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日)宣布新增1例本土個案、1例死亡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被問及7日後鬆綁防疫規定計畫,表示擬訂會開放運動場沐浴,但密閉空間如三溫暖則不建議開放。至於美國返台青年從本土個案改判為境外移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從血清抗體、發病症狀與Ct值說明原因。
24小時最熱
台灣近期僅出現零星個案,但全國二級警戒仍維持至9月6日,陳時中日前稱9月7日後無降級規劃,但會小範圍調整防疫強調。今日疫情記者會中就有媒體提及此事詢問,陳時中回應,8月31日會議中有討論到要開放運動場所的沐浴,只要決定要開就必須遵循指引,並未強迫一定要開放,由於疫苗覆蓋率尚未達到6成以上,諸如三溫暖等密閉空間則還是不建議開放。
此外,也有媒體提及,國內已有機師出現突破性感染,但指揮中心目前僅有第一劑規劃至60至70%的疫苗覆蓋率,那台灣在年底的第二劑規劃目標要達到多少百分比?陳時中回應,今年目標將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拉高,接著施打第二劑,同時也有採購第三劑疫苗的計畫。當被追問「今年第二劑的涵蓋率有無設定目標值?」陳時中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進來的疫苗都使用完畢。」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一名自美返台的青年案16087,當初被列為本土個案,其於5、6月在美國接種兩劑BNT/輝瑞疫苗,7月23日從美國入境,在8月5日居家檢疫期滿前PCR採檢皆為陰性,但於8月28日返回美國前自費採檢PCR卻呈陽性、Ct值為36。對此,指揮中心將案16087改判為「美國境外移入」,也說明改判的原因。
羅一鈞說明,該案初判以本土個案方式判定,不過隨著抽血的報告出爐,發現代表感染1週的血清抗體IgM為陰性,代表感染2週以上的IgG抗體為陽性,且N抗體也為陽性,另外,在發病日也有包含喉嚨異物感、耳鳴等症狀,經詢問其就醫的2家醫院主治醫師,了解個案去年9月起就有陸續相關症狀,屬於間歇性會發生,因此研判為慢性耳鼻喉症狀,並非急性感染,且檢驗Ct值36符合感染一陣子出現時陰時陽的狀況,綜合其症狀與血清抗體,衛生局認為屬於非近期感染改判為美國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5例境外移入,為未滿10多至50多歲的3女2男,分別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奈及利亞、尼加拉瓜與美國,多為無症狀患者,其中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返台的40多歲男性與女性,兩人分於5月曾於杜拜確診。
對此,羅一鈞指出,上述兩名入境者曾於1月接種過2劑中國國藥疫苗,返台入境與檢疫期滿均採檢陰性,但8月30日因工作需要採檢確診,Ct值為33,已匡列11名接觸者,包含8人居家隔與3人自我健康監測,羅一鈞解釋,研判是先前確診後復陽,並非再次感染,但都屬於突破性感染;至於自尼加拉瓜返台的本國籍50多歲女性案16109,則是於8月下旬才打完1劑嬌生疫苗,不算突破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