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懶人包】被減班、被失業? 除了3萬元紓困金還有3補助+1津貼可以領!

疫情專區
By Money錢
發布時間:2020-05-04 23:12:00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大產業,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4月23日為止,實施無薪假(減班休息)的企業已超過800家,「被減班」的勞工人數也上升到1萬8千多人,除了觀光、餐飲業淪為「重災區」,就連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也難深受打擊!

24小時最熱

勞動部針對「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發放紓困補貼3萬元,截至4月27日已有68萬多人申請,但僅限在「職業工會」投保勞保、投保薪資在24,000元以下、個人所得總額未達40萬8千元者可以請領,造成不少被減班的企業員工感嘆自己被政府遺忘。

不過,即使領不到3萬元紓困金,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員工,政府還是提供了3種補助和1種津貼,以協助勞工度過難關。

1.「充電再出發訓練計劃」-職業訓練課程補助

若所屬企業已向主管機關通報實施減班休息(無薪假),且勞工減班時數達每2週16小時以上,並且參加企業自辦或公家辦理的職業訓練課程,即可提出申請,依時數發給每小時158元參訓津貼,每月最高可領取1萬8,960元。

2.「安心就業計劃」-薪資差額補貼

若減班休息期間達到30日以上,且企業已向主管機關通報,即可申請,補助額度為(減班休息前12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減班休息後協議薪資)*50%,採按月發給,每月最高發給11,000元,最長發給6個月。

3.「增辦108學年度第2學期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

若勞工在今年1月18日~5月31日間非自願離職,並受領失業給付,與配偶所得合計在148萬元以下,且子女就讀國內高中職或大專校院,即可提出申請,公立高中職每名補助4,000元、私立高中職每名6,000元、公立大專院校每名13,600元、私立大專院校每名24,000元。若為獨立負擔家計者,或就讀大專院校子女達2名以上,加給20%。

4.「安心即時上工計劃」-政府單位打工津貼

只要在申請登記當日的前1年內有勞保或就保投保紀錄,即可向地方就業服務機構申請政府所提供的計時工作,亦即至公部門打工,每小時按基本工資158元核給工作津貼,每月最高工作80小時、最多發給12,640元,每人最長以補助6個月為限。若已請領充電再出發訓練津貼、安心就業計劃補貼,或是「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的3萬元紓困金,仍然可以參加本項計劃。民眾可至「台灣就業通」網站查詢各地職缺。

最新消息

地球日50週年:疫情之下人類減少活動,自然世界出現了什麼變化?

疫情專區
泛科學
發布時間:2020-05-04 23:50:15

圖/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by Bernard Gagnon

24小時最熱

儘管在新冠病毒的籠罩下,2020 年也已經不知不覺走過了三分之一,時至世界地球日的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當人類的活動被迫大幅度緊縮時,人類以外的自然世界都出現了什麼變化吧!

NO2排放量減少,趁機解決一波空氣汙染的問題?


圖/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 (TROPOMI) on ESA’s Sentinel-5 satellite, by Josh Stevens, NASA Earth Observatory

NO2 做為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氣體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空氣汙染物,然而根據 NASA 與 ESA 的衛星資料顯示,在二月份所記錄到中國大氣層中的 NO2 濃度相較一月份明顯下降許多

若與去年的資料比對,雖然以往在春節約一個禮拜的停工期間 NO2 的濃度也會降低,但在復工以後濃度便會再次上升,然而根據 NASA 科學家觀測今年的狀況表示,NO2 的濃度雖然一開始僅在武漢附近降低,但最終擴大到整個中國都出現下降的趨勢。


圖/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 (TROPOMI) on ESA’s Sentinel-5 satellite

由此可知,NO2 濃度下降的結果跟中國自 1/23 起從武漢開始實施的封城與交通限制有一定的關聯性,與此同時,為了避免病毒在人與人間大規模的傳播,許多工廠也被勒令停工,在工業趨緩的狀況下,中國 CO2 的排放量也因此降低,相較去年同樣春節過後的兩個禮拜低了 25% 的排放量。


