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雙倍預算製作《俗女養成記2》 喜劇新篇章笑看人生40課題

追影劇
By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1-08-21 23:45:59

台式喜劇《俗女養成記》2019年播出後叫好叫座,出資方華視、CATCHPLAY乘勝追擊,以包含行銷宣傳、高於首季2倍多的5,500萬元製作費,力邀原主創嚴藝文與陳長綸推出《俗女2》。

24小時最熱

集合謝盈萱、吳以涵、陳竹昇與于子育等原班人馬,第2季費時近2年打造,故事跳脫江鵝原著,描繪主人翁「陳嘉玲」的青春期煩惱及40歲人生課題,情節爆笑、催淚,首播收視率3.59%,超越前季大結局的2.22%。

以1,900萬元製作的《俗女養成記》(以下簡稱《俗女1》),2年前播出後締造華視13年來自製劇收視新高,一舉囊括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女配角與剪輯獎肯定,也推升獨家跟播的CATCHPLAY+影音串流平台會員成長6倍。劇未播完,華視、CATCHPLAY即共同籌資5,500萬元投資續集。

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左三)、導演嚴藝文(右三)與陳長綸(右二),去年以《俗女養成記》拿下3座電視金鐘獎肯定。右一為執行製作人蔡凱瑞、左一為編劇范芷綺、左二為編劇黃馨萱。(劉鴻昌攝)

編導嚴藝文不諱言,收到邀請時的第一個念頭,是決意要提高編劇與演員酬勞。「第一季給他們的酬勞太低了!第二季一定要有合理的攝製條件與預算,才能在既有基礎上做新的延伸。」確定製作費高於第一季2倍後,她與導演陳長綸號召謝盈萱、陳竹昇和于子育等主要演員,以及編劇范芷綺、黃馨萱回鍋,費時1年完成劇本。

《俗女1》以江鵝散文原著當基底,講述6年級世代女性的養成教育,平行對照主要人物「陳嘉玲」成年及國小時期,笑中帶淚引發觀眾共鳴。以大齡女子為主角的做法,亦獲中國大陸豆瓣9.1高分,加深嚴藝文探討女性議題的自信。

陳長綸導演(左一)率吳以涵(右起)、陳竹昇、于子育與夏靖庭原班人馬回鍋《俗女2》。(華視、CATCHPLAY提供,王志偉攝)

第二季故事脫離原著,「小嘉玲」升上國中,同時增加陳嘉玲40歲以後的篇幅。為此,編劇前半年歷經不斷衝撞才理出故事方向,一旦發現內容不具說服力,就打掉重練。嚴藝文表示:「第一季片尾陳嘉玲買下『鬼屋』,第二季為展現誠意給觀眾交代,決定先砸300多萬元蓋一棟房子繼續鋪陳。」

為給觀眾新的刺激,嚴藝文採非線性敘事結構,大膽加入女性更年期、情感及需求轉變等情節。「我想告訴觀眾,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會扮演很多角色。我覺得最難的角色是自己,也許到了40、50歲還在摸索,但能朝那個方向前進是幸福的。」

嚴藝文(前排右)指導飾演「小嘉玲」的吳以涵(前排左),詮釋升學壓力與青春叛逆期。(華視、CATCHPLAY提供,王志偉攝)

延續第一季令觀眾捧腹大笑的情節,《俗女2》對阿公阿嬤、父母等家庭成員的內心,也有深刻描繪。嚴藝文透露:「有相同經歷的人可感受到那些糾結難解的親情問題,有時攤牌放上檯面,講出來的話既殘酷又真實。」

因應國際平台影視品質不斷提升,《俗女2》升級4K高畫質規格,增加不同鏡位角度,加快喜劇節奏。為使光影更穩定,加碼設置燈光器材,連帶演員走位都要拿捏精準,面臨不少技術難題。

陳長綸(前排左)主責技術,嚴藝文(前排右)則與演員溝通,例如協助謝盈萱(後)將情感詮釋得更到位。(華視、CATCHPLAY提供,王志偉攝)

