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佐藤健與神木隆之介攜手共鬥的友情、努力、勝利物語 !《爆漫王》漫畫愛藏版套書在台熱血上市

娛樂圈
By 電影神搜
發布時間:2020-04-23 20:56:17

由《死亡筆記本》(デスノート/DEATH NOTE)搭檔‧原作者大場鶇與漫畫家小畑健合力創作的青春漫畫《爆漫王。》(バクマン。),是 2008~2012 年間於日本漫畫週刊「週刊少年 JUMP」上連載的作品,曾獲得「這本漫畫真厲害!」少年部門第 1 名,並改編成電視動與真人電影,更找來佐藤健、神木隆之介雙男神飾演主角「最高」與「秋人」,話題十足。

24小時最熱

這次台灣出版社將日本文庫版調整成 32 開尺寸的版本,推出《爆漫王。愛藏版》漫畫套書,讓粉絲能再度回味這充滿友情、努力、勝利的創作青春。

最高與秋人聯手挑戰週刊漫畫創作的青春物語激勵人心,接連改編同名動畫影集與真人電影。

青春就是要拿來燃燒的 !《爆漫王。愛藏版》漫畫套書在台發行

《爆漫王。》漫畫劇情描述有高度畫功的高中生真城最高,與以文才見長的同學高木秋人,兩人因緣際會下搭檔合作,立志盡早將創作登上孕育眾多超人氣作品的日本知名漫畫週刊「週刊少年 JUMP」,並以 18 歲前能看見自己創作的漫畫被改編成動畫作為目標,創造全新漫畫傳說的熱血故事。

真人電影版《爆漫王》劇情提要:

相較自 2009 年接連發行的台版單行本漫畫,這次推出的愛藏版內頁改以厚磅紙印刷,內封上新增插圖,外封設計則完全還原日版──雖是以舊單行本的圖重新編排,但增加了不少巧思點綴,包含了仿印刷樣的 CMYK 色導表、出血線等,還有特殊油墨加工。內容部分,第 12 集收錄 2015 年慶祝真人化而新畫的 50 頁短篇「age13」與「age14」,其餘則保留原汁原味,收錄內容與過去相同。

除了書籍本身極具特色,《爆漫王。愛藏版》還有日本獨家授權製作的書盒與附錄。4 月上旬已率先發售的第一個書盒,內含 1~6 集愛藏版漫畫,下一盒即將接力推出。

第一款(左)與第二款(右)書盒示意圖。

書盒正面採連圖設計,兩位主角與活躍的配角們都齊聚一堂。兩盒主色調,則分別取自最高服裝的「藍」與秋人服裝的「紅」。側面選圖象徵了最高與秋人的成長,從兩人拿著筆立志成為漫畫家開始,到與業界夥伴們一起完成夢想,相似構圖更襯托出不凡經歷。書盒上方印有標準字,隱約看得見以立體光印刷的人物線條,簡潔卻不失設計感。

除了書盒之外,1~6 集另有附贈全彩「簽名板」1 入,上有小畑健與大場鶇老師的複製簽名,選圖則為連載最終回刊登的特繪彩圖,紀念性十足。另一樣特別企劃附錄為「複製原稿袋」,還原了與作品息息相關、JUMP 編輯部使用的原稿袋,並封入 6 張黑白複製原稿(選自各集愛藏版)與 1 張彩色插圖(選自「age13」扉頁)。

所有圖皆以特規紙張印製,相當有質感!7~12集也同樣有以上附錄,搭配下一盒在台發行。

《爆漫王。愛藏版》1~6 集另有附贈全彩「簽名板」1 入以及 6 張黑白複製原稿。

而收藏《爆漫王。愛藏版》的最大理由,當然是在於能夠重溫它精彩的故事內容。書中將漫畫家從投稿到出道所需經歷的事詳實呈現,也提到了許多「週刊少年 JUMP」特有的制度,例如問卷調查至上主義、專屬契約制度等。同時也與現實中的集英社作連結,包括把真實存在的編輯當角色原型、編輯部場景重現等。

對於有關注 JUMP 系作品的讀者來說,是部能深入到「故事」背後、更接近業界生態與創作環境的特殊漫畫。

《爆漫王。愛藏版》漫畫套書接續在台發行,喜歡本作的讀者探員可別錯過珍藏名作的好機會。

消息來源:東立出版社

延伸閱讀:

最新消息

【影評】《撕裂地平線》:幽閉空間、偏執與惡意,精神世界無法理解的恐怖幻界

娛樂圈
電影神搜
發布時間:2020-04-23 21:03:34

1997 年的科幻驚悚電影《撕裂地平線》(Event Horizon) 近期於 Netflix 播出,對許多人來說,這部電影可能是難以忘懷的童年夢魘。這部電影是《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 系列導演保羅安德森 (Paul W.S. Anderson) 的早期作品,在他還沒有變成那個只拍系列續集的導演之前,《撕裂地平線》是一部有趣的電影,它結合史蒂芬金式的空間怪譚與幽閉太空驚悚,擁有那些受影迷熱愛的特質,儘管票房與評論失利,但時至今日,有大量影迷對這部科幻驚悚電影表達喜愛。

