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LIVE】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04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新增24例死亡;全國三級警戒維持至7/12

疫情專區
By OPEN NEWS開新聞
發布時間:2021-06-23 13:55:42

2021/6/23 14: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

24小時最熱

【即時字幕】2021/6/23 14: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

影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YouTube頻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1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例為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4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04例本土病例,為45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10日至6月22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45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22例,高雄市及新竹縣各9例,桃園市7例,苗栗縣4例,基隆市3例,宜蘭縣2例,彰化縣、南投縣及屏東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37例中,28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4例疫調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4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5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1日至6月14日,確診日介於4月13日至6月16日,死亡日介於6月13日至6月21日。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21日累計公布12,87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9,04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70.2%。

指揮中心統計,累計1,148,91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33,240例排除),其中14,260例確診,分別為1,166例境外移入,13,04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4228),累計101例移除為空號;自2020年起累計59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9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01例、臺北市235例、基隆市19例、桃園市15例、彰化縣9例、臺中市4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高雄市及花蓮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今日並表示,國內疫情由於國人的努力,得到良好控制,惟目前跨區傳播事件仍然存在,而世界各國因解封太快致疫情再起的經驗亦歷歷在目。為確保國人健康,指揮中心經評估後決定,全國再同步維持疫情三級警戒2週(至7月12日止),用2週的時間換得國人平安,希望國人共體時艱,共同抗疫。

指揮中心指出,考量社區感染風險尚未消除,指揮中心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加強落實以下管制措施,降低社區傳播風險,積極保障國人健康安全:

一、針對確診個案精準疫調,儘速匡列相關接觸者並加強追蹤管理,及早阻斷病毒傳播鏈。

二、針對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者,無論有無症狀,均須於期滿前1日進行公費PCR檢測,以阻絕病毒進入社區。

三、加速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作業,以減少其感染、或感染後產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機率。

四、推動社區廣篩,鼓勵各地方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並加速檢驗時效,同時推廣企業快篩與居家快篩,以擴大篩檢量能並強化主動監測機制,儘速發掘社區內可能潛藏病例,有效斷絕所有感染鏈。

五、強化重症醫療照護,透過COVID-19重症個案處置諮詢平臺,由多位專家諮詢委員線上提供醫院臨床重症個案處置意見,以降低個案死亡率、緩解重症醫療量能。

六、啟動「民生供需產業健康監測專案」,針對果菜、家畜(肉品)、家禽、水產、綜合及其他類市場、超市、賣場及夜市等相關職業對象,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地方政府進行人員健康監測,以及時進行各項防治措施,避免災害擴大,降低家戶傳播風險。

指揮中心表示,現處疫情關鍵時刻,籲請全國民眾持續落實遵循並積極配合三級警戒管制措施,與政府共同努力,嚴守社區防線。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指揮中心 陳時中 疫苗 三級警戒 OPEN! News開新聞

最新消息

2點看孩子疫情焦慮 兇手竟是父母

疫情專區
NOWnews今日新聞
發布時間:2021-06-23 22:11:00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三級警戒還看不見結束的盡頭,民眾長時間過著關在家裡的生活,久了以後難免情緒積累,引發各種問題,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做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因為接觸史與旅遊史,感受心理壓力愈大,會讓家人跟著承受社會壓力等,導致情緒反應愈激烈,會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的感覺、無法放鬆、恐慌、煩躁等,生理症狀也愈嚴重,出現像是心悸、難以入睡等問題,生活滿意度也較差。

24小時最熱

華心執行長王浩威醫師表示,一旦生活品質下降,工作效率就會跟著下降,甚至引發對自己的自信下降,這些長期「悶」出來的問題,嚴重會導致憂鬱、躁鬱問題。 另外疫情隔離期間,親子密集的增加互動,醫師提醒,青少年壓力會增加很多,因為整天在家裡,對於不能上學、沒有理由離開家,會承受很大壓力。

另外還有一個要特別注意的,「孩童的情緒基本上是跟父母情緒相連結的,父母親安全感高,小孩改變比較少,如果看到小孩睡眠不好,或是吵鬧行為比較多,就要特別小心。」因為父母自己的情緒、缺乏安全感等,可能一不小心傳遞給小孩了。

針對一些特殊情況的家庭,像是特殊兒童,可能本來就多動、過動,王浩威提醒,過去疫情以前,媽媽會將孩子送到機構照顧,可以喘一口氣,現在因為疫情停課,可能會讓媽媽壓力變大、沒辦法喘息,這也是要特別注意的狀況。

如何維持疫情期間的心理、生理狀態?王浩威建議,一定要讓自己繼續維持原來的生活方式,舉例來說,要進入「狀態」, 生活有固定的起承轉合,就像是會有個坡度,這樣晚上才會熟睡,疫情因一直待在家中,生活坡度變小,建議民眾要要進入工作狀態的「儀式感與氛圍」,就是一樣維持規律生活、在室內選擇適合運動方式,用各種方方法維持上班習慣等,要對時間嚴格管理,把自己節奏感維持住,晚上睡眠影響就不大,且絕對不要日夜顛倒、作息混亂。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疫情 焦慮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