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新冠疫情推進幹細胞新藥 台廠布局拚國際賽

財經事
By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1-10-23 23:18:59

今年生醫政策頭號大事,就是《再生醫療發展法》,最快10月送行政院院會審查,爭取年底立法院通過、明年上路,這對台灣幹細胞業者,不啻是一劑強心針。本刊調查,新冠肺炎肆虐全球1年多,過去治療中風、心肌梗塞,甚至癌症腫瘤的幹細胞新藥也被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重症患者成效斐然。在新冠疫情中嶄露頭角的台廠,看準幹細胞新藥商機卡位,包括長聖、宣捷等業者,均已透過恩慈療法布局,拚進國際舞台。

24小時最熱

新冠疫情意外促成全球生醫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新藥進程一日千里。全球遭逢疫情肆虐,逾2.4億人染疫、超過480萬人確診死亡,去年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聯手傑克森紀念醫院,進行一項幹細胞新藥用於新冠肺炎重症的研究,結果令他們為之振奮。

國際上已有許多使用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各種肺損傷的臨床研究。(翻攝微博)

由Camillo Ricordi博士帶領的團隊,對24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進行臍帶間質幹細胞臨床試驗,希望能阻止新冠病毒引起的肺部發炎,注射幹細胞的治療組患者一個月後的存活率高達91%(年齡小於85歲治療組患者存活率100%),對照組存活率則為42%。

這項臨床結果不僅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上露出曙光,對蓄勢待發的幹細胞業者,更是一大突破與進展。

" src=

回春美容 助神經修復

過去,一般人對幹細胞的印象多數還停留在「臍帶血儲存」;這些年來更多媒體報導,政商名流與女藝人們,熱衷利用幹細胞療法駐顏抗老,最有名的莫過於去年過世的澳門賭王何鴻燊,他晚年保養身體,抗老的祕密武器就是施打幹細胞。

看準幹細胞新藥商機,包括長聖、宣捷和訊聯等台廠,陸續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面,取得初步進展。

幹細胞療法不僅滿足政商界大老、演藝圈明星追求「青春永駐」的欲望,更被廣泛運用在運動與意外所造成的脊髓損傷、肌腱損傷治療,包括F1車神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足球明星C羅(Cristiano Ronaldo)、網球名將納達爾(Rafael Nadal)、已故湖人隊籃球球星布萊恩(Kobe Bryant)等知名運動員,都曾被報導利用幹細胞治療恢復生機,並延續職業生涯。2018年,日本厚生勞動省有條件地核准運用「間質幹細胞」(MSC)技術治療脊髓損傷的病患。

幹細胞療法,被廣泛地運用在運動與意外傷害治療,足球明星C羅也曾因此受益。(翻攝C羅IG)

如今,幹細胞的應用不但用在回春美容和神經修復,更進一步往新藥領域邁進。去年起新冠肺炎肆虐,除了施打疫苗預防之外,經國外臨床實驗發現,以幹細胞為主的細胞療法,用來醫治新冠肺炎的效果驚人,不僅讓細胞療法受到世人重視,各國更爭相投入,儼然成為醫療新顯學,也造就全球細胞治療產值快速成長。

業界看好 抗新冠肺炎

根據全球知名市場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報告預測,全球幹細胞治療產值將從2020年的400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1,800億美元,成長率相當驚人。而在台灣,據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評估,細胞治療產值也將從2019年的14.1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17.7億元,前景可期。

因應疫情治療需求,各大國際藥廠搶進新冠肺炎治療市場,國內廠商長聖等也不落人後。(翻攝長聖生技官網)

尤其在政府大力推動下,今年生醫政策頭號大事,就是與細胞療法息息相關的《再生醫療發展法》,最快將於10月送行政院審查,新法將納入「特管辦法」及《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爭取年底立法院通過、明年上路,預期可牽動再生醫療千億元商機。

到底何謂細胞療法?就是以細胞當作藥物,直接對身體施予治療,屬於再生醫療的一種,也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新興生醫產業。一般來說,細胞治療可分為幹細胞治療及免疫細胞治療2種,其中,幹細胞在人體中可促進修復以及減少發炎反應,相關療效也登上國際期刊,被業界廣為討論。

國內幹細胞新藥透過治療新冠肺炎引發的肺炎,叩關美國FDA進行新藥人體臨床試驗。(翻攝環球網)