24小時最熱

故事簡單有力 無法忽視的獵奇場景

《撕裂地平線》。

在 1997 年,派拉蒙片廠並沒有給安德森充足的時間完成剪輯與後製工作。安德森在電影中鋪排張狂至極的血肉派對,更不得影業高層的喜愛,最後,電影被大量削去片長,瘋狂的虐殺與濫交場景也被剪輯到最少。據安德森的說法,原始膠捲影像在不當保存之下已經亡佚,導演原始初剪只剩下傳聞中相當神秘的 VHS 版本,可能永遠都無法問世。

《撕裂地平線》原先的血腥場面不少。

《撕裂地平線》的魅力何在,為什麼讓影迷願意花費心力去討論與追尋這部電影的更多可能性?直觀的答案可能是,電影兇殘直白的獵奇場景有著無法忽視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它的故事簡單有力:2040 年,名為「地平線號」的搜索艦,出發探索宇宙的邊界,卻在海王星帶失蹤。七年後,地球收到「地平線號」的求救訊息,派出船艦前往搜救,卻意外發現上面乘載的秘密,遠超過人類所能負荷。

電影主視角從山姆尼爾 (Sam Neill) 飾演的威廉博士出發,一名受國安單位派遣參與搜救任務的神祕顧問,時不時會見到來自一名女子的幻象。他加入由勞倫斯費許朋 (Laurence Fishburne) 所飾演的米勒艦長率領的搜救任務,隨著他們越來越接近「地平線號」,威廉博士眼前所看見的幻象也越來越駭人可怖,愈發離奇的是,這些幻象也開始感染到身邊的組員。不安的氛圍瀰漫在這艘停滯在太空中的神祕船艦中……。

勞倫斯費許朋 。

於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撕裂地平線》關於偏執狂與空間交互作用的魔力。就如同史蒂芬金筆下的「1408」號房,或是其他的空間機關一致。這艘船艦,如同一棟老式鬼屋,會將人類心中最幽閉的恐懼反射回去,在這個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電影的終局無可避免地將會導向人類心中的脆弱,進而開展出惡意與絕望。這個路徑是科幻驚悚電影非常本質的感受。

電影讓人聯想至《太陽浩劫》、《異星智慧》

幽閉空間、偏執與惡意。這些元素,我們能在許多後來出現的作品中找到,好比 2007 年由丹尼鮑伊 (Danny Boyle) 執導的《太陽浩劫》(Sunshine),就重新詮釋出另一個曲折離奇的偏執狂故事。伊卡洛斯的終點是夢靨,《太陽浩劫》與《撕裂地平線》一樣使用極為不自然的跳剪去營造幻象與恐怖效果。米勒艦長見到的夢靨,與伊卡路斯艦員所見到的景象差可比擬,當然,比起保羅安德森的 Jump Scare 戲法,丹尼鮑伊的影像美感或許更植人心,但是《撕裂地平線》佔據的是科幻驚悚的影迷趣味,在那裡,詩意畢竟不是首要考量。

《撕裂地平線》。

《撕裂地平線》讓我想起許多科幻驚悚電影,好比 2017 年的《異星智慧》(Life)。我想它們享有非常相近的價值觀,亦即人類無法承受宇宙的真相。這些電影的共通點是一種暗示,死亡是種祝福。《異星智慧》的結局是無與倫比的絕望,惡魔不死只是幌子,它出現的成因更讓人顫寒,因為其來自人類旺盛的生命力與對探索世界的熱情,最終招致全面的苦果。電影角色最後的註腳是一種求死而不得的絕望,這個設計似乎與距離該片 20 年前的《撕裂地平線》正是種呼應。

《異星智慧》。

威廉博士的寄望,換來的是一片虛無。電影劇本在此處仍然提供一個有效的戲法,就是轉移觀眾的注意力焦點,在劇情的某種誘導與暗示下,我們原先以為威廉博士的目標是「搜救」,卻在最後的回憶中發現他的目標是「救贖」。轉折讓這個角色顯現出悲劇特質,他注定要失敗,他的探索欲望賠上他的幸福家庭,而他現在以偏執的性格回到他最初的目標,幾乎像是回應天神的懲罰。「地平線號」帶領人類駛向精神世界無法理解的恐怖幻界,而這一切的起點只是來自於我們想要尋找更多。

科幻驚悚,在這個案例中,成就的是對安逸與平庸的肯定。我們應該享受身處於地球的無能為力,畢竟外面的世界或許超乎我們想像之危險。《撕裂地平線》的開頭告訴我們,人類在 2015 年已經在月球建立第一個殖民地,2032 年便在火星開發礦業。不知道為什麼,這讓我又想到小時候翻看的電影雜誌,上面寫著一條嘲諷笑話,

把它安裝上《撕裂地平線》

意思大概是我們應該要惜福,真實世界的人類沒有在 2015 年登上月球殖民,而是乖乖坐在沙發上,看新一集的〈辛普森家庭〉。

《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

延伸閱讀: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