負責主導攝影、美術等視覺技術層面的陳長綸舉例:「有次要拍于子育、謝盈萱劇中母女躺在床上對話的戲,因使用運動攝影,光是架設攝影器材、測試承軸就花了2小時,讓2位演員在床上等到睡著。」為拍攝颱風天情境,啟用大型風扇及灑水機製造效果,必須反覆測試,一個晚上只能拍5、6個鏡頭,相當耗時。

嚴藝文主要負責與演員討論表演和溝通工作模式。「第一季大家抱持來玩的心情,經常一個鏡頭OK。這次鏡位有更多變換,演員得重覆表演還要不失新鮮感,比第一季辛苦、也要調適。」

《俗女2》重回台南菁寮老街拍攝,帶動當地觀光人潮。(華視、CATCHPLAY提供,王志偉攝)

此次演員們同樣背負不能砸鍋的壓力,所以很關心續集能否保留角色的特性,以及發揮空間,不時在前期提供劇情建議。飾演阿嬤「陳李月英」的楊麗音,就曾半夜打電話給嚴藝文,分享她上網搜尋陳嘉玲國中時期、台灣發生的大事件,作為編劇素材。

通常看一次演出就心裡有數,要讓演員舒服,呈現出的表演才令人舒服。
《俗女2》採用4K高畫質規格,攝影器材與配備均升級。(華視、CATCHPLAY提供,王志偉攝)

演員詮釋方式若與嚴藝文意見相左,雙方會設法取得平衡。戲分最重的謝盈萱坦言:「跟嚴藝文討論劇本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冷戰,氛圍變得奇怪。如果陳長綸導演的鏡位已擺好,我會先照嚴藝文的要求表演,嘗試之後效果不好,她自然會放棄。」嚴藝文則回應:「我通常看一次演出就心裡有數,不再強求,演員也會衡量取捨。要讓演員舒服,呈現出的表演才令人舒服。」

謝盈萱飾演英語導遊,隨劇組跑遍台南林百貨、祀典武廟等知名景點取景,考驗演技和體力。一場謝盈萱從搞笑情境轉為情緒沉重的戲,因面臨時間壓力,嚴藝文覺得氣氛不對,便默默走到謝盈萱身邊,在鏡頭外握住她的手,持續到陳長綸喊卡,讓謝盈萱順利完成表演。

謝盈萱直言:「以前覺得嚴藝文大剌剌、不重視細節,這次發現她感受力很強,很快能抓到現場演員情緒、氛圍,讓我知道她站在我身邊。」嚴藝文解釋:「我也是演員,知道演員是很龜毛的動物,很多因素會影響表演。謝盈萱戲分重、能量高,又要到處奔波,雖然不好演,但至少我可以陪伴她。」

劇組反覆測試大型風扇及灑水機,製造颱風雨效場面。(華視、CATCHPLAY提供,王志偉攝)

貼近小人物生活與悲喜交錯的情感,是《俗女1》吸引觀眾的特點,《俗女2》更深刻點出跨入中年的心境。謝盈萱說,有場戲是她發現自己活到40歲,因一些難以理解的個性或情緒問題,導致生活上與家人、朋友、伴侶相處發生衝突,最後忍不住鼻頭一酸,承認「我有病」。「那句台詞讓我很有感,也體會到最美好的事,其實是彼此接受對方不好的一面。」

貼近小人物生活與悲喜交錯的情感,是《俗女1》的特點,《俗女2》更點出跨入中年的心境。
疫情警戒期間,《俗女2》演員群舉辦線上記者會,暢聊第2季的拍攝趣事。(華視、CATCHPLAY提供,王志偉攝)

重視編導之外,嚴藝文對配樂及預告剪接也格外費心思。長達8個月的後製期內,除續邀旺福樂團合作,為《俗女2》製作4首主題曲、插曲及10首配樂,更剪輯超過40支預告、花絮影片,設計不同主題,藉由一波波暖身宣傳拉抬聲勢、精準打中目標觀眾,順利在第二季首播開出佳績。

