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東京奧運男子公路賽,最終共有85位選手順利完賽留下成績、43名選手沒能完成比賽;全力以赴的台灣好手馮俊凱,奧運之旅在第二補給點(136公里處)劃下句點。
馮俊凱此役和銳克多戰馬,與全球57國、128名頂尖好手同場較勁;其中不乏同屬巴林勝利的5名好手,包含卡魯索(Damiano Caruso)、波斯蒂納(Hermann Pernsteiner)、特拉特尼克(Jan Tratnik)、梅德(Gino Mader)和地主好手新城幸也等成員。
從7/19和中華隊搭乘包機抵達日本後,馮俊凱便積極為這場比賽備戰,中華隊以分段的方式,熟悉了男子公路賽的不同段落,力求為眼前這場艱難的戰役做足準備。
迎接選手生涯的重要時刻,馮俊凱也和國家隊的成員們也起了個大早,5點多便從下榻的飯店驅車,前往武藏野之森公園的起點,進行賽前亮相、檢錄及驗車等工作。
「這場比賽幾乎沒有平路,一直都在不斷的起伏,因為是奧運的等級,強度也不可能緩和下來。我一直提醒自己,在坡上要爭取靠前的位置,但在沒有隊友的情況下,想做到這點還是很困難,一旦陷入斷層會追得比較辛苦。」
「其實賽前我的體重和訓練品質都來到好的狀態,還滿有信心自己能撐過富士山麓的長爬坡,雖然做足準備,但心情上似乎有點想太多,在沒有參與突圍的情況下,最終沒辦法為自己保存到很多的體力,這點回想起來比較可惜。」
「來過日本這麼多次,這也算是我在這邊經歷過最難的一場比賽。還是要謝謝我在亞錦賽的隊友,這次能出賽,是因為他們的協助,順利在烏茲別克拿到銅牌,才有機會取得這張門票;面對全世界最好的選手,其實真的很不容易。」
開賽日本當地的氣溫來到攝氏33度,要在炎熱潮濕的狀態下,完成234公里,總爬升4,865公尺的五星級賽道實屬不易,補給也成為當中關鍵的一環。
除了前線作戰的阿凱,隨行的隊職員也各就各位,由帶隊教練林昆鴻坐鎮隊車,機械師劉金峯和防護員陳愷謙也分別在補給點待命,扮演凱哥後勤可靠的後盾。
在主集團追趕突圍選手的過程中,賽事的強度一路升高,緊咬主集團的馮俊凱,在進入富士山麓路段才退出主集團的陣型當中,持續奮戰不懈的他,最終在第二補給點(136公里處)結束生涯二次奧運的旅程。
「這條路線就是一直不斷的上、下坡,在隊車裡我們的時速已經上看80公里了,還會被落後的選手追擊,路線的難度和競賽的強度都很高,甚至在台灣很難找到可以模擬的路線。」
「因為我們在人數上不比歐美,在共享隊車的情況下,也需要更好的溝通和信任,才有機會創造雙贏。此外,就算是亞洲的自行車強國,我感覺和歐美的能力差距還是有一定的落差,這是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地方。」教練林昆鴻於賽後受訪時分享道。
馮俊凱將於7/26返抵國門,接受隔離檢疫後,再回歸車隊的行程安排。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