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變得更「討人喜歡」?5個心理學技巧:相似「負面特徵」好感度更高,「自我披露」有效但別錯估時機!

享生活
By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2-01-09 17:00:00

誰願意成為不討人歡心的人呢?然而「博得好感」這件事其實是可以練習的,在社會心理學中叫做「人際吸引力」(Interpersonal attraction),以下提供你 5 個能加強人際關係的社交技巧──雖稱它「技巧」但它往往藏於無形,而且就是對人類很管用,或許你還可以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喜歡上別人的。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第一次約會好緊張?5方法提升自信:「穿黃色」吸引力會降低?做自己的同時要保持「好奇心」

1. 記住名字

source:Burst@Pexels

老是記不住人名嗎?這在經營人際關係的初期是最最基本,做好這件小事就能讓對方覺得與你有更多的聯繫、覺得受到尊重,反過來,當喚人時叫錯或叫不出名字,會讓對方覺得不被重視。在初次見面的場合中,真誠地將文字與對方的臉連結起來會很有幫助,並能在接下來的時間反覆自問「他叫什麼名字」以幫助你記住人們的姓名;若下次要用時忘記了,寧願有禮地詢問也不要在談話中故意不斷繞開對方的名字。

延伸閱讀:讓彼此喘口氣吧!除了防疫,在人際關係中你也應該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2. 保持好奇心

source:Ketut Subiyanto@Pexels

若在談話中不知道說什麼好,「保持好奇心」是一個能延續話題與讓對方感到開心的方式。研究表明,在談話中提出更多問題的人會被認為反應更快,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喜愛,在傾聽後提出疑問──比如「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會讓對方覺得你有認真地聽他說話,且對這樣的內容很感興趣;別喋喋不休地談論你自己,讓別人分享一兩個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他會對你們之間有更多好印象。

延伸閱讀:【克編雜記】人際關係最大挑戰:衝突後學習重新相處

3. 發現相似處

source:ArtHouse Studio@Pexels

在「人際吸引力」中,「相似性」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我們會喜歡與自己有相似處的人。相似性包括個性、價值觀、興趣、外貌與社會地位等,對某人事物的「態度相似性」若一致,便表示我們肯定對方的價值;一項來自維吉尼亞大學與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甚至發現,在空軍新兵中,具有相似的「負面人格特徵」會比在共享積極人格特徵時更能增加好感度。我們都需要得到歸屬,不妨就在互動中多找出彼此的相似性(當然不是用很笨拙的方式)。

4. 自我披露

source:Geoffroy Hauwen@Unsplash

「自我披露」是能有效建立親密感的方式,也就是分享你生活中較私密與細節的部分──像玩戀愛養成遊戲角色會在「攻略成功」前讓你知道他的大秘密一樣。紐約石溪大學、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等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 45 分鐘的相處時間中,進行「深入且私密談話」,會比一般的閒聊更會拉近彼此的關係。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擅長進行自我披露,如外向性格者就比內向者要更快且願意進行披露;相處時間越長,願意讓對方探入的私生活會越多;還有若你越願意與他人分享,對方通常也會越願意與你分享生活。當然,錯估時機與對象也很可能損害你的人際關係。

5. 真心喜歡他人

source:Alexander Krivitskiy@Pexels

在「人際吸引力」還中有一項要素叫做「互惠性」,直白地說就是我們傾向喜歡「喜歡我們的人」。人際溝通講師 Vanessa Van Edwards 在著作 Captivate 中提到一則針對高中生的研究,發現班上最受歡迎的學生,事實上也最喜歡所有的同學,不會害怕在走廊上和其他認識的人打招呼。許多心理學實驗則表明,只要知道某人對我們有好感,儘管他在其他部分缺少吸引力,我們還是會更加地喜歡他。在任何場合中,這種「我喜歡你」(最簡單的就是微笑)的訊號都該大方表達,否則他人永遠接收不到。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7 Easy Ways to Become More Likable"by Natalie Kerr Ph.D.、sciencealert"Here Are 16 Psychological Tricks to Immediately Make You More Likeable"by SHANA LEBOWITZ, BUSINESS INSIDER、scienceofpeople"Be More Likable Using These 5 Science Backed Strategies".

Bella儂儂 心理學

最新消息

「鹽酥雞熱量表」詳細分析!營養師5技巧減負擔:「餐巾紙大法」要把握時間,補充魚油、芭樂也有幫助!

享生活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2-01-09 18:00:00

像鹹酥雞這樣的美食,要儂編每天吃也沒問題,不過隱藏在美味之下的卻是滿滿的熱量與油脂,吃太多很快就會發胖甚至發病!林雨薇營養師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發文分享「鹹酥雞熱量分析表」,詳細分析常見食材油炸後的熱量──照你的尋常方式點餐,每周吃一次連續一個月就會胖──還有 5 點實用的「減緩負擔」技巧,使用餐巾紙大法、進食某些水果與「魚油」都會有幫助!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麻油雞熱量比麻辣鍋高?食藥署5重點「冬季進補要注意」,「這些湯」喝兩大碗鈉攝取就過量!