【全文】疫後搶爭市占率 串流平台改變好萊塢生態

【全文】兒童動畫影集《歐米天空》 細緻美學揉入科普冒險故事

鏡週刊 CATCHPLAY 陳嘉玲 謝盈萱 俗女養成記 華視 吳以涵 陳竹昇 于子育 俗女

最新消息

【看電視長知識】認識《斯卡羅》這四位真實人物,包你看戲之餘還能成為台灣歷史通!(下)

追影劇
電影神搜
發布時間:2021-08-22 06:45:29

上篇為大家介紹了《斯卡羅》中史實人物的李仙得與卓杞篤這兩位商定「南岬之盟」的關鍵人物,接下來要介紹另外兩位在事件中也舉足輕重的角色:劉明燈比麒麟。不囉嗦馬上進主題。

24小時最熱

複習上篇>>【專題】看電視也能長知識?認識《斯卡羅》這四位真實人物,包你看戲之餘還能成為台灣歷史通!(上)

台灣鎮總兵劉明燈

黃建瑋飾演的「劉明燈」,官宣人設是「台灣鎮總兵,左宗棠湘軍系統。『羅妹號事件』發生前一年到臺灣任職,治軍嚴謹,謀勇兼資,懷抱雄心壯志。他不認同道台對處理『羅妹號事件』的消極態度;不反對出兵琅𤩝,但認為要有妥當的準備,欲實施『設隘、阻番』,期展雄才大略,時而和李仙得鬥智。」

劉明燈。

劉明燈出身湖南大庸(今湖南省張家界市),臂力過人、武藝精湛,曾考中武舉。咸豐十一年(1861 年)與族弟劉明珍率部眾約三千人投入左宗棠湘軍旗下、編入楚勇部。攻打太平天國戰功彪炳,由把總晉升千總、參將、副將直到升總兵加提督銜,得授福甯鎮總兵。同治五年(1866 年)奉旨接替曾元福任台灣鎮總兵,率楚軍新左營兵勇駐紮,後調清海甘南各軍提督,是清朝中後期的有數名將之一。光緒四年(1878 年)為父母守喪解甲歸田,在故里大庸耗費鉅資造橋鋪路、辦學興利。光緒廿一年(1895 年)病逝,得年五十七歲。

劉明燈雖是武人出身,且一家六兄弟都在軍旅服務,但他個人在文學及書法上的造詣亦不容小覷。南岬之盟事後,劉明燈於車城莊福德廟(今福安宮)題字立碑詳述始末,被稱為「劉提督碑」;流傳至今被列為文化資產的還有:坪林茶業博物館的虎字碑、貢寮區草嶺古道的虎字碑及雄鎮蠻煙碑、瑞芳區三貂嶺古道的金字碑、礁溪勅建協天廟匾、新埔劉家祠本支百世匾……等。第二集他夜會李仙得、必麒麟時,不但手刻小篆印章還口吐流利英語,這樣的人設算是相當符合史實。

劉明燈在得知羅妹號船難事件的第一時間就力主出兵,卻屢遭吳大廷攔阻。直到美軍失利後,他才得以揮軍南下,作為李仙得談判的後盾。

他在湘軍的上司左宗棠上摺「揀員調補台灣鎮總兵摺」薦舉,稱許他「謀勇兼資,廉幹而善拊循,朴質而通方略,可望成一名將。」本想在海外一隅大展拳腳,但他來台之後的上司、道台吳大廷卻總是採行保守無為、不過不失的策略,常令他有志難伸。除了出兵協助李仙得威壓卓杞篤答應會面談判,同治七年(1868 年)樟腦戰爭前的安平砲擊事件,水師協署遭攻破的第二天,他就率領兵勇將英軍逐回海上。雖藉此扳回一城,但吳大廷與特派大臣毛昶熙採納鄉紳主和意見,雙方草草停戰,並簽訂《樟腦條約》議和。這次事件讓包含李仙得在內的各國外交人士見識到,清廷主領台灣事務的官員非但不熟悉國際公法、更缺乏對世界局勢的清楚認知,等同給予外人可趁之機。