尤其,新冠肺炎自去年元月爆發以來,許多重症患者出現嚴重肺損傷,並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致死率逾5成,ARDS儼然是新冠肺炎重症病患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而幹細胞修復、減少發炎的特性,剛好可用來減輕ARDS,故讓業界大力看好,並帶起新一波幹細胞新藥研發熱潮。

目前,國際上有不少使用間質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引起ARDS、各種肺損傷的臨床研究。根據生技中心(DCB)產資組ITIS研究團隊統計,全球有73件產品已進入臨床試驗,或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申請階段,其中8件產品已達臨床試驗三期階段。

台廠搶進 治重症病患

ITIS研究團隊資深產業分析師王意婷指出,目前新冠肺炎相關細胞治療中,澳洲細胞治療公司Mesoblast的remestemcel-L為進展最快速的產品之一。生技大廠諾華(Novartis)甚至與Mesoblast簽署13.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共同啟動新冠肺炎患者的ARDS治療臨床三期試驗。

生技業界期盼《再生醫療發展法》在立院新會期通過,將替台灣幹細胞業發展注入強心針。

國外幹細胞業者搶進新冠肺炎治療,國內廠商也不落人後,長聖生技、宣捷細胞生物製藥和訊聯生技陸續獲衛福部(TFDA)核可運用間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

去年4月,長聖的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SC01獲衛福部同意配合醫學中心實施恩慈療法。並於同年8月,獲美國FDA同意執行治療新冠肺炎引發肺炎的人體臨床一、二a期,近日食藥署也通過可在台灣進行臨床試驗。

" src=

根據了解,長聖透過恩慈療法,已讓5位感染新冠肺炎危急及重症的患者,接受治療新冠肺炎的異體幹細胞新藥,從原本送進醫院無法自行呼吸、需要插管的嚴重情況,3天後已能拔管自行呼吸,順利平安出院。

「病患經靜脈注射幹細胞新藥後,絕大多數的幹細胞會循環至肺部,而啟動幹細胞發揮降低發炎反應、改善肺微環境、抑制免疫系統的過度活化,促進受損肺部細胞的內源性修復等功能。」長聖董事長劉銖淇接受本刊訪問,解釋如何運用幹細胞治療新冠重症病患。

研發新藥 登國際期刊

長聖由劉銖淇與醫界朋友於2016年共同創立,包括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晟德董事長林榮錦都與他私交甚篤,經幾次討論,就決定成立細胞治療新藥公司,聚焦在免疫細胞治療癌症及幹細胞治療心肌梗塞等領域。

長聖董事長劉銖淇指出,長聖可望成為台灣第一家自行開發以異體細胞CAR-T治療實體癌的生技公司。

劉銖淇靠著中國醫大附設醫院的資源,並技轉中研院多項細胞療法技術,讓長聖擁有免疫細胞與幹細胞2大技術平台,並且在異體細胞新藥臨床試驗領先國內同業。新藥研發進度又以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進度最快,已將該藥用於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與新冠肺炎等重症。其中,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試驗已完成臨床一期,預計今年第四季向美國FDA申請臨床二期。

針對長聖新藥研發成果,劉銖淇興奮地向本刊透露,過去細胞療法多半用於血液腫瘤,但長聖與中國醫大附設醫院攜手研發CAR001(CAR-T)基因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癌的產品,在今年7月已被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認可,成為台灣以HLA-G為標靶治療實體癌所做的研究登上國際期刊之首例。並將在今年第四季向美國FDA提出申請,長聖可望成為台灣第一家自行開發以異體細胞來源CAR-T治療實體癌的生技公司。

臨床數據初步顯示,間質幹細胞(MSC)雖不能用於預防新冠肺炎,但能治療重症。(宣捷提供)

緊跟在長聖之後,由國內半導體大老宣明智投資的宣捷,也於今年6月初獲食藥署緊急核准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C119-06,並以恩慈療法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目前已收治6位患者,除一位乳癌患者等待申請時間太長,接受治療前去世外,其餘5位患者皆已康復出院。

前景可期 有望產業化

從臍帶血儲存做起,投入幹細胞產業多年的宣捷董事長宣昶有解釋,恩慈療法簡單來說是對重症病人以治療為目的,施予尚未經主管單位正式核准的療法,因此,主管機關核准恩慈療法,在推進細胞療法相當重要。

