就是從出生到生長在野外,已經是『野生狗』了,那就應該用野生動物的角度去看待。」若是牠的食物來源少了,族群數量自然就會減少,但當有愛爸、愛媽的不斷餵食,又沒有幫忙結紮的情況下,牠們就是不斷繁殖,再加上一旦因為任何原因中斷餵食,動物的本能出現,許多畜牧人家的家畜就會遭殃,「當野生動物已經侵害到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就應該要控制,(安樂死)看起來很殘暴但其實是在做平衡生態。」

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技正鄭安國也表示,經過觀察,雲林當地的流浪狗特定聚集地,就是因為有很多愛爸、愛媽餵食,食物來源充足,「騎機車經過,就把飼料整包一丟」,餵食流浪動物本來應該是有愛心的行為,但對當地的居民造成很大的困擾。

寵物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靖霖也指出,不餵食不是自己飼養的物種應該是一個基本的知識,不當的餵食,的確讓流浪犬隻數量無法控制。

▲張靖霖說,現在棄養已經不是流浪貓狗來源的主因,反而是民眾私自經營的中途之家和私人狗場成為一大破口。(圖/記者陳明安攝)

中途之家、私人狗場 都算「非法寵物業」?

除了愛爸、愛媽的餵食外,張靖霖說,現在棄養已經不是流浪貓狗來源的主因,反而是民眾私自經營的中途之家和私人狗場,成為流浪動物來源的一大破口,「合法的繁殖買賣業在2018年(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修法後就相當嚴格,包含要取得兩張牌照、人員要每年有教育訓練時數,但反觀中途之家、私人狗場的模式其實和寵物、繁殖業者相同,但現行卻無法可管。」

張靖霖進一步指出,私人的狗場或是中途之家收費後照顧寵物,就是寄養業,如果領養要再收取費用,就等同買賣業,如果又任意將犬貓進行繁衍,那就是繁殖業,「合法業者需要評鑑,需要追蹤飼主,我們的管控是有自己的一套方式的,但他們就是管理上的黑數。」

同時他也為合法業者叫屈,「在公、私立收容所內的流浪犬貓,95%都是混種貓狗,品種犬只佔了5%,而且認養率秒殺。」對於外界常會誤解,寵物店和繁殖業者就是讓流浪犬貓數量大增的說法,張靖霖感到無奈,「反而是很多民間狗場、中途等非法單位的領養過程,不需要打晶片,飼主不想養就往外放,對合法業者來說都是無妄之災,我們身為業者,更該負起社會責任,告訴其他業者和飼主責任教育的重要。」

愛心團體勾搭繁殖業 寵物買賣產銷鏈成破口

不過,陳玉敏認為,對於繁殖、買賣業者,政府也應該要從總量上管制,「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寵物市場每年到底可以消耗多少?每年流入市場的狗有幾十萬隻,但是真到有那麼高的消費力嗎?那些消不掉的狗又到哪裡去了?」她提到,公立收容所每年都要接收很多繁殖、買賣業者,因為賣不掉或是有病的犬貓,「但這樣就是在幫繁殖業者擦屁股。」

陳玉敏認為,連台灣的經濟動物(像是蛋雞),都因為產銷調節而需要管制數量,寵物更加需要,「台灣的公、私機構已經耗費相當大量的成本來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總量管制才是重點。」

▲陳玉敏認為,連台灣的經濟動物,都因為產銷調節而需要管制數量,寵物更加需要。(圖/記者陳明安攝)

對此,農委會畜牧處動保科科長鄭祝菁指出,農委會已經有在教育民眾家犬、家貓不要再繼續繁殖或棄養,不要再讓牠們成為流浪動物的來源,飼主責任部分一定要落實。而雲林縣志成動物醫院設醫師也指出,地方政府也持續呼籲民眾應該幫家犬植晶片、要打狂犬病、要結紮,才可以控制狗的數量,雲林縣政府也一直提供結紮補助,就是希望貓狗不要再越來越多。

從公家單位到民間團體、業者口徑一致,源頭管理才是有效控制流量貓狗的解方,但台灣目前犬貓爆量已成為事實,但是離開繁華的都市區後,在城鄉各地要推行家犬絕育觀念並非易事,基礎的飼主責任難以落實,非法的民間業者管理還需要法律支持,愛心人士的餵養觀念問題也需要時間改變,台灣的流浪貓狗數量持續上升的困境,目前看來依舊無解。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消息

十二夜之後4/零安樂死倉促上路 「後遺症」如何解決?

