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線上學習改變用眼習慣 眼科照護定期回診免惡化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1-04 09:15:00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改變民眾生活和工作模式,戴好口罩、勤洗手、居家防疫已變成全民新生活運動。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廖昶斌表示,近幾個月門診發現有些患者擔心染疫不敢求診或延遲回診時間,導致眼部疾病症狀加重,因此提醒民眾防疫之下也要好好照護靈魂之窗。

24小時最熱


注意視力變化 小心眼中風


廖昶斌提到,視網膜血管阻塞也就是俗稱「眼中風」的病例近來稍有增加,大多數是較不嚴重的靜脈血管阻塞。日前發現一名青壯年男性嚴重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造成近乎單眼失明的眼中風病例。由於眼中風多數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長時間久坐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因此坐30分鐘就要站起來多活動,避免血栓形成,也提醒三高患者如果突然發生視力減退或視力喪失的問題,應儘早就醫。


廖昶斌也指出,眼壓的控制對青光眼患者很重要,如果停藥使眼壓升高,不知不覺造成視神經功能惡化,導致視野越來越小,視力越來越模糊,可能造成視神經永久受損而無法挽回的遺憾。此外,糖尿病患者停藥容易造成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惡化,呼籲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持續控制血糖,定期回診。


孩童線上學習 近視比率上升


廖昶斌表示,受疫情影響學童線上課程逐漸成為趨勢,但是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容易造成近視度數增加,控制不好容易短時間內度數飆升。建議與醫師討論使用適合孩童的治療方式,如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或配戴控制近視的眼鏡來減緩度數的上升,並調整線上學習的環境,將電腦接上電視螢幕,拉長與眼睛的距離,幫助緩解眼睛疲勞的問題。另外,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容易使飛蚊症惡化,如果進一步造成視網膜裂孔,甚至會視網膜剝離嚴重影響視力。


最後廖昶斌提醒,疫情之下慢性病患者切勿自行停藥,可透過視訊門診或做好個人防護定期回診。防疫宅在家容易長時間接觸3C產品,平日記得30分鐘就要站起來活動,讓眼睛看遠方,倘出現視力模糊、眼睛不適等情形,建議尋求專科醫師診斷,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特管法》將於年底落日 擬推《再生醫療發展法》上路
▸肝長期發炎小心肝硬化 中醫:持續惡化肝癌病變恐上身

NOW健康 用眼習慣

最新消息

冬令進補卻越來越上火? 中醫:這2類體質進補須謹慎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1-04 10:00:00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11月07日就是「立冬」了!除了天氣漸漸轉冷外,民眾也會開始食用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羊肉爐、藥燉排骨、十全大補等進補,但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提醒,同一道藥膳,有些人吃後覺得滋補,但有些人可是會吃出毛病的!

24小時最熱


盲目大補恐出現上火症狀 失眠、口腔潰瘍等接踵而至


案例小夏就是冬令進補的受害者。小夏有甲狀腺腫瘤的病史,長期在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門診調養,她個性容易緊張、常感覺燥熱、舌紅裂且脈數,最近就診時就表示近1周長了許多大顆色紅的疔瘡,而且睡眠不穩一直作夢,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些症狀是吃了養生大補鍋後出現的。


冬季人體消化機能活躍,胃液分泌增加、食量大增,最適合飲食調理,「但是,切記盲目進補。」梁祐爾說,「壯陽必須有陰精的基礎,需注意平常消化功能,否則越補越虛」。


民眾常誤以為天氣冷就應大量溫補以禦寒,殊不知,現代人營養過剩、忙碌、少運動的生活飲食型態,體內常有鬱熱;經過炎熱的夏季、及乾燥的秋季後,陰液受損;加上天冷活動量減少,產生「外寒內熱」,若大肆助陽,便會發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秘、痔瘡、皮膚紅疹等上火的症狀。因此,立冬溫補時,循序漸進和對症進補才能有效!


調整腸胃功能進補才好吸收 這2類體質進補須謹慎


此外,梁祐爾強調,消化好,才有利於營養吸收,否則補了只是加重胃腸系統的負擔,甚至產生腹脹、胃痛、拉肚子的不適。低溫會刺激胃酸,但胃部蠕動反而減緩,食物容易積滯,對於平常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者,恢復胃腸功能是冬天進補的重點。四神湯是1帖常見而好用的藥材,其中的組成:茯苓、淮山藥、蓮子、芡實,都具補脾陰、厚實腸胃的效果。


以下兩類體質的民眾進補時尤其需要謹慎:體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容易皮膚過敏或長痘痘、身體常覺燥熱,舌頭細瘦加上舌色紅、舌面有裂紋,屬於中醫「陰虛有熱」;或是肥胖、飲食油膩、臉容易出油、身體睏重或痠重、大便軟黏,舌頭形狀胖而舌苔厚,屬於「痰溼內盛」的體質。這兩類人可用清補、通補的方式,選擇甘潤生津又好消化的食材,例如百合、杏仁、蓮藕、山藥、木耳、大白菜、白蘿蔔等等,痰溼重則加上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


進補掌握「養陰藏陽」原則 多方保養才有助於養生


立冬後,大自然的陰氣漸盛、陽氣潛藏,秋冬交替之際,氣溫變化大,是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此時養生應著重「養陰藏陽」的原則,天寒時可適度補充桂圓、肉桂、羊肉、丁香等溫中散寒之品,但也不要過度燥熱,宜搭配滋陰、助消化、補腎,以助養藏。


梁祐爾最後提醒民眾,冬令進補只是養生保健的1個面向,中醫講究天人相應,除了調整好飲食外,還需要注意保暖避寒、休養生息,適當的運動鍛鍊和腦力活動,方才有益於養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特管法》將於年底落日 擬推《再生醫療發展法》上路
▸肝長期發炎小心肝硬化 中醫:持續惡化肝癌病變恐上身

NOW健康 立冬 冬令進補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