宣昶有有感而發,他認為衛福部推動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恩慈療法等於為幹細胞治療開了一條路,可以加速幹細胞治療產業化;未來若能從目前開放的自體幹細胞應用,走向全面開放異體幹細胞,廠商就能降低幹細胞治療的成本,「我認為幹細胞可以成為一個大產業!」

宣捷董事長宣昶有認為,台灣若全面開放異體幹細胞,讓成本下降,幹細胞新藥可望成為一個大產業。

宣昶有認為,治療新冠肺炎,最先進的藥物還是間質幹細胞,雖然不能用於預防,但能治療重症,他直言,只要全面開放異體幹細胞產品,新藥的價格將會降到一般患者能接受的區間,甚至納入健保給付,都有助於幹細胞新藥產業化。

宣昶有透露,目前宣捷幹細胞新藥UMC119-06研發的適應症主要有2大類,分別是治療肺部,包括用在新生兒支氣管發育不全症(BPD)和成人慢性肺阻塞(COPD)、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等重症;另外則是腦部治療,包括神經病變如腦性麻痺、帕金森氏症和中風等。

" src=

「宣捷目前規劃5個適應症在美國做臨床,已有3個適應症通過人體臨床審查。」宣昶有還透露,為布局全球,宣捷日前與港商Orilitia Biopharma啟動策略聯盟,拿下東南亞9國授權,進軍海外市場。

新冠肺炎成為幹細胞新藥的跳板,如果年底前台灣再通過《再生醫療發展法》,對耕耘多年的業者來說,等於吹起幹細胞新藥產業起飛的東風,前景大有可為。

【全文】iStaging攻下全球4大奢侈品集團 台灣獨角獸搶灘AR露頭角

【全文】紡織化妝品打前鋒 石墨烯應用戰雲密布

鏡週刊 幹細胞 新冠疫情 台廠布局 再生醫療發展法

最新消息

【研究報告】東聯(1710) EG報價狂飆,讓你財富不冬眠!

財經事
CMoney
發布時間:2021-10-25 13:14:38

圖 / shutterstock

24小時最熱

結論:

我們認為短期內東聯有望因為EG報價的飆升,使產品利差有顯著的改善,進而帶動營收及獲利,或可伺機佈局,但是中長期來看,雖然報價在EG供需的改善以及原料乙烯的供過於求有望使產品利差在油價轉跌的情形下,維持在相對高位,但也缺乏明確的成長動能,以10/22收盤價26.7元推算2022年股價淨值比,大約落在區間上緣,目前股價並未明顯低估,因此給予區間操作的建議。

東聯為國內EG專業生產商

東聯為乙二醇(EG)專業生產廠商,主要生產乙二醇(EG)以及相關特化產品,包括乙醇胺(EA)、碳酸乙烯酯(EC)、環氧乙烷(EO)、工業氣體等。其中EG下游主要應用為聚酯纖維、瓶用聚酯切片與車用抗凍劑等; EA大部分用於電子洗劑廠以及水泥產業、EC方面主要用於聚碳酸酯(PC)以供應、複合塑膠材料、電池液;工業氣體產品大部分用於生產內部產品生產,其餘液態產品主要供應電子、石化、醫療、食品等領域。

東聯於台灣產能 EG 35萬噸/年、特化 22 萬噸/年(EOD 8萬噸/年、EC 6萬噸/年、EA 8萬噸);中國佈局則包括遠東聯揚州(持股 50%),EG 50萬噸/年、上海亞東石化(持股 39%)純對苯二甲酸(PTA)70 萬噸/年,2020營收占比為 EG 69%、特化 22%、氣體 9%。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東聯因為製程上使用高效觸媒,且有遠東集團站台,具有競爭優勢

東聯在EG方面的競爭對手為 BP、Dow Chemical、SABIC、上海石油化工股份、中纖(1718)、南亞(1303),然東聯化學在EG的優勢在於製程上使用高效率觸媒,可減少原料消耗,並擁有集團產業鏈優勢銷售穩定。

EA的競爭對手有Mitsui、Nippon Shokubai、NPC、Optimals-Pettronas、Oxiteno、Thai Ethanolamines。東聯化學為EA亞洲領導廠商,擁有低耗能製成技術,加上國內需求穩定,用量持續成長。

