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因健康檢查需測量身高,許多家長近期開始關注發育問題。但林口長庚兒童胃腸肝膽科趙舜卿醫師提醒,家長們雖了解飲食均衡重要性,卻普遍不清楚各項營養素是否有攝取不足問題。為進一步了解現況,林口長庚進行研究,並獲得國際知名期刊Nutrients刊登。數據顯示有近5成的4-7歲兒童至少缺乏一種微量元素,其中有近4成兒童缺乏「鋅」,是孩童最缺乏的微量元素!醫師呼籲家長,鋅為成長及活動力關鍵營養,家長若擔心孩子鋅攝取量不足經兒科醫師建議需補充鋅,可遵循醫師指示適當補充鋅營養保健品,鋅錠因本身帶有苦味,孩童食後可能會排斥苦味或出現噁心感,建議可選擇適口性高的糖漿、或較少苦味的口嚼錠等保健食品,讓孩子在發育期過程中有足夠的鋅,以減少缺鋅對營養成長的風險。
24小時最熱
雖台灣現今生活水準已能供兒童均衡飲食,但趙舜卿醫師針對203位4-7歲的兒童所進行的研究卻顯示,仍然有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有近4成孩童鋅攝取不足!微量元素普遍缺乏,與孩童偏食有關。調查中超過4成有偏食習慣的孩童同時有缺鋅問題,顯示鋅不足確實與孩童偏食有高度相關。且因缺鋅可能會使味覺鈍化,對於酸甜苦鹹的感受下降,更容易使孩童食慾不振,飲食量降低又偏食的狀況下,容易引發缺乏營養的負向循環。
趙舜卿醫師指出,鋅對人體非常重要,尤其在發育中的兒童更是不可或缺。因生長激素需有「鋅」的存在才能合成完整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另外軟骨、硬骨與皮膚蛋白的生成等幫助成長的運作都需要鋅。若長期鋅不足,可能有身材短小、性器官發育遲滯等發育問題。調查也指出活動力較差的孩童中,有超過6成缺鋅,長期缺鋅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進一步影響體力及活動力的表現。
人體生理運作過程均會流失鋅,因此每天需適當補充。許多含鋅量高的食物如牡蠣、瘦紅肉、生蠔、海鮮類較難保存,口味多較重且部分帶有腥味,為孩童比較會拒絕的食物類別。孩童長期偏挑食問題,恐使攝取量不足或飲食內容不均衡,進一步影響成長且較容易缺鋅。趙醫師呼籲家長須留意孩童偏食問題,同時建議家長平日應儘量提供孩童充足且營養均衡的食物,以減少孩童鋅攝取量不足的機會。若孩童有長期偏挑食、發展較慢或體能活動力較差者,家長可尋求醫師評估有否缺鋅的風險,或進一步檢查有否缺鋅的問題。缺鋅或有缺鋅風險的孩童可適當補充含鋅的營養保健品,以減少因長期缺鋅的狀況阻礙孩童的健康與成長。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