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4小時最熱
五月上旬本土疫情爆發後,加權指數雖在5月12日一度創下單日最大跌幅的紀錄,但很快隨著外購疫苗加速到貨,美日兩國陸續伸出援手,如同我們先前所預期的,疫苗利多讓本土疫情的利空淡化,指數沒兩三下就又攀回萬七之上,對於這樣的強勁反彈,一方面反映台股的基本面良好,諸如本週公佈的5月出口數據續紅,且先前水情吃緊對於半導體產業的利空淡化,另一方面,也反映當前市場在各國寬鬆貨幣政策下,游資豐沛讓股市有更強勁的資金動能。
然而回到萬七大關後,本週以來,市場氛圍明顯轉為觀望,白話一點說,盤勢變得很黏,上雖有壓但下有撐,操作起來頗不容易。
市場投資人轉為觀望,主要受到...(繼續往下看)
本週四美國即將公告的5月CPI數據,以及下週即將召開的美國聯準會六月利率決策會議,兩者都讓全球股市的不確定性提高,由於CPI數據被市場視為觀察通膨變化的重要指標,倘若攀升過快,加劇市場對通膨的預期,逼迫聯準會必須趕快收錢,股市可能受到重擊,這便是近期「通膨悲觀論者」的主要論調,此外,他們也以近期美國逆回購的金額屢創新高佐證「市場上錢太多了」。
這一派的支持者認為,下週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將提早宣佈縮減購債規模,或是透過提高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或是美聯儲的隔夜逆回購工具利率(ON RRP),簡單來說,聯準會要開始收錢 = 股市的好日子結束了。
但是否真的如此?
單看逆回購的規模,就認定市場資金過剩,或是認定今晚的CPI飆高,就覺得通膨壓力會逼聯準會結束這輪QE,恐怕過度簡化中間的因果關係,其實對應到所有的投資行為都一樣,過度關注一兩項指標,其實很容易忽略了全局的變化。
首先是逆回購規模創高,顯示銀行手中的資金規模龐大無去處,但這可能反應疫情過後,美國家庭的超額儲蓄來到歷史新高,尤其三月起美國政府才又發放新一輪刺激法案的紓困支票,部分市場分析師認為,這些超額儲蓄,將成為解封之後,刺激消費的強大動能,若從這個角度來看,逆回購的規模近期攀升,有可能隨著美國解封速度加快而下滑。
此外,若市場多認為本月的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論調可能由鴿轉鷹,則先前三月間,前一輪通膨與升息預期飆升之際,大幅飆升的美國公債殖利率與美元指數,理應再度同步走揚,但相反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日來到三個月的低點。
資料來源:CNBC
美元指數不僅沒有走強,甚至還回測年初的低點位置。因此從公債殖利率以及美元指數來看,恐怕無法支持,市場普遍預期寬鬆貨幣政策即將結束。
狼來了,這次會成真?
最後,回到對股市的影響來看,相信大家都知道「股價反映未來」這個邏輯,自今年初,通膨飆升、聯準會收錢的聲浪就不絕於耳(狼來了的故事),因此下週倘若真的宣佈縮減購債規模,對於市場投資人可能反而是利空出盡、不確定性消除(就像當初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一樣)?當然,也可能真的狼來了,給市場重重一擊,我們並未試圖猜測聯準會的決策動向,現階段轉趨觀望,降低手中持股,靜待不確定性消除,或許才是最安全的。
後續除了文中所提到的1) 5月CPI數據、2)聯準會利率會議決策、3)美元指數、4)美國公債殖利率,5)台幣匯率走勢也可多加留意,尤其外資匯入,多會推升台幣,且流入的資金多會流向台積電(2330)為首的電子權值股,因此6)電子股的成交比重(盤中可以看成交金額排行來判斷資金動向)能否站穩五成,同樣也是後續判斷市場行情的重要指標。
點開加入→CM財經日報 FB社團,解析第一手股票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