天利行府城經理必麒麟

周厚安飾演的「必麒麟」(William A. Pickering,另譯:畢麒麟、白麒麟),官宣人設是「英國諾丁罕郡人,時任府城英商天利行經理,曾當過水手、海關人員,通曉閩南話、清廷官話、部分原住民語。在台期間,經常至深山部落考察商機兼探險,個性豪邁不羈,全身充滿野性,機智且幽默。對沒有積極作為的清廷官員不感認同,但對福爾摩沙的原住民卻有多一層理解。『羅妹號事件』後,他扮演英、美兩國意欲征服琅𤩝的諮詢顧問兼嚮導,他雖贊成制裁肇事者,卻不願見到清兵大規模攻打琅𤩝部落的行動,對李仙得『以文明建立部落秩序』說法不表認同,最後與蝶妹一起阻止清兵征伐之行。」

必麒麟。

以現代觀點看,必麒麟可以說是最典型的「無祖國商人」,水手出身,在東印度公司歷練幾年後,進入英國海關任職,派駐打狗關(今高雄港)時期因為私下收購樟腦反遭清廷關務人員查緝,雙方還爆發小規模槍戰。他的直屬上司為此將他轉調到新成立的安平關(今台南港)避風頭,嫌油水減少的必麒麟乾脆轉投私人企業天利行。李仙得來台追查羅妹號船員下落時,天利行正值被華籍買辦掏空,原東家麥斐兒只能求售變現。劇中忠實呈現這段背景故事,還讓李仙得央託計畫赴港貸款的麥斐兒,將請託出兵的手信帶給駐港美軍艦隊司令;蝶妹也為洋行倒閉後無處可寄戶口,將無法留在府城賺錢而擔憂。後來麥氏兄弟找到安平五洋行之一的「怡記洋行」接手,新東家指定必麒麟留任,也讓他有機會躬逢其盛,不但成為增援美軍登陸時的嚮導,之後還見證了李、卓二人的「南岬之盟」。

與親筆回憶錄對照,劇中對必麒麟的人設還原度相當高。

「樟腦戰爭」後,怡記業務量被迫縮減,必麒麟辭職返倫敦休養。新任星馬殖民地總督哈利奧德風聞他在遠東區的成就(雖然有不少吹噓成分),特聘他擔任隨行通譯兼護衛。在 1877 到 1887 年間,必麒麟擔任總督府華民護衛司司長,職司治安事務,特別是英國商人與當地華人間買賣糾紛的調停斡旋,當然也少不了從中抽頭牟利;最後也是因為沒能妥善平衡利益糾葛,遭潮州幫份子襲擊重傷難癒,在 1890 年退休返回英國。1907 年病逝於倫敦寓所,享年 66 歲。

必麒麟退休後執筆書寫他在遠東地區的回憶錄,其中有關台灣探險的部分定名為《Pioneer in Formosa-Recollections of Adventures among Mandarins,Wreckers, and Head-hunting Savages》(1898 年出版),詳述以他個人角度對台灣風土民情的種種記憶(當然還是少不了各種吹噓),他本人則稱之為「繼《馬可波羅遊記》後最了不起的東方見聞錄」。

這本回憶錄目前可查閱的約有四種中譯本:

《老臺灣》(吳明遠譯/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59)。《發現老臺灣》(陳逸君譯/臺原出版社,1995)《歷險福爾摩沙》(陳逸君譯/原民出版社,1999)《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間的激盪歲月》(陳逸君譯/前衛出版社,2010)

以上就是特別為大家整理出《斯卡羅》中的李仙得、卓杞篤、劉明燈、必麒麟這四位主要角色的簡曆小傳、以及他們的史實生平,希望藉由以上所整理的正史與虛構間的對照,希望能讓各位在二刷時對時代背景有更清楚的理解。

延伸閱讀:

電影神搜 斯卡羅 公視 台灣歷史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