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欄】親子共讀促進孩童終身健康

樂親子
By 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10-01 16:00:01

作者: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 陳宥達醫師

24小時最熱

已經上路的教育部108新課綱強調以「素養」為導向。究竟素養是什麼?如何提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素養的定義,除了聽說讀寫及算數的傳統能力外,素養被認為是數位化時代,對快速爆炸的資訊有辨別、理解、判讀、創造與溝通的能力。

早期閱讀素養的建立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

父母及照顧者是孩子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可以幫助孩子早期素養的萌發,其過程從寶寶聽到聲音、眼神專注在圖片、伸手抓書的衝動到記憶的形成,隨著年齡有不同階段的里程碑。要建立閱讀素養,和孩子越早共讀越好。而素養有各個階段的目標,0-3歲是「語言獲得期language acquisition」,腦部在3歲以前完成百分之80的發展,大腦每秒可以產生100萬個神經突觸連結,在語言接收與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增生與修剪,予豐富的語言刺激可以建構好腦袋。3-5歲是「識字前技巧期preliteracy skills」,讓孩子多操作童書,熟悉閱讀的步驟,建議讓孩子進入幼兒園學習,與同儕的互動以及幼教課程。5-8歲是「學習如何閱讀期learn to read」,聚焦音素意識的建立,學習注音符號將文字的音與型連結起來。8-18歲是「從閱讀學習知識期read to learn」,大量廣泛閱讀來獲得和理解書本上的知識。18-26歲是「持續教育期on going education 」,閱讀越多,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可以去更多地方,當閱讀與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生活經驗更加豐富,活更久更健康。

醫療人員成為翻轉閱讀生力軍

提升素養不僅可以減少貧困以及增加未來生活機會,更可以改善兒童與家庭的健康。如果生而不能平等,醫療與教育一定要平等。在30年前的波士頓市立醫院(現波士頓醫學中心)醫師發現來社會下層的家庭缺乏童書,孩子不僅沒有床邊故事的經驗還有較高的機率發生發展遲緩。這些家庭的孩子並非不愛閱讀,來到醫院的候診間都會主動拿童書要爸媽唸。於是醫師認為為什麼不在門診評估發展的時候,給予弱勢的家庭一本童書呢? 醫療人員意識到在提升孩童早期素養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為醫護人員可在孩童發展的關鍵時期有機會反覆接觸到大部分的家庭,童書被當作是與孩童互動中觀察兒童行為的聽診器,同時可以在孩子成長不同階段給予家長指引。醫療介入閱讀的模式研究證實有效提升親子共讀頻率3倍,孩童語言發展進步6個月,成為翻轉弱勢家庭的新契機。有越來越多國家將推廣親子共讀融入兒童照護之中,台灣近年也蓬勃發展,台灣展臂閱讀協會與國健署及臺灣兒科醫學會攜手合作多場專業人員親子共讀的培訓推廣,今年初親子共讀與健康素養促進研討會邀請到波士頓醫學院兒科榮譽教授貝瑞.佐克曼(Barry Zuckerman)醫師,同時也是知名非營利組織Reach Out and Read的共同創辦人來台分享經驗。

運用繪本進行對話式共讀

許多家庭在親子共讀時常面臨到了三個問題:沒時間、不知道親子共讀的重要、3C產品剝奪了共讀的機會。 其實親子共讀只需幾分鐘,甚至不需要整本書看完,而是強調親子互動的樂趣。不是單向的”唸”故事給孩子聽,而是雙向的和孩子一起看圖討論故事。研究指出,和孩子一來一往的對話次數愈多,越能夠活化大腦左下額葉語言運動區(Broca Area),並且影響孩子語言表達分數。對話的過程讓孩子熟悉溝通表達,不僅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更可以穩定人格與增進社交技巧。美國研究指出每週親子共讀3次以上的家庭,孩子在入學準備多項指標皆有顯著提升。今年台師大資料庫研究亦指出親子共讀每週超過10次,幼兒發展指標分數比未親子共讀者高出10倍之多。

帶孩子走出去,兒童閱覽區好好玩!

