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連假結束後愁眉苦臉,對新的工作天感到焦慮或憂鬱嗎?你很可能患了「假期後症候群」(Post-vacation blues),這不是一種病,卻是很多人都曾經歷過的情緒變化。如果你好奇這到底是哪一種「症候群」又是什麼原因造成、該如何提前預防或調適它,儂編猜你現在大概是有一點blue──沒關係,下次的假期很快就要來了。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連假後不想上班?專家教你5點心理測驗,「工作不是人生唯一目的」
什麼是「假期後症候群」?
source:Victor Rodriguez@Unsplash
「假期後症候群」不是一種網路流行語,它是真實存在的。這是指一個人在從長假返回「正常生活」後感受到的憂鬱情緒,可能伴隨倦怠、壓力、易怒、食慾不振、低專注力等情況,且通常你的假期越長、越「愉快」,產生的「症狀」就越強烈。根據全國精神疾病聯盟(NAMI)的一項調查,有 64% 的人表示自己受到假期後症候群的影響。儘管普遍,但假期後症候群通常會在幾天內消退;它並非公認的精神疾病,但你可以藉此來判斷你的心理健康與生活平衡。
延伸閱讀:【克編雜記】負面情緒從來不是問題,面對、處理才是要跨越的關卡
所以,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source:Sven Scheuermeier@Unsplash
臨床心理學家 Eileen Kennedy-Moore 認為,假期後症候群可能是假期當中的「大事件」結束後(例如一場旅行、一次家族聚會),負責調節壓力的皮質醇突然減少對我們生心理所產生的影響。一些人則對「假期」與「工作」之間的巨大落差感到失望──也是「美好生活的可能」與「無可奈何的現實生活」之間的落差──進而對自己的職業或生活方式產生質疑。細節來看,每個人假期後症候群的原因都不同,如與親友之間的疏離、缺乏情感支持、工作壓力過大、在假日期間感覺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等,你可以一一檢視這些原因,著手解決,避免它們對心理健康造成的長期影響。
延伸閱讀:你也是亂發脾氣的人嗎?「情緒管理」4方法解決低EQ,先從「認識憤怒」開始,少用「從不、總是」去評價事情!
如何預防?──「準備好」你的假日
source:Radek Grzybowski@Unsplash
還有數不完的假等著你去放呢,若你常受到假期後症候群的困擾,該學習如何在放假前做好預防。除了以上幾個在「原因」中你可能需要解決的個人問題,「做好準備」是最好的預防方式之一。下次試著為你的假期提前做好規劃──大致即可,不必強迫自己按表操課每項都完成──依照金錢預算及時間表,做適合自己的安排,並在假期結束前給自己一天的時間去沉澱心情,別再做什麼「大事情」讓心情劇烈起伏。建議你,以較輕鬆的、休息的心態去度過假期,維持靈活性,能帶來較長久的滿足感,也不容易因巨大的落差產生失落感。
延伸閱讀:總是容易被新聞事件影響情緒?心理師分析焦慮原因,帶你覺察、克服內心的深層恐懼
如何應對?──不妨「維持期待感」
source:Erol Ahmed@Unsplash
如果你已經假期後症候群「確診」,這裡也有幾個方法協助你擺脫陰鬱情緒。請試著與親友保持聯繫,不要孤立自己,多走出戶外曬太陽運動,保持正常的作息、充足的飲食與睡眠。「維持期待感」是一個有效的小技巧,不妨在結束假期後就安排好下次的旅行、訂好下次的飯店,能讓這幾個禮拜的你擁有滿滿的精神。若你的憂鬱情緒揮之不去,持續超過兩周,就要注意一下這是否為憂鬱症的徵兆,建議上網做做看憂鬱症檢測表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1分鐘冥想」怎麼做?辦公室紓壓學會「專注呼吸」就好,簡單平復思緒、提升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