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六年的整修,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紅色大門終於再度開啟!嶄新的史博館揉合了現代風格與傳統元素,除了展場空間增加外,更拆除庭院圍籬、整合公共服務空間、設計夜間燈光照明,打造現代的、友善的、親切的、開放的博物館氛圍。以下為各位介紹5大看展亮點:
24小時最熱
亮點1:110件具有「國寶」及「重要古物」文資身分展品歷年最高
此次重新開館,史博館將展出所珍藏最大量具備文資身分的「國寶」及「重要古物」,可謂精銳盡出。三樓常設展「在這裡,與大家相遇」,重新書寫史博館精選文物脈絡,精選典藏文物110件,透過「傳承」、「聚合」、「鑑古知來」主題概念規劃,展出本館運臺古物及戰後日本歸還文物最重要三件國寶—《蟠龍方壺》、《獸型器座》、《金柄銅短劍》。
Photo:文化部
亮點2:重要古物《太魯閣之美》繪製完成後首見
「馬白水專區」展出2005年由文化部指定的「重要古物」、總寬1656公分的巨幅之作《太魯閣之美》,展出24聯屏當中的12幅並定期更換,此次長期聯展是該作繪製完成後首見。
Photo:文化部
亮點3:林玉山大師作品《黃牛》修復後首次面世
而首檔「開館特展」,則是於一樓及二樓規劃「筆墨豐碑—史博館藏之書畫重寶」特展,精選作品200餘組件館藏,包括史博館修復後首次面世的林玉山大師作品《黃牛》、倡議標準草書的于右任大師晚年最重要作品《建館記》、 張大千的潑墨大作《夏山雲瀑》與《深山古柏》。
Photo:文化部
亮點4:首度公開日據時代迎賓館遺構及榴木等殘件
建築特展 「雕築史跡—探索史博建築之美」,則是首度公開日本時代(1916年)迎賓館遺構及榴木等殘件,與建築學者李乾朗教授手繪史博館建築圖5幅,將呈現百年宮殿式歷史建築的複雜擴建歷程;讓民眾看見史博館館舍的「前世今生」,駐足在臺北市中心陪伴國人將近70年歲月,重新喚起在這裡曾經共同有過的集體回憶。
Photo:文化部
亮點5:近40年參展畫家最多、展件數量最多的大型特展
「五月與東方—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特展,為1981年臺灣省立博物館舉辦五月東方二畫會聯展後,公辦特展參展的畫家規模最大、展件數量最多的一次大型特展,為近年最大型完整呈現戰後臺灣現代美術運動歷史發展之研究展覽;總計共有41位藝術家的作品參展、138件作品展出。
Photo:文化部
嶄新的史博館展場空間增加262坪、擴增了22%空間,大幅提升民眾參觀品質及觀展體驗;整合公共服務空間,擴展門廳及休憩停等空間,增設親子活動場域;拆除庭院圍籬,延伸串連都市開放空間,打破與民眾的藩籬。最後設計夜間燈光照明,打造南海園區的光環境,打造出有別以往的全新樣貌。
Photo:文化部Photo:文化部Photo:文化部Photo:文化部
即日起至5月17日止,入場門票一律享40元優待價,歡迎民眾一同來感受歷史與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看見臺灣多元文化的獨特之美。
國立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 – 18:00(逢國定例假日照常開放)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 延伸閱讀
完整文章這邊看:睽違六年再開館!全新史博物館5大亮點:展場擴增兩百坪,夜間照明打造超美南海光環境
iCook 旗下愛料理生活誌,你的日常好夥伴,天天分享實用生活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