圖/Carbon Brief

然而,空氣汙染物不是只有 NO2,也不是幾個月之內造成空汙,自然不是減少幾個月的活動就能解決所有問題;CO2 在這兩個禮拜所降低的排放量也只能減少年度總排放量的 1% 而已。

雖然空汙問題依舊存在,但這樣難得的數據卻也讓我們看到,短短一個月的減少人類移動與工業活動,便能對減緩空氣汙染產生可觀的影響,也由此可知原先人為所造成的空氣汙染究竟有多麼嚴重。

人類消失以後,動物開始到處趴趴走

由於疫情持續在世界各地蔓延,各國為了避免群聚而造成大規模傳染,紛紛祭出封城、限制人們外出移動的政策,但這卻意外讓野生動物有了更加空曠的活動環境,出現在街道等等原本會被人類驅趕的地方。

英國威爾斯地區的蘭迪德諾 (Llandudno),便發生原本應該待在公園的山羊反而在路上漫步的情形,成群結隊的山羊在荒涼的街道上覓食,就著路邊的籬笆草叢飽餐一頓;而住在日本奈良公園裡的鹿群,也同樣跑到公園以外好尋找食物。

另外在美國舊金山、泰國華富里與義大利的各處則分別出現了郊狼、猴子與野豬、綿羊等在空蕩蕩的城市裡出沒的情形。

「野生動物的數量並沒有因為社交距離而增加,但這的確可能改變了動物在尋找新食物來源上的行為。」

美國國家有害生物管理協會 (NPMA) 的首席昆蟲學家吉姆.弗雷德里克斯 (Jim Fredericks) 如此表示,「人類的消失影響了原本的平衡,而我們所看到的便是動物們在牠們從未去過的地方覓食的模樣。」


圖/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by Bernard Gagnon

除此之外,在三月底引起關注的印度數萬隻欖蠵龜 (olive ridley sea turtles, Lepidochelys olivacea) 在白天上岸產卵。據專家所言,欖蠵龜大量出現並不是因為出沒的人變少。但對在當地沙灘進行保育的工作人員來說,由於疫情減少遊客並非壞事,讓他們可以多花時間在關注海龜與牠們的巢和卵上的機會,而不是一直注意遊客以防卵被誤踩而受損破裂

疫情結束過後,我們還會記得什麼?

光是全球人類減少活動的這四個月時間,其實能夠給予自然的喘息空間相當有限,儘管如此,對於比較直接受到人為影響的部分,像是空氣汙染、碳排放量等,仍顯示出有一定程度、肉眼可見變化的減緩效果。

而在動植物方面雖然似乎沒有看到顯著的變化,但這並不表示我們能忽視原先對他們生存環境的破壞與侵害,包括像是海龜產卵的數個沙灘巢位紛紛被人類踐踏,或者森林被持續開發,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等,又人類從來都無法拋下自然而獨立存活,則這些種種對於環境生態的迫害,都會悄悄對現在乃至往後的人類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疫情結束以後的我們,是否能夠藉此獲得啟發,更加注重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試圖與自然世界和平共存,還是又回到人類開發至上的地球末日倒數世界呢?

資料來源:

  1. NASA Earth Observatory: Airborne Nitrogen Dioxide Plummets Over China, How the Coronavirus Is (and Is Not)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
  2. THE HINDU: Mass nesting of Olive Ridley turtles draws to a close at Rushikulya
  3. Mongabay: Olive ridleys day-nest in Odisha after seven years, but no link to lockdown say experts
  4. The New York Times: When Humans Are Sheltered in Place, Wild Animals Will Play
  5. Bored Panda: Animals Invade Cities As People Quarantine Themselves At Home
  6. UN: A message from nature: coronavirus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