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最熱
2021臺灣陶藝獎卓越獎得主、小學老師、古箏演奏家、國際陶藝競賽首獎得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協會榮譽會員...這些榮耀頭銜,全都集於台灣藝術家徐永旭於一身,他的藝術生涯不斷挑戰陶土薄度和尺幅極限,過人的意志力和耐力,造就了閃耀的成功,然而辛勤汗水的背後,有的是對抗類風濕關節炎的毅力,自稱為「很不像藝術家的藝術家」,因為自己的生活不浪漫,而是嚴謹著名,「我做事情,要做到極緻才會停下來。」,霸氣思維和細膩手藝成反比,但也是如此才造就了徐永旭長達30餘年的陶藝王國。
延伸閱讀:春節展覽推薦《小王子的藝想世界75周年特展》!沈浸式展覽空間、12大展區…小王子迷別錯過!
斜槓專職藝術家
徐永旭1955年在高雄出生,小時候對運動有著天賦和熱情,希望未來成為一名國手,後來因為在某次重大比賽當中受傷,只好放棄理想重拾書本,他在高中時期轉而重考師專,期望往後為人師表,期間擔任過國小自然老師和古箏演奏家,最終以藝術家身分自栩,曾經執教鞭長達22年,只差3年就能退休,他卻選擇辭去教職全心擔任一名專職藝術家。徐永旭陶土生涯已超過30年,從起初的自學走到後期自創,他始終保持求知若渴的心,中間一度重回校園進修專業知識,49歲那年成為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學生,是當屆年齡最高的學生。而後產出「築巢」式亞洲最大陶窯,「光」與「輕」混合的「以光織界」系列作品,還有結合陶藝和空間的京懋建築創作藝術作品...藝術生涯當中不斷地突破界線,以身體做為創作主體,強調身體與作品間的對話,展覽遍及全球,美國、義大利、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澳洲...等地都獲得觀眾的熱烈支持。
延伸閱讀:2022年必看展覽Top7!慕夏、達利真跡睽違十年來台,莫內光影展、會動的文藝復興「沉浸體驗」不容錯過
哲學之美光耀國際
徐永旭去年秋冬展出的〈元形.複境〉不僅在國際間大放異彩,也在台灣本土收獲好評,該系列作品跳脫對形式的描繪,而是嘗試聚焦結構和空間之間的關係,其中最特別的是藝術家本身的身體行動,以及對應作品能量之間的交互運動,我們可以說徐永旭的作品蘊含美學之外,當中有充滿哲學思維還有理論的運行。〈元形.複境〉就是以法國諾貝爾獎得主萊布尼茲及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思想切入,對作品形式、身體性、跨維度的思考三者之間,提出別樣詮釋方法的可能提問,讓觀眾可以體會到作者的生命歷程,作品開拓出的空間,還有本身結構的深入探究都引人入勝,臺藝大雕塑系助理教授兼策展人沈伯丞表示:「面對著藝術家這如許紛陳而多元的空間組態中,我們彷彿可以看見那物質化的生命哲學思想構成,其包含著藝術家生命中的所有東西:山、海、地、空氣乃至於歷史、社會、文化、情感等,在藝術家其生命與身體的綿延中流瀉為一組又一組交互連動、疊合衍生卻又律動如詩的凝然空間組態。」。
延伸閱讀:《永恆慕夏》等半年終於開展!5大展區揭秘影響百年美學風格:《庫洛魔法使》、星巴克Logo都有他的影子
撼動生命的超然藝術
徐永旭對藝術抱持的宗旨是「超越,由生命超越生命,由藝術創作超越藝術創作,由藝術創作超越生命」,這樣的生命態度總是勇於挑戰自我,將自己對於生命的熱情全傾力投注於藝術品當中。在藝術創作過程當中,繁複和高度勞動的繁瑣步驟裡,徐永旭將自己投注於環境、氣候和燒製過程當中,只為呈現出最純粹的雕塑作品。原本是厚重的「土」,竟在他的妙手之下塑造出繞指柔一般的「羽化」效果,令觀眾無不驚嘆,徐永旭最為人所稱羨的就是他在泥土創作當中展現難得一見的「大」和「薄」,其中是他忍耐著身體上受的苦楚,專心以手工創作,將行動藝術發揮地淋漓致敬,而觀眾在作品上篳路藍縷的紋路,總能尋得徐永旭掌紋指紋還有身體痕跡,每樣作品都是將自己的生命付出,他的肉身和意志驅動著陶土的變化,展現可以撼動人群的生命勁道。
十年磨ㄧ劍的光榮肯定
徐永旭將陶土玩得出神入化,去年獲得台灣陶藝界最高榮譽「臺灣陶藝獎」首屆卓越獎,作為首席藝術者的表彰,他的孜孜不怠的藝術精神,樂此不疲的工作態度,為後輩做了最佳的示範,徐永旭曾經說道:「我的作品是從我身體切出去的。每件作品的完成,就好像從我生命的這條軸線上夾去所用的時間,堆積而成的作品就代表我生命中的一段過程。我的作品不用簽名,上面都是我的touch,甚至你靠近一點看,就會看到我的指紋。 」。 從去年持續展至今年的「物/我」是他與參展者的對話共舞,在純白或是純黑的陶土上以最原始的盤條築泥揉捏按壓,環境的溫濕度、空氣的流動、身體的疲憊所有痕跡都凝鍊成生命的情感和記憶,徐永旭再次以拿手的陶藝創作演繹生命力,從大器磅礡或微妙精妙全都收錄其中,完整呈現徐永旭近年藝術實踐的精髓。而這也是徐永旭在2000年「位‧位‧位」個展與2011年「材質物語-土」聯展之後,睽違10年再次推出重磅力作,將十年磨ㄧ劍做了最美好的詮釋。
source : 双方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