工業氣體的競爭對手有三福氣體(4755)、台北氧氣、亞東氣體及聯華氣體(1229),然東聯擁有穩定氧氣內需需求,較不受外界景氣影響。

東聯生產EG方式為以油製法為主,將有望從中國減碳政策受惠

全球 EG 年需求量約 3,200 多萬噸,超過九成的應用為聚酯纖維和 PET,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紡織產業出口國因此過半 EG 消費來自於中國。次外,根據原材料的不同,EG生產工藝一般分為「油製法」和「煤製法」。而東聯主要屬於油製法為主。

油製工藝又可分為石腦油原料法和乙烯原料法,二者都是通過乙烯氧化制環氧乙烷再水合進而生產乙二醇。是目前全球普遍採用的生產方法,其發展時間長,工藝成熟,缺點是能耗大、成本高。

而「煤製法」是以天然氣、煤炭或生物質資源為原料,採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乙二醇,是中國根據「缺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性發展出適合自身的特有工藝。優點在於工業製程短、能耗低,中性油價下煤製法有成本優勢。

然煤製法,因為中國十四五計畫,為力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執行減碳態度明確,近期以來開工率明顯下降到僅四成,相較起來油製法產能的生產商,將有望從中受惠。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21H1德州暴風雪,使全球產能銳減,EG報價上漲,產品利差持續提升,使得東聯由虧轉盈

2020年中國有大量EG新產能投入,年增約40%至 1,600 萬噸,供給成長遠超過需求成長,因此報價呈現低迷,產品利差維持在低檔,2020全年營收187.63億元,YOY-16.02%,EPS -1.2元。

而21H1美國暴風雪重挫當地石化業,全美 91% EG 產能受影響,再加上 3-5 月通常為東北亞石化廠安排歲修的時間,使得全球EG供給轉向吃緊,EG價格一路走高,21Q1 EG 價格平均655美元/頓,QOQ+37.3%,相比之下,主要原料乙烯價格僅 QOQ +15.2%,來到1,008美元/頓,產品價格漲幅超過原料價格漲幅,產品利差出現改善,也使得21H1由虧轉盈,21H1營收138.5億,YOY +50.51%,EPS 0.68元。

資料來源:CMoney

21Q3以來,油價、煤價上漲,成本上升推動EG上漲;能耗雙控又進一步抑制產能,使EG報價飆漲,東聯產品利差擴大

由於東聯主要市場以中國為主,且EG為佔營收比重約7成,因此以下將重點描述EG中國市場。

今年8月底以來,原油及煤炭價格不斷上漲,而由前述可知乙二醇有油製法及煤製法,所以原油和煤炭價格都會對EG的成本產生明顯影響,從而影響EG的價格,因此在成本的帶動下,EG價格不斷攀高。此外,10月開始,為了達到年度目標,能耗雙控的政策嚴格執行,煤製法的產能遭到限制,開工率維持在低水準,而中國有36%的EG採用煤製法,導致供給偏緊帶動EG報價進一步上揚。

據隆眾資訊表示,受到中國能耗雙控政策的影響,EG產量自8月開始呈現逐步減少的趨勢,8月中國EG產量為110.82萬噸,9月EG產量為105.76萬噸。進入10月,中國EG供應量仍呈現低開工率的情形,截至10/15,非乙烯法開工率約在40.04%,乙烯法開工率約在71.81%。

而東聯主要走油製法的路線,在油價飆升與煤製法產能受到限縮兩項因素的疊加下,預料東聯產能利用率有個位數百分比的成長,且報價有望持續創高;再參考遠東區報價,自7月初以來漲幅達28%,漲幅遠超原料乙烯的12%,預計產品利差將因為報價的提升而持續擴大,21Q3營收69.83億元,QOQ-4.01%,YOY+64.47%,我們預估EPS 0.33元、21Q4 營收70.79億元,QOQ 1.37%,YOY+33.2%,EPS 1.33元。2021年全年營收,279.12億元,YOY+48.76%,EPS 2.34元。

中長線來看,乙烯產能增幅遠超EG產能增幅,且EG需求端也逐步復甦,東聯產品利差有望維持在較高水位

從中長線來看供需,根據市場調查顯示,2021年EG新增產能雖仍有 694 萬噸、占中國產能約 44%,但2022年新增產能將降至290萬噸、占中國產能14%,新增產能將大幅減少;同時,新增產能中約有半數以上都為煤製法,但在中國推行減碳政策的情況下,原先規劃的煤製法EG有可能重新審視且開工率難以提高,將使EG供給的增幅不如預期。

