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齡社會的台灣,準備好了嗎?
今年大規模施打COVID-19疫苗,有長者拿著助行器,艱辛走過高低不平的騎樓前往施打場地;有住在山區的長輩無力行走,最後是由孫子「公主抱」下山;也有長輩在大太陽下排隊等候,因為路邊沒有座椅和遮蔽物,幾乎中暑。長者猝死的案例,有醫師表示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這過程的諸多折騰,而非疫苗直接引起。
據國發會統計,2021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6%,進入「高齡社會」。預估到2025年,全台65歲以上人口更將高達20%,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人行道與騎樓是否好走、大眾交通工具是否有足夠無障礙設施?醫療與長照資源是否足夠?退休後有無充足終身學習資源...每一項都關乎老後的健康與幸福。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即倡議「高齡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y)的概念,提出以城市作為高齡社會的應對之策,台灣亦在2010年在全台22縣市都設立了「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委員會」,宣稱為「為全世界投入『高齡友善城市』城市密度最高的國家。」但台灣各縣市實際上的表現如何?老化指數已破百的台灣,卻始終沒有整體評估的參考。
熟齡媒體《50+》發表2021年高齡友善城市調查,參考WHO的建議指南,區分三大面向「交通公共設施友善度」、「社會參與度」、「醫療服務及健康品質」輔以「高齡友善滿意度」民調,總計共10項指標,成為全台第一份兼具客觀數據資料與民調的綜合性評比。
這10項指標包括:社區步行友善程度、公共空間與建物的無障礙程度、無障礙公車占比 、終身學習參與程度 、志工活動參與程度、休閒體能活動參與程度、醫療服務密度、空氣品質、長照2.0服務涵蓋率與高齡政策滿意度 ,可謂台灣各縣市在高齡友善度的「城市健檢」。
歷經近半年的作業時間後,調查結果出爐!2021年全台「高齡友善城市」表現最佳的五星縣市為: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嘉義市、宜蘭縣和花蓮縣。
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在社區步行友善程度、公共空間與建物的無障礙程度、大眾運輸友善程度表現較佳,能提供高齡者「行」的安全與便利。
而宜蘭縣、花蓮縣在空氣品質、休閒體能參與度、志工活動參與度表現較佳,展現出東部地區的宜居樂活特性。
較特別的是,嘉義市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早在2011年即推動高齡友善城市,是全台第一個「高齡友善示範城市」,並進行相關資源的佈建,得分平均,也能在這項評比中看見成果。整體而言,由於總排名是綜合統計的結果,必須要每項的分數都達一定標準,才能成為五星的高齡友善城市。
東海大學景觀系主任李麗雪指出,良好的步行環境會提高長者的出門意願,間接改善高齡者憂鬱、臥床等問題,降低縣市醫療支出。在日本,甚至類似的高齡對策已經「產業化」,藉由輸出政策經驗至其他國家,創造經濟效益。
未來氣候變遷災害影響甚劇,成大都市計畫學系主任趙子元也建議,城市應針對移動不便的脆弱長者應先做避災規劃的優先考慮。例如,日本富山縣在提出2030年城市規劃時,就是以「獨居老人的居住地」為底圖。先掌握了高齡、弱勢長者的分佈位置,才能決定新的服務設施、運輸系統該如何佈建。
當全台22縣市都成為「高齡友善城市」,台灣社會才能老得安心!
原文授權轉載自:熟齡媒體《50+》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