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光影的藝術,藉由影像講述故事。導演和攝影指導為畫面的風格質感定調 ,能否具體落實就要看燈光組的功力,領頭者便是燈光師(Gaffer)。
24小時最熱
在片場,等同電工領班的燈光師以男性居多,本刊專訪在業界有如鳳毛麟角的女性燈光師鍾瓊婷。她入行逾10年,參與過電影《聽見歌 再唱》《健忘村》和《返校》影集版等片,並以《三朵花純理髮》和《偷窺心事》兩度奪得電視金鐘獎最佳燈光獎,是台灣首位獲此獎項的女性。
1981年4月19日生於台北市
代表作:
- 2021年電影《聽見歌 再唱》
- 2020年《返校》影集版
- 2018年電影《引爆點》
- 2017年電影《健忘村》《相愛相親》
- 2015年電視劇《偷窺心事》獲第50屆金鐘獎燈光獎、《青田街一號》
- 2013年電視劇《三朵花純理髮》獲第48屆金鐘獎燈光獎
- 2012年電影《南方小羊牧場》
- 2008年電影《九降風》
「有人說,如果你想學攝影,就要先學燈光。」鍾瓊婷畢業後,因緣際會進入攝影器材公司上班,從打燈學起,沒想到一頭栽進這個領域,並於2008年以電影《九降風》入行,如今在業界做出好口碑,專業備受肯定。
鍾瓊婷從助理做起,幸運的是,不僅教她的前輩有耐性,同事也很包容,不曾因性別差異受委屈。頂多有人問:「妳搬得動嗎?」她自認力氣滿大,但也不會逞強。最重要的是熟練器材,並且與同事互相配合。
入行之初,她對打燈沒有太多想法,多半專注於完成工作。久而久之才領悟到,隨著劇本和場景的不同,燈光也能巧妙多變、沒有侷限,因此深受吸引,一路做到現在。
攝影師與導演為電影的影像風格定出方向,接著要仰賴燈光師實踐他們的想像。鍾瓊婷形容三者關係笑說:「燈光師和攝影師像夫妻,兩人相輔相成,要有良好的溝通與磨合。導演則是小三,能與攝影師碰撞出許多火花。」
接拍一部片子前,鍾瓊婷慣常的準備工作是熟讀劇本、勘景,再與攝影師討論。她說:「看劇本和場景時,要知道重點是什麼,並且找到心目中最適合這個地方的樣子,然後塑造出來。不一定要最漂亮,可是要適合。」
鍾瓊婷認為,每個人對燈光設計的美感很主觀,能在同一個地方做出不同的變化,「這是燈光迷人之處,你可以塑造你想要的樣子,不僅是冷冰冰的機器而已。」
對燈光的感受因人而異,且在好萊塢,燈光師幾乎聽命於攝影師。若是遇到與她想法不同的攝影師,鍾瓊婷是否有表達空間?
她傾向在討論階段綜合彼此意見:「攝影師有他的想法,可是執行者是我。如果我可以做得比他想像中更好,他也許會很喜歡。反過來說,也許他對氛圍或形貌的想像與我不同,可是做出來效果不錯,那我為什麼不做?」
鍾瓊婷強調,通常燈光師會參與最後一次勘景,此時演員的走位、美術和場景設計已大致抵定。這時她一定會與攝影師就燈光的位置初步溝通,了解對方的想法,再彼此協調、取得共識。
燈光師的任務就是思考能否達到攝影師要求,以及是否有資源完成、如何完成?
由於事前充分溝通,實際拍攝時她很少與攝影師爭執,就算發生突發狀況也有備案因應。鍾瓊婷說:「我的任務就是思考能否達到攝影師的要求,以及是否有資源完成、如何完成?萬一沒有資源,又該如何解決?」
十多年來,鍾瓊婷遇過最大的挑戰是《健忘村》。她向來喜歡做延伸性的嘗試,比方從某個場景聯想到什麼樣的感覺,「可是古裝片的光源是想像的,太亮可能會很奇怪,不亮又看不到,所以我在想像過程中找不到依據,跟生活搭不在一起。」
當時不管拍日戲或夜戲,現場有三輛吊車供鍾瓊婷調度、打燈,她每天把吊車移來移去,深怕做得太突兀,每場戲都是挑戰。所幸在此之前,名導馬丁史柯西斯來台拍攝《沈默》,她也擔任燈光大助(best boy,燈光師助理),獲益良多。
《沈默》的燈光師是澳洲人Karl Engeler,鍾瓊婷負責協助他在現場分配人員工作。她透露,Karl Engeler也是器材公司老闆,當時拍片所需燈具都是海運過來,不夠的才從台灣調。
「他們好有錢!」首次參與國外劇組拍攝工作的鍾瓊婷表示,好萊塢資源多,令她印象深刻。此外,他們也很重視溝通,從上到下各司其職,分工精細。尤其前置作業花很多功夫,因此實際開拍後,幾乎95%都按照規劃流程走,不會有太大變化。
這樣的經驗有助鍾瓊婷對《健忘村》的籌劃,她說:「 這部片前置期也很久,我很早就與攝影師討論,要怎麼做、如何營造氛圍、需要多少器材、人員等,事前的工作做足就可以了。」
第一次拍古裝戲,鍾瓊婷做了許多功課,不論中外,從中挑選喜歡的打光方式,劇組其他人也根據各自看過的作品,交換意見。
燈光師與攝影師合作密切,在前置期多溝通,到拍片現場,她只給自己一星期磨合。
燈光師與攝影師合作密切,每個人做事方法、表現風格各異。鍾瓊婷的心法就是在前置期多溝通,到了拍片現場,她只給自己一星期去磨合。
鍾瓊婷解釋:「如果時間太長,我就會想,是不是彼此不太適合,要分手了。」解決之道不是真的打道回府,而是利用收工後找對方談,把事情說開,一起完成拍攝工作。
燈具設備的發展日新月異,鍾瓊婷為精進技藝,常關注新品動態。但她認為,應視劇本和場景所需挑選設備,並非新的就好。不能太依賴燈具,而是要思考,如何在器材不足的情形下,做出想要的氛圍。
多年來,鍾瓊婷參與拍攝的電影一上映,她會去戲院觀賞,若有不完美的地方,她就記取教訓,但不會太糾結。她建議有意從事燈光設計的人,可藉由畫畫或欣賞畫作,觀察光影變化,並透過閱讀培養想像力。她至今仍維持上述習慣,也會多接觸大自然,「因為太陽才是最好的光。」
影視作品是團隊合作的成果,不只台前,幕後工作者從編劇、選角、攝影、燈光、美術、造型、化妝、剪輯、音效、配樂、特效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影視幕後點將錄」聚焦各領域的幕後人員,看他們如何以專業技術,提升品質,累積台灣影視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