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我來自北韓 我想回平壤》透過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北韓媽媽金蓮希,所經歷的不平常人生,記錄下南北韓特殊情勢中百姓的心聲日常,她各種看似荒唐的舉動,都敵不過「被脫北」而延宕多年回不了家的困境荒唐。
24小時最熱
有別於一般故事關注在複雜政局形勢及脫北者的逃亡經歷,此片反其道而行,鏡頭緊貼一心想「返北」與家人團聚的平凡女性,她曠日持久的掙扎與跌宕起伏的心情,顛覆對脫北者的想像。電影一舉榮獲 DMZ 韓國國際紀錄片影展最佳紀錄片獎項,以及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赫爾辛基國際紀錄片、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紀錄片、紐約 MoMA 等全球 10 大紀錄片影展正式入選,更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中榮獲亞洲視野競賽首獎,8/12 起實體通路及線上平台推出放映。
《我來自北韓 我想回平壤》北韓媽媽意外滯留首爾七年……
《我來自北韓我想回平壤》見證金蓮希被困在南韓與北韓之間的轉變與掙扎,她經常想到,如果北韓也擁有南韓的這些東西該有多好,但同時淚流滿面的她也說:
「對我來說,自由、物質生活和任何類型的其他誘因,都不比我的家人和故鄉來得重要。」
北韓主婦金蓮希,因罹患肝病住院半年卻無法痊癒,決定前往中國投靠親戚並尋找更好的醫療資源,共產主義下的北韓是免費醫療制度,沒想到同為共產主義國家的中國無論看醫生或只拿藥都要錢,為錢所困之下決定去餐廳工作,在那裡有掮客告訴她:
「去韓國可以輕易賺到更多的錢。」
於是和一群友人被騙去了韓國後,就此再也回不了家鄉。在南北韓對峙多年的特殊情勢之下,「我們最幸福」是對極權社會的反諷,對北韓人來說卻是現實及真心話,落了地無法生根的心,讓沒能有身分的影子成了被遺棄的一群。金蓮希每次和女兒的通話,都抱持著「我明年就會走了,我會離開的。」面對年復一年的希望的落空,以及南韓社會對金蓮希各種行為的不諒解,她也只能暗自訴說:
「我不是脫北者,我是平壤市民。」
現實的荒謬,阻礙了金蓮希最單純想與親人團聚的心願。
「她只是一名母親,而她的女兒住在平壤」
導演李承俊以關注社會關懷見長,過往作品曾入選世界各大紀錄片影展、亞太影展、釜山影展、東京影展等,也曾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新聞攝影獎等殊榮,足見他以社會焦點為眼光,此作《我來自北韓 我想回平壤》帶有濃厚韓國色彩的故事,李承俊表示,希望觀眾能夠忘掉關於脫北者或北韓的刻板印象:
「我意識到我們對脫北者的理解過分簡化。即使來到了南韓,脫北者的旅程也不會因此圓滿落幕。」
他也說,此片無意批判比較國情體制的好與壞,而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金蓮希的個人故事:
「你可以看到她的掙扎,我只是關注她的活動和行為。我也試著去認識她的見解。她不是社運人士,她只是一名母親,而她的女兒住在平壤。」
製片也表示:
「你可以從她的外表看到她已經變了,但是她想要回北韓的心願從未改變。」
紀錄片《我來自北韓 我想回平壤》電影故事大綱
我們常用「脫北者」稱呼他們,但她是唯一一位公開想回故鄉的人。來自北韓的主婦金蓮希,因病尋醫,卻因為一連串的意外來到了南韓,無心插柳成了「脫北者」。但先生、女兒都在北韓的她,一心只想回平壤和家人團聚,沒想到這趟歸北之路,遠比所有人的想像都還艱難和漫長。
尋求正常管道處處碰壁的金蓮希,積極研究各種方法離境:向越南大使館申請政治庇護、在冰球世界盃期間跑上巴士等候北韓隊,甚至連從事間諜活動,博取被驅逐出境回國的辦法,全都無功而返。隨著南北韓領袖握手破冰的歷史一刻,這七年來如一片影子般只存在於家人日漸消逝的回憶裡,她能否抓住一線希望?
《我來自北韓 我想回平壤》正式預告:這部紀錄片不同於一般脫北者故事,反映出重要的問題讓我們思索,導演以精準不煽情的鏡頭,如實呈現每一幕金的絕望和徒勞。這部片之所以切合時局,因為金所經歷的苦難,也是全球數百萬顛沛流離者的痛苦……《我來自北韓 我想回平壤》8 月 12 日起於各大數位平台上架線上放映,並同步發行實體 DVD 影碟供觀賞收藏。
消息來源:希望行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