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故名導森田芳光一生拍攝28部長片,近年在日本國際交流基金(The Japan Foundation)贊助下,作品幾乎已轉成數位檔案,並展開海外巡迴映演,獲各地影迷迴響。
24小時最熱
本屆高雄電影節推出森田芳光專題,遺孀兼製片三澤和子來台出席相關活動,談及推動影片修復和展演的幕後故事,也分享導演的創作理念和拍攝花絮。
森田芳光的代表作包括《失樂園》《家族遊戲》和《廚房》等,知名演員如役所廣司、黑木瞳和永山瑛太等都曾與森田芳光合作。森田芳光的作品題材廣泛、類型多元,內容常涉及社會議題,對人性多所著墨,在日本影壇占一席之地,可惜於2011年因肝炎引發急性肝功能衰竭辭世,享壽61歲。
遺孀三澤和子接受本刊專訪透露,森田芳光過世後,不少影迷希望能在戲院重溫作品。三澤和子向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爭取經費,先挑幾部片進行數位修復,上映後觀眾反應熱烈、不覺得過時,希望看到更多森田芳光的電影。
由於有些膠卷已散佚難尋,三澤和子透過日本收藏影像檔案機構,找出森田芳光作品,連同版權洽談和進廠沖印,耗時2年完成修復工程,2021年底推出集結26部作品的藍光光碟套裝組合,以紀念森田芳光70歲冥誕。去年還把修復完成的影片推廣至海外,在巴黎、紐約、首爾等地以回顧展的形式巡迴放映。
本屆高雄電影節的「大師致敬:森田芳光」專題,選映《家族遊戲》《廚房》《春天情書》和《其後》等7部作品。節目總監鄭秉泓表示,過去高雄電影節和主辦單位高雄電影館,已常態性地向日本邀片並推出專題,日方若有適合的企劃案也會洽詢合作意願。由於先前陸續規劃日本二戰前後的導演專題,今年鄭秉泓便鎖定1980年代出道的創作者。
恰巧有人轉介一批森田芳光的片子,其中包含鄭秉泓很喜歡、卻因拷貝問題始終難以邀片的《春天情書》,而且森田芳光的作品不冷僻、部分改編自大眾小說,演員也具知名度,應是票房保證。在大學電影科系教書的鄭秉泓認為,學生應該認識這位導演,綜合上述因素,決定推出森田芳光專題。
森田芳光的片子雖然已完整修復,版權卻很分散,實際邀片時必須跟個別公司詢價和議價,過程繁雜。當時《廚房》的拷貝仍在巴黎,首爾也等著要放映,三方不斷協調後,該片的2個場次被迫集中在高雄電影節最後一週的4天內放映,觀眾選擇跟著受限。
非電影相關科系出身的三澤和子,大學時期看過森田芳光拍的8釐米短片,深受他的才華吸引。三澤和子畢業後,先擔任森田芳光的短片宣傳人員,接著順勢合作推出首部獨立製作長片《生活在茅崎》,此後她幾乎擔任森田芳光所有電影的製片,專責前期開發和籌措資金。只不過早期她自認資淺,所以森田芳光的商業出道作《如此這般》、改編自夏目漱石名作的《其後》等共4部片,她雖婉拒掛名,但其實都參與相關工作。
三澤和子表示,每部電影企劃從成立到順利開拍,都是一大挑戰,印象深刻的有《如此這般》《廚房》和《春天情書》,主因是森田芳光沒有固定合作的電影公司,不利籌資。她說明:「若長期與一家公司合作,只要和對方打好關係,拍片時他們會負責資金。像黑澤明與東寶,或者小津安二郎與松竹,都是如此。」
由於森田芳光沒有穩定金主,每次推動案子前,三澤和子必須分別與不同公司接洽,和製作部門人員討論籌措經費方式。有時電影公司僅願意負擔部分費用,她就得另覓管道補足缺口。
日本電影製作環境改變,為突破困境,須在現實和理想間找到平衡點。
她感嘆,2000年後,日本電影製作環境改變,像松竹、東寶和東映等大公司,從製作到發行採取一條龍方式,更增添拍片難度。為突破困境,必須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找到平衡點。比方森田芳光以前對公司高層的意見充耳不聞,但若不聽從,可能拿不到預算;一旦接受,就要扛起責任,不讓劇組人員承受高層的壓力,為此得付出更多心力,才能持續推出新作。
外界好奇三澤和子如何在妻子和製片2種關係之間取得平衡?她表示,與其說他們是夫妻,其實2人互動更像朋友。通常森田芳光寫完第一稿劇本後會徵詢她的意見,可是她一提出看法,便引起導演不悅、甚至吵架。不過她認為,劇本最終要給外人看,所以該說的話不能省。
例如《春天情書》以當時堪稱新穎的電腦通信為主軸,是很好的題材,「可是整部片沒有高潮。」森田芳光聽了很生氣,但之後仍要思考解決方案;2週後,加進了女主角的妹妹這個新角色,因此帶出劇情高潮,成為三澤和子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挑選拍攝題材,會優先考量尚未被拍出來的議題,其次要具前瞻性。
森田芳光作品的選材和類型多元,三澤和子表示,導演挑選拍攝題材,會優先考量尚未被拍出來的議題;其次要具前瞻性、能反映未來潮流;最後不希望為票房而拍攝迎合大眾口味的電影。此外,題材多樣性也源於導演不願自我重複、不想讓觀眾覺得自己一成不變。森田芳光常把小說搬上大銀幕,有改編自純文學的《其後》,到大眾小說如《廚房》《失樂園》等,選擇標準也都遵循上述原則。
三澤和子入行至今也與不同導演合作,不過她最近萌生退意,不想再做製片,「處理森田芳光的作品已經很耗費心力。」且不少影展或電影相關競賽會找她當評審,雖然辛苦,卻能認識很多年輕人,讓她甘之如飴。
【致敬森田芳光番外篇】女大生仰慕森田芳光 因一個誤會差點錯失良緣
【致敬森田芳光番外篇】搭電車「偷聽」找靈感 她曝名導演多元創作背後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