建議家長多帶孩子探索社區閱讀空間,近年來政府、企業、民間組織都積極地營造友善孩童閱讀的環境,如圖書館兒童區、車站漂書站、行動書車、超商兒童閱覽空間,甚至醫療院所的候診空間都溫馨地佈置了兒童閱讀區,培養幸福閱讀的風氣,一同營造翻轉閱讀的健康搖籃。

附錄:

親子共讀每一天,給家長的閱讀小建議:

共讀永遠不嫌早

寶寶喜歡被抱著,喜歡聽故事的聲音。

短短幾分鐘也OK

小小孩也許只能安靜坐著聽少少幾頁的故事。

讓孩子試著翻書

寶寶喜歡探索書本,需要大人用厚紙板書協助學習翻頁。

3歲的孩子可以獨自操作。

聊聊書上的圖片

看著圖片一起編故事,鼓勵孩子培養創造力。

反覆一次又一次的唸喜愛的故事

孩子常堅持同樣的故事,因為他們喜歡重複之中學習。

讓你的孩子參與

問在哪裡?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

故事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讓故事活起來!

用不同音調的聲音,以及加入臉部表情,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

閱讀隨時隨地

床邊、車站、超商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當你沒書了怎麼辦:社區圖書站!

社區有許多圖書資源,在那裡有故事時間、新朋友、還有很多好玩的書。

最重要的是「快樂閱讀」

當孩子和愛他們的人一起閱讀,

孩子會學習愛上書本。

作者: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 陳宥達醫師

親子共讀 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 陳宥達醫師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 閱讀

最新消息

青少年除了新冠疫苗外 還有這些疫苗也要記得打好打滿

樂親子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0-02 06:57:59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BNT陸續抵台,而學校施打作業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但家長們知道除了COVID-19的疫苗外,青少年仍應該接種哪些疫苗嗎?

24小時最熱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兼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長提醒,家長目前專注於COVID-19疫情,很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疫苗,而這些疫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同要重要。青少年還要打哪些疫苗1次告訴你:


青少年於幼兒期應接種以下疫苗


▸水痘疫苗(Varicella):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建議自費接種 1 劑 13歲以上者則應注射 2 劑,2 劑至少間隔 4至8周。


▸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與肝硬化及肝癌有密切關係,該病毒經體液或血液,例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許多人容易在青少年期因無足夠保護措施導致感染。若已接種,隨著時間抗體力價可能消失,建議檢測B 型肝炎抗體,再進一步諮問醫師是否建議補打1劑B型肝炎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Mumps-Rubella, MM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均飛沫傳染。施打該疫苗可預防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睪丸炎、卵巢炎,影響生育能力;若懷孕婦女早期感染德國麻疹,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而隨著時間抗體力價亦可能消失,建議青少年可檢測MMR抗體。


▸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的混合疫苗(Tetanus-diphtheria, Td):接種建議在11至12歲間若未曾施打Td 者,可以直接追加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非細胞型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 Tetanus-diphtheria-acellular pertussis),其後每10年則建議再追加1劑Td。


建議青少年接種之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人類乳突病毒(HPV)是重要的性接觸傳染病原,與生殖道疣及女性子宮頸癌有關,建議9至26歲女性及高風險男性接種,正值性生活活躍的青少年期,當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施打疫苗的最佳時期為沒有過性行為或未受到HPV感染者,但若已有性行為,也呼籲青少年施打,保護自己及伴侶的健康。


▸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幾乎稍有不同。社交活躍期的青少年容易互相傳播,建議各青少年(及6個月以上兒童)每年接種1劑流感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以免受流感疫情威脅。


針對高風險族群之建議疫苗


▸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經糞口傳染,好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食用遭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導致急性肝臟發炎。若前往A型肝炎盛行區的旅遊者建議施打,共2劑,2劑間隔6-12個月,保護力可達20年以上。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腦膜炎雙球菌全球都有感染個案,主要流行地區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橫跨非洲中部的「非洲流腦帶」地區,容易在人口聚集場所或活動造成疾病傳播,建議高風險旅遊或留學青少年施打。


*若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慢性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氣喘、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可考慮自費以下疫苗施打


▸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Vaccine):其病菌經飛沫傳染,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建議高危險族群之青少年施打。


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陳志道理事長呼籲青少年及父母可先依據個人疾病史、疫苗史及危險因素,檢視可能需要的疫苗選項,至醫療院所作全面性疫苗評估,疫苗的保護在成長路上是值得且需要被提高關注的,施打疫苗保護自己更保護家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近視雷射該怎麼選? 眼科醫師從近視雷射演進完整解析

疫苗 NOW健康 青少年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