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火仔( ボン・ホェイアー)硫黄火漁
新北・金山| 5 月至 9 月|青鱗仔
原作者—李偉麟
金山區磺港鄉位於台灣新北市東北部,背山面海的天然優良條件,一躍為重要的漁獲重地。磺火捕魚,是一種傳承百年的蹦火仔技法,為全世界僅存。蹦火仔是利用當地盛產的磺石來捕魚。負責蹦火仔的火長站在船頭找魚, 一發現魚汛,立刻以磺石加水點火、產生乙炔而發出「蹦」的聲音,火長持著火把照亮了海面,吸引趨光性的青鱗仔跳躍,船上的船腳則利用手叉網將魚撈入船艙。
一幀《磺火之夜:捕青鱗魚》的照片,登上二○一三年九月號《國家地理雜誌》英文雙版面,再次讓人注意到世界僅存的磺火捕魚法,也就是流傳超過一百年的「蹦火仔」。照片中的船是「明順 8 號」,盧秀雄在這艘船上擔任火長約二、三年,後來年紀大了退休。目前金山磺港內僅剩四艘蹦火仔船,使用的是全世界僅存的磺火漁法「蹦火仔」,以磺石(俗稱電土)加水後產生的乙炔點火誘魚。
滿牆獎狀,見證一個為大海而生的人
盧秀雄可說是為大海而生的人。他說:「雖然我沒有讀書,可是我卻拿到討海大學的畢業證書。」客廳的牆面上掛滿了獎狀和獲獎紀念牌,這些獎狀都是巾著網(也就是圍網)捕烏魚的成果,卻沒有一張是「蹦火仔」。盧秀雄說,「蹦火仔」捕撈到的魚獲量很有限,所以不會有比賽,當然也就沒有獎狀。
靠著勤奮自學以及對討海生活的熱情,盧秀雄十三歲第一次出海,十六歲就當上火長。在蹦火仔船上,火長就等於是船長,船要開往什麼方向、何時出網,全聽火長指揮;漁季來臨之前的準備工作及人員分工,也都由火長發落。一般船主不會上船,以避免與火長意見不同時,海腳無所適從, 容易空手而歸。一直到現今七十七歲了,還是駕著小船出海捕魚、釣魚, 或是載攝影團出海捕捉蹦火仔船的精彩鏡頭。城市人到公園裡散步當運動,盧秀雄則是把出海當運動,要他不出海,簡直就是要了他的命。
蹦火仔漁法最危險的就是乙炔氣體的控制,在盧秀雄的蹦火仔生涯中,曾有村裡的人因此發生意外。盧秀雄回憶,「有時候負責加水到磺石桶的海腳太古意,不小心水加太多,又不敢講,這時候只要一點燃,火就會太大,容易出事。還有一次,海腳們趁著空檔在船上補眠,結果睡在甲板上 的人不小心踢到水的開關,水就一直流入磺石桶裡,最後乙炔氣體爆炸, 有人就被震彈到海裡去,連遺體都找不到。」
金山磺港巾著網漁法第一人
盧秀雄雖然小學沒有畢業,得知有人在南方澳用這種方法捕漁,因此先招 了幾個人,到南方澳學了一個多月,與十幾個人合股花了四百多萬元,到茄萣買了一組巾著網船。回到磺港時還被村子裡的人笑,說買這種塑膠船回來真是「頭殼壞去」。
塑膠一般禁不起日曬雨淋,很容易有裂痕,沒兩年就不能用了。 沒想到這種方式捕到的漁獲量很多,魚的外貌也比流刺網抓到的完整,很 快地在整個村子裡流行起來,盧秀雄無意中成了村子裡第一個使用巾著網捕魚的開路人。後來因為年紀大了,子女們無意接手,當年也沒有開放外籍漁民,於是就順勢退休。那年,明順 8 號的船長請他「重操舊業」擔任火長,造就了攝影師張明芝拍下那張震撼世界的照片的機緣,無意間為盧秀雄一輩子的討海生涯,留下了最好的見證,證明了他的確是「討海大學畢業的」。
期待傳承的海上黑武士
盧秀雄的祖父及父親都活到一百多歲,大姐也九十幾歲,他說自己這個年 紀,在家族裡還算是年輕的。他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海上工作結 束就回家休息,或在電視機前看氣象報告,每天必定去住家旁邊的土地公廟整理環境,添補香和金紙,生活單純。唯一的心願就是兒孫輩們能夠回家,傳承他的捕魚事業。 蹦火仔雖然是沿岸漁業,離岸很近,然而為了找魚群,蹦火仔船還是會在海上加速換地方,由金山磺港遠飆萬里野柳一帶,以換取更多找魚的時間。
有時,船為了全速前進,把燈都熄了,就像一個神祕的黑武士,瞬間 隱沒在黑夜,而此時海和天都變成了黑幕,抬頭四望,一種看不到、摸不 到邊界的浩瀚感,頓時讓人覺得渺小,同時卻又感到天地無垠,渾身充滿 無限大的能量,只等著大海來下戰帖。盧秀雄,就是這樣的一名海上男兒。難怪他希望自己的後代,也能夠像他一樣,在海上刻下一筆筆屬於自己的戰功。
海上磺火捕魚觀賞
- 每年五月至八月
- 金山磺火季-新北市金山區
- 886 2 2498 6157
金山海灣溫泉會館
- 10:00-14:00、17:00-20:30
- 新北市金山區磺港路326號
- 886 2 2498 0007 可於產季時電話預約青鱗仔料理
更多與水共生的漁法體驗,收錄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