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該怎麼保養 Gogoro教你做

享生活
By NOWnews今日新聞
發布時間:2021-12-20 00:31:00

近年在政府補助力道持續加強的情況下,越來多人購入電動機車,不過你知道電車定時保養要怎麼做嗎?電車龍頭Gogoro表示,根據不同車型有不同的保養方式,但大多數車型是在購車2個月或6個月後,就需進廠進行首次保養。

24小時最熱

Gogoro官方原廠指出,若是Gogoro 2 Premium,新車交車後2個月或行駛 1000公里,必須回廠進行初次檢查保養,兩者指標以先到者為準;另外,部分耗材汰換,則依實際使用狀況由現場服務工程師判定後,提供更換建議。

根據Gogoro官方提供的標準,Gogoro 2 Premium的保養項目週期分為1000、4000、7000以及1萬公里,這些保養應包含:中柱緩衝橡膠確認、左右煞車總泵確認、冷卻水液面檢測、油門線接頭檢測、後視鏡球頭潤滑、煞車來令片厚度確認、煞車拉桿轉軸潤滑、煞車油質檢測、腳架轉軸潤滑、電池接頭冠簧尺寸檢測&清潔、電腦快速ECU查修健檢、輪胎胎紋深度確認、齒輪油滲油畫記確認、燈光與按鍵及音量檢測、鎻件機構潤滑、皮帶清潔以及皮帶各項檢測。另外,1000公里與1萬公里保養需有齒輪油更換,而4000公里以後保養則須包含皮帶張力調整。

至於Gogoro VIVA部分,原廠指出,在新車交車後6個月或行駛5000公里,必須回廠進行初次檢查保養,上述兩項指標以先到者為準;另外,部分耗材汰換依實際使用狀況,由現場服務工程師判定後提供更換建議。

原廠補充說明,Gogoro VIVA保養項目週期分為5000、1萬、1.5萬以及2萬公里保養,皆須包含:重要螺絲扭力複確、電池接頭冠簧檢測&清潔、輪胎胎紋深度檢查、輪胎胎壓檢查、龍頭鎻電磁閥檢測、馬達控制器氣密橡膠;另外,1萬公里定期保養則包含龍頭鎖潤滑,而2萬公里定期保養則需有龍頭鎖潤滑、煞車油更換。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今日新聞 電動機車

最新消息

老薑保存與嫩薑保存方法竟不同?老薑發芽還能吃?會不會有毒?

享生活
iCook 愛料理
發布時間:2021-12-20 00:45:48

冷氣團不斷報到,冬天用老薑做薑湯、薑母鴨或薑母茶,中醫觀點認為老薑具有暖和臟腑的功效,熱熱喝可驅風寒、也可預防感冒。薑所含的薑辣素,也有助於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能改善手腳冰冷、畏寒等症狀。不管是嫩薑或老薑用不完時,該如何保存?通常放一段時間就會發芽,發芽的薑能吃嗎?用來料理是否有毒?

24小時最熱


Photo:pixabay.com

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的部分是「根莖」,其獨特的香氣與辛辣味,用於烹調提味或泡茶喝皆合適,依據生長期與採收時間,薑可簡單分類為生薑(嫩薑)、粉薑、老薑(薑母),老薑的辛辣指數為薑中之王,同時也是料理、煲湯最常使用到的佐料。

如何挑老薑?忌發霉乾扁!

老薑呈土黃色,是讓嫩薑持續成長不採收,待薑肉纖維化後方可採收,市面上的老薑多為 2~3 年左右的年輕老薑,好的老薑外皮較厚,表皮越多層代表年份越老,通常薑齡 4 年的老薑被認為最好價。挑選老薑時,應避免發霉乾扁的狀態,整體型態要飽滿。

薑發芽後還可以吃嗎?食藥署:可以,不會產生毒素


Photo:pixabay.com

辛辣味強的老薑,很適合應用於各式料理,不管是加紅糖煮薑母茶,還是煲湯,如:薑母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蛤蜊湯、豬肝湯或製作三杯雞,都能使料理更鮮美。然而不管是老薑還是生薑(嫩薑)時常無法一次用完,薑就有可能被放到發芽。發芽後的薑還吃嗎?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說明,把薑放到發芽,並不會產生毒素,仍然可以食用。但是薑在發芽的過程中,會消耗部分營養物質,食用的營養價值並不高。

薑發霉還可以吃嗎?就算切除也別吃了!

此外,台灣天氣潮濕易發霉,薑發霉後是否可將發霉處切除、食用其他完好部位?食藥署呼籲:千萬不要吃發霉的薑,腐爛的薑可能會產生黃樟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黃樟素列為第 2B 類物質,雖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對人類會致癌,對動物的致癌性證據也不足,但仍不建議食用,以確保安全。 並提醒,任何食材都不要買過量,並注意保存的方式

老薑保存、嫩薑保存竟然大不同?


Photo:freepik

老薑保存重「乾燥」

老薑需維持乾燥,放冰箱容易受潮導致發霉或是受潮軟化影響口感,因此不建議冷藏保存。

  • 常溫保存:以刷子將薑的表面沙土刷去,放置於乾燥的陰涼通風處即可。若真的需要久放,可用紙包好薑後,放在米桶裏,但仍建議盡快食用完畢。

嫩薑保存重「保水」

嫩薑水分較多,可冷藏保存,可用紙、錫箔紙包覆後至於冷藏,但仍建議應盡快於 2 週食用完畢。

  • 切片冷凍保存:將薑外皮刮除後切成薄片,裝進乾燥、乾淨的保鮮盒或保鮮袋,放置冷凍庫。

▶ 參考資料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