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颱瑪娃為何5月就報到?專家揭原因

享生活
By NOWnews今日新聞
發布時間:2023-05-28 09:30:00

[NOWnews今日新聞]瑪娃颱風自生成至今(28)日,生命週期已超過1週,往西靠近台灣的過程中強度不斷攀升,成為全球矚目的「超級強颱」,不過許多民眾好奇,為何破壞力如此強大的颱風,會在5月就出現影響台灣?氣象達人、天氣風險公司彭啟明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西南季風發展旺盛」,以及「海溫偏高」導致,瑪娃強度確實讓許多專家感到意外,但5月就有這樣的條件形成強颱,「聖嬰現象」真正開始後,下半年台灣附近出現更多類似瑪娃的颱風,是可預期的未來。

24小時最熱

根據氣象局資料統計,從1991至2020間,西北太平洋在5月的颱風數量平均為1.1個,因此5月有颱風並非怪事,不過彭啟明指出,5月中旬一個名為「摩卡」的「超強氣旋」登陸緬甸,它帶起了西南季風的發展,讓旺盛的西南風從南海一路吹到「菲律賓東方海面」,季風槽提早成形,也提供低壓系統很好的動力,發展為颱風。

▲從2000以來的5月份,包括瑪娃在內,共有7個強烈颱風出現,其中瑪娃的強度為最高。(圖/NOWnews製)
▲從2000以來的5月份,包括瑪娃在內,共有7個強烈颱風出現,其中瑪娃的強度為最高。(圖/NOWnews製)

彭啟明說明,瑪娃颱風生成的位置離陸地較遠,移動時會經過大片海面,不過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近年海溫越來越高,較暖的海水提供瑪娃充足的「熱量和水分」,時間一拉長,瑪娃的強度也就不停攀升;彭啟明強調,上述各種現象其實都證明「聖嬰現象」正在發展,到了下半年,颱風生成位置可能更偏東、生命週期長、強度高,這些都值得多加關注。

此外,氣象專家賈新興補充,西南季風也會影響台灣梅雨季的情況,梅雨鋒面建立需要「太平洋高壓」、「北方冷高壓」、「西南季風」等在台灣海峽互相角力造成鋒面滯留,但今年西南季風「衝過頭」,破壞了整個大環境,梅雨情況不太樂觀。彭啟明更是直言,「今年旱災無法指望梅雨,恐怕只能靠颱風多補一點雨量了。」

明日至週五(5月29日至6月2日),瑪娃颱風會在巴士海峽迴轉,並偏北緩慢移動,受颱風暴風圈影響,明日迎風面大台北、東北部轉有局部陣雨;中南部及花東天氣仍穩定、氣溫偏高,週二至週五迎風面北部、東半部及山區有局部陣雨。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今日新聞 颱風 強颱 瑪娃

最新消息

水果越甜代表熱量越高?專家曝「味覺誤區」

享生活
NOWnews今日新聞
發布時間:2023-05-28 10:00:00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擁有「水果王國」之美名,市面上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水果,而且吃起來都十分香甜可口。然而一些愛吃水果的人常會直觀認為,太甜的水果不能吃太多,因為擔心「熱量太高」。但其實這觀念不全然是對的,《臺北農產》專家就出面揭露「味覺誤區」:水果越甜不代表熱量越高!

24小時最熱

日前《臺北農產》在臉書上發文分享小知識「一般人吃水果,常會陷入誤區,其實水果越甜不代表熱量越高喔」,專家隨後解釋,味覺上的”甜度”,受到水果三種糖類的比例影響,分別是「葡萄糖、果糖以及蔗糖」,而蔗糖則是葡萄糖和果糖的結合體。

而三種糖類的甜度排名則依序為:果糖 >蔗糖 >葡萄糖,舉例來說,「每100g的香蕉和葡萄,因為糖類占比不同,味覺上會產生香蕉比葡萄甜很多的錯覺」,但其實部分較酸的水果,也可能含糖量比很甜的水果還多。

此外許多水果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膳食纖維和水分,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且水果中的 「可溶性纖維」可溶於水,會在消化道裡形成膠狀物,減緩糖分被吸收到血液裡的速度,而長期「可溶性纖維」,可稍微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濃度,所以才會有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的說法出現。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水果 NOWnews今日新聞 臺北農產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