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季到!健保費一般扣除額有眉角 4方法幫你快速查

財經事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04-13 20:30:00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大部分民眾都知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在一般扣除額時,可在「標準扣除額」與「列舉扣除額」中二擇一,健保署提醒,如果補充保費金額較大,建議選取「列舉扣除額」,以全額列舉扣除,就不受全年2萬4,000元保險費扣除額上限限制。

24小時最熱


舉例來說,陳姓上班族去年一般保險費為14,244元,另有獎金補充保險費23,231元、股利補充保險費41,283元,加上妻子(眷屬A)一般保險費14,244元、其利息補充保險費5,000,以及孩子(眷屬B)一般保險費14,244,全家三人實際繳納保險費金額為11萬2,246元,就可以全數列舉扣除人身保險費。


究竟如何選擇哪一種扣除額,比較節稅?健保署財務組科長楊小娟表示,健保署已經所有相關資料提供財政部,電腦系統會自動找出最佳報稅方式,民眾如不放心,可以臨櫃,請教稅務人員。


由於財政部推動綜合所得稅列舉扣除資料單據電子化作業,5月報稅期間,民眾可透過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軟體,或至各區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臨櫃據點,使用自然人憑證或已完成註冊的健保卡,查詢111年度健保費(含補充保費)資料,並與網路報稅,免檢附繳費單據。


楊小娟表示,民眾也可向投保公司行號,或所屬職業工會(漁會、農會)或就源扣繳補充保險費的扣費單位,查詢申請111年度健保費(含補充保費)繳納明細。另即日起亦可利用下列管道查詢及列印:


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點選「網路櫃檯」>「承保網路櫃檯」>「一般民眾」>「個人健保資料網路服務作業」項下,以自然人憑證或完成註冊的健保卡登入後,即可於「各類證明申請及列印作業」>「保費繳納證明(年度報稅)線上列印作業」申請列印。


健保快易通APP點選「健保櫃檯」>「投保證明」>「保費繳納證明」項下,可申請寄送健保費繳納證明至指定的電子郵件信箱。


▸加保的鄉(鎮、市、區)公所、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或聯絡辦公室:攜帶個人身分證正本查詢列印。


▸統一超商之多媒體資訊工作站:使用自然人憑證登入後即可列印,惟需自付每頁3元的列印費。


民眾如果對上述查詢方式有所疑義,歡迎撥打健保署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030-598,手機請改撥(02)4128-678洽詢。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上班盯電腦、下班狂追劇!視線變扭曲 竟是這眼疾上身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報稅 報稅季 健保費

最新消息

鎖利賺5%! 13檔債券ETF最後買進日4/20

財經事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3-04-19 11:30:00

4月債券ETF配息秀登場!根據最新配息公告,4月有35檔債券ETF將配息,以4月17日收盤價計算,共13檔預估年化配息率逾5%,其中有11檔將在本週五、4/21除息,投資人想搶搭5%列車,最後買進日在4/20。

24小時最熱

美國聯準會升息接近尾聲,債券ETF成為市場新寵。據集保結算所資料,截至3月底,原型債券ETF受益人數已突破30萬人,較去年底14萬人,單一季度翻倍成長,其中又以高信評債券ETF成長最為顯著。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指出,近期包含聯準會利率點陣圖、消費者物價指數、勞動數據等均顯示,這一波升息循環已近尾聲,就過往經驗觀察,聯準會最後一次升息前進場投資全球債市,多有不錯回報,除了各債券類別收益率在相對高檔外,未來當市場轉向降息時,資本利得空間亦可期待。

而本週五(4/21)將有11檔年化配息率逾5%的債券ETF即將除息,包括:00722B(群益15年IG電信債)、00740B(富邦全球投等債)、00773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82B(國泰A級公用債)、00724B(群益10年IG金融債)、00788B(元大10年IG電能債)、00749B(凱基新興債10+)、00727B(國泰1-5Y非投等債)、00726B(國泰5Y+新興債)、00741B(富邦全球非投等債)及00720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投資人只要在週四(20日)前持有或買進,皆可參與本次配息。

值得注意的是,00722B、00740B除年化配息率有5%外,今年來漲幅也逾3%,配息價差雙賺。群益15年期以上電信業公司債ETF經理人曾盈甄表示,歐美大型電信商,受惠投資人使用手機通訊由4G升級5G的轉換紅利,未來營收仍有上漲空間,獲利與現金流量穩定。目前債券殖利率已來到10年相對高點,債券價格再下跌有限,對投資人進行股債配置相當有利;想要定期配息、或打造固定現金的投資人,債券ETF是相當好的投資工具。

 

【理財最前線】3指標打造夢幻組合 7檔高股息ETF大檢視

【基金講堂】ETF持有多檔債券 同樣有鎖利效果

鏡週刊 投資 ETF 理財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