享生活
NOWnews
發布時間:2020-08-17 09:40:00

「零撲殺」政策自2017年正式上路以來,雖其立意原本為善,但卻由於倉促上路,毫無政策配套,導致基層有諸多怨言。就有第一線工作人員直言,「爆籠」情況會在近2年來更加嚴重,可以說是一個零撲殺之後的「後遺症」;更有業者認為,零撲殺政策的確是個錯誤,讓地方公職人力的處境更加無奈。

24小時最熱

「海龜仁醫」竟也是「屠狗之王」?澎湖收容所前所長爭議多

談到零撲殺政策,曾擔任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一職長達26年的郭仁政,有滿腹的苦水。由於他反對TNvR、零撲殺政策立場鮮明,更因為其任內公立收容所的所內死亡率高居不下,被動保團體批為「屠狗之王」;但是,在廣受抨擊的背後,郭仁政長期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曾因為救護超過300隻海龜並回歸野放,甚至獲頒「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獎」,被媒體譽為。

他堅持的立場在於,「流浪犬族群如果在野外生活夠久,就應該被視為野生動物!」牠們在野外食物、空間無虞的情況下,就會不斷繁衍,投訴的案件、陳情的案件也因此越來越多,但是在不能撲殺、安樂死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惡性循環,「這可以說是零撲殺之後的『後遺症』。」

▲談到零撲殺政策,曾擔任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一職長達26年的郭仁政,有滿腹的苦水。(圖/記者陳明安攝)

對於澎湖公立收容所去(2019)年所內死亡率高居全國第一,郭仁政替自己喊冤,「由於所內狗貓數量『爆籠』,加上傳染性疾病盛傳,導致死亡率大增。」但他也不諱言,傳染病也是「生態控制」的一部分,只要動物群聚過多了,就會出現疾病,把族群數量給「壓下來」,這如果是用「很正面、很健康」的想法去看,把生病的動物安樂死「也沒什麼很嚴重到需要被人指責」,可是台灣的現況讓基層人員總是害怕輿論壓力,所以不敢去執行。

地方收容所眾人嫌 抓不完狗還得受民意壓力

地方收容所除了面對抓不完的流量狗之外,還得面臨民意壓力。

雲林縣是目前全國唯一沒有公立收容所的縣市,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課長胡秋蘭坦言,其實中央已經撥下經費,而防疫所也尋地多年,但一直都遭到居民反對,因為收容所就是一個鄰避設施,「就跟垃圾場一樣,雖然重要但沒人想要蓋在自家隔壁!」

除了建置收容的地方難找之外,還有一大壓力來源就是各種陳情。胡秋蘭說:「防疫所為了降低收容所的收容壓力,已經不太抓狗,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就會有不少民眾找民意代表陳情。」

雖然經過溝通,不少議員也都能了解第一線人員的困境,但反而是部分民眾難以接受,「我們也很無奈,零撲殺政策其實不是地方的自治條例,但中央規定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做其他事情也不是這麼容易。」

▲雲林縣是目前全國唯一沒有公立收容所的縣市,目前該縣流浪動物的後續收容都委託民間代養場處理。(圖/記者陳明安攝)

零撲殺失敗與否仍待討論 做好配套措施才是正解

「(零撲殺)這的確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對於公務人員來說,他們也無可奈何。」中華民國寵物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靖霖舉例,零撲殺政策使得收容所「爆籠」後,就有地方政府為了減輕收容壓力,把流浪動物偷偷移轉到私人狗場,其中轉移的過程還有6000多隻流浪動物下落不明,事後被發現後還遭到彈劾。

零撲殺政策雖讓地方基層有諸多疑慮,但這個政策就是全然失敗的嗎?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認為,「如果說零撲殺政策是失敗的,那反面來說,撲殺是否就對流浪動物福祉有益?好像也不盡如此。」畢竟台灣過去5、60年來一直都在執行撲殺,流浪動物族群的福祉也沒有因此受益,「所以有沒有撲殺,從來就不是流浪動物問題被解決的關鍵。」

至於零撲殺政策上路後,到底需要哪些配套?或有哪些替代方案?仍留待各界討論。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執行長劉晉佑就提到,「台灣這幾年的動保政策其實一直在搖擺。」經由不同團體間的討論後不斷地修正,但這些「吵吵鬧鬧」是有益的,就是要經過討論才能發展出最屬於台灣的動保政策,當面對各種爭議、人力不足等挑戰,「我們就是去面對、去解決,這樣而已。」

▲台灣究竟適合怎樣的動保政策,仍有待社會共同參與討論。(示意圖/記者陳明安攝)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