需求端的部分,伴隨疫情趨緩,全球經濟活動恢復正常,聚酯開工率亦將有望提升。2021年中國聚酯產業預計新增產能635萬噸,且未來兩年仍將持續增加,將對上游EG庫存去化帶來正面幫助。

而原料乙烯的部分,乙烯自2020年開始進入密集的投產期,根據市場預估,2021年全年預估產能增加1,106萬噸,中國包括恆力、浙江石化、萬華與古雷石化多套裝置上線,新增產能約631萬噸,而2022年增加約1050萬噸,2023年之後增幅放緩至接近800萬噸,2024年約620萬噸。而全球每年乙烯需求增長大約為4-5%,一年約可增加660-825萬噸,預期乙烯供應偏寬鬆,長期來看,乙烯報價將走弱。

最後原油的部分, OPEC+持續穩健增產,先前減產的產量正在逐步恢復中,而自2022年5月起,也將調升五大產油國的每日基準產量,預計將分別上升 50 萬桶/日,這也意味著明年OPEC+每日剩餘產能將可能接近歷史低點,預計油價中長期轉跌,將同時使乙烯及EG有下行壓力。

綜上所述,考量EG供給增速下降,需求卻逐步上升、原料乙烯未來供需呈現寬鬆、原油長線也有下跌的壓力,綜合評估下來,2022年乙烯下跌的壓力將大於EG下跌的壓力,對於東聯來說,EG產品利差將有望維持在高檔。我們預估2022年營收266.71億元,YOY-4.45%,EPS 1.11元。

東聯氣體與特用化學品營收及獲利穩定,隨著新產品及產業的發展,相關部門將有望穩健成長

特用化學品與氣體屬東聯表現相對穩定的部門。

其中氣體的部分由於本身沒有原料成本,再加上2021年有新客戶加入、負載率提升,因此毛利率提升且後續仍有望維持;

另外,特用化學品的部分,22H1 東聯預計將有聚醚胺(PEA)、 乙二胺(EDA)新產品推出、應用於環摬樹脂固化劑的部分且全球供應廠商少,顯示未來特用化學品的部分有望持續成長。

總和來說,我們認為隨著國內電子產業隨著5G、AI、雲端伺服器建置下,電子清洗劑、工業氣體需求將持續擴大,預估相關部們將有望維持穩定獲利並每年以個位數百分比成長。

短線上報價的飆升將帶動東聯營收及獲利的成長,但考量中長期缺乏明確成長動能,預計報價將轉跌,因此給予區間操作的建議

21H2,在油價飆升與煤製法產能受到限縮兩項因素的疊加下,預料東聯產能利用率有望提升,且EG報價有望持續創高使產品利差持續擴大,21Q3 營收69.83億元,QOQ-4.01%,YOY+64.47%,我們預估 EPS 0.33元、21Q4 營收70.79億元,QOQ 1.37%,YOY+33.2%,EPS 1.33元,2021年全年營收,279.12億元,YOY+48.76%,EPS 2.34元。

2022年,考量EG供給增速下降,需求卻逐步上升、原料乙烯未來供需呈現寬鬆、原油長線也有下跌的壓力,綜合評估下來,2022年乙烯下跌的壓力將大於EG下跌的壓力,對於東聯來說,EG產品利差將有望僅小幅衰退。而特用化學品及工業氣體的部分,則持續穩定貢獻營收及獲利,我們預估2022年營收266.71億元,YOY-4.45%,EPS 1.11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短期內東聯有望因為EG報價的飆升,使產品利差有顯著的改善,進而帶動營收及獲利,或可伺機佈局,但是中長期來看,雖然報價在EG供需的改善以及原料乙烯的供過於求有望使產品利差在油價轉跌的情形下,維持在相對高位,但也缺乏明確的成長動能,以10/22收盤價26.7元推算2022年股價淨值比,大約落在區間上緣,目前股價並未明顯低估,因此給予區間操作的建議。

點開加入CMoney理財寶LINE官方帳號,一天一篇理財好文,投資自己的腦袋
CMoney 投資理財 股票市場 東聯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