鹹酥雞的「危險」在哪裡?

source:Ruocaled@Flickr,CC BY 2.0

林雨薇營養師指出,在衛福部國建署發布「國人膳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提到,成年男性每日熱量建議 2400 大卡、成年女性每日熱量建議 1900 大卡,這些熱量通常平均分配在我們的早午晚三餐及點心中,幫助我們維持日常身體活動、生理的代謝與所需體力。鹹酥雞卻是高油高鈉又高熱量,過多的熱量很可能會轉變成脂肪,囤積在手臂、腰圍、腹部、臀部,還會增加肝臟脂肪囤積,也可能延伸後續急慢性疾病,甚至提高罹癌風險。

延伸閱讀:香蕉熱量等於吃1/3碗白飯!專家解密5大「陷阱」減肥食物,xx竟然也上榜!!

「鹹酥雞熱量分析表」大公開,每周吃一次就會胖?

source:林雨薇 營養師@Facebook(百頁豆腐更正為熱量185g/份,一條)

如果你半夜肚子餓,點了一份雞排、一分百頁豆腐、一份炸銀絲卷、一份地瓜條再一串七里香──熱量共 2015kcal,就超過一個成年女性整日的 1900 大卡熱量攝取了,再將早中晚餐吃的熱量算進去,整日的熱量根本爆表!

林雨薇提醒,假使你一次吃完上面點的鹹酥雞,就算每週只吃一次就好,連續吃一個月體重很可能就會增加 1 公斤(1950*4=8060大卡,理論上身體每攝取 7700 大卡會增加 1 公斤體重),這還不包含你吃鹹酥雞配的飲料,若加上飲料,吃到的熱量就不只這樣囉。

延伸閱讀:吃低熱量不一定會瘦!專業健身教練用6大點教你怎麼吃才正確

5 個簡單技巧,教你減少鹹酥雞負擔!

難怪鹹酥雞、炸雞排被稱為「罪惡食物」,如果偶爾想背負一下罪惡,林雨薇也提供了以下 5 項減少負擔的吃鹹酥雞小方法供參考,簡單又實用:

1. 使用餐巾紙吸附可見油脂

source:Kev Bation@Unsplash

在食物入口前,我們可以減少自己吃到的回鍋油。林雨薇建議,使用餐巾紙襯墊鹹酥雞,吃之前再以紙巾按壓炸物──特別是在炸物起鍋一段時間後,食物表面容易泛油光,此時用紙巾吸附食物油脂更能減少油量的過度攝取,如此減少熱量吃得比較健康,也更不容易長胖。

2. 胡椒鹽減半

source:Stefan Katrandjiski@Unsplash

許多鹹酥雞攤灑胡椒鹽相當大方豪邁,食物吃起來更香、口味較重,但更可能吃到過量的鹽(也會把食材原始風味掩蓋),造成血管及腎臟負擔。

3. 補充一份水果(約 1 飯碗份量)

source:Amirul Islam@Unsplash

吃鹹酥雞後趕緊補充一份水果!林雨薇建議首選芭樂、柳丁、奇異果、鳳梨等維生素 C 的水果搭配,「抗氧化」可減少油炸油可能產生的自由基氧化反應,且水果本身含有分解脂肪的酵素,能幫助腸道分解油脂,避免大量油炸食物引起胃悶腹脹,影響消化機能。

4. 不吃油炸蔬菜,改吃沙拉均衡一下

source:Louis Hansel@Unsplash

通常一份 100g 蔬菜熱量約 20-35 大卡左右,蔬菜油炸脫去水份,讓蔬菜口感脆口、越嚼越香,但油炸蔬菜吸附油脂能力比肉類高,儘管吃的過程不感覺油膩,其實已不知不覺吃進不少油脂。如川燙青花菜(100g)熱量僅 28 大卡,經過油炸後,原本低熱量高纖的青花菜瞬間熱量整整多出 5 倍。

不僅如此,林雨薇提醒,高溫烹煮後的蔬菜,其原有的植物營養素也跟著減少,所以建議吃鹹酥雞時除點肉類、豆製品及少量加工製品以外,要盡量不吃油炸蔬菜,改以生菜搭配鹹酥雞一起吃。

5. 補充魚油或亞麻仁油

source:Leohoho@Unsplash

補充魚油也有效?林雨薇表示,吃油炸食物會吃到較多 ω-6 型式脂肪酸,攝取太多 ω-6 脂肪酸會引起身體發炎反應,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下,特別容易引起 3 高代謝疾病,也可能導致中風、癱瘓等後果。

所以如果你晚餐或消夜吃鹹酥雞這類炸物,建議補充能抑制 ω-6 脂肪酸作用的「脂肪酸 ω-3 型式脂肪酸」,ω-3 脂肪酸主要存在海鮮魚類,及部分植物性食物中。可簡單吃一手掌心大鯖魚、鮭魚或直接補充魚油軟膠囊都是好方法,對於素食者而言,則可選擇亞麻仁油、芥花油做為補充 ω-3 型式脂肪酸來源。

林雨薇最後提醒,鹹酥雞如果能管住嘴就盡量不吃,如果真的還是很想吃,那就找人一起共享美食,或選擇 2-3 種喜歡的種類,千萬別一次點太多。每樣都吃一點,淺嚐享用每種口味的鹹酥雞是比較好的吃法!

Bella儂儂 營養師 熱量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