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五倍券拿到了,通膨卻來了!快留意「抗通膨概念股」!

財經事
By CMoney
發布時間:2021-10-16 00:12:15

圖/Shutterstock

24小時最熱

最近我去全家買早餐,三明治配一杯中杯拿鐵,結帳時赫然發現竟然從59元調漲到了69元,回想過去幾天,才發現買東西時,商品不是悄悄的漲幾元,不然就是份量縮水。最近也看到王品(2727)宣佈為了反映成本,將旗下較高價位的15個品牌漲價5%,這時才想起近幾天新聞上常提到的通膨議題,或許並非空穴來風。

高價的原物料成本已逐漸反映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溯及物價高漲的源頭,除了先前我們津津樂道的,航海王運費報價持續漲價,以及最近因中國限電議題而起的煤炭、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型商品之外,當然也不能忽略全球農產品的頭號代表人物「黃小玉」。

黃小玉是金融市場對黃豆、玉米、小麥的簡稱,為全球產量最高、需求最大的農產品,舉凡我們飲食中的油、麵粉、啤酒都是由黃小玉所製作而成,甚至是家禽、家畜等肉類來源的飼料中也幾乎都有黃小玉的身影,可以說我們的生活萬萬離不開黃小玉。去年全球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確診人數攀升重創勞動力,加上為時頗長的禁足令,讓供給、需求同時跌落谷底,商品價格因此崩跌,但是之後當經濟快速復甦時,供給量一時趕不上爆發性的需求,供不應求讓商品價格從2020年下半年迅速飛漲。

進入2021年上半年,隨著勞動力缺口逐漸補上,黃小玉等農作物的供給量與庫存因此回升,即使部分商品價格回落,但價格與疫情前比較仍高了30~40%。賠錢的生意沒人願意做,加上這些商品多是民生必需品,就算漲價,民眾仍得咬牙忍受,因此商品的漲價效應早已從上游的大宗原物料商,逐漸傳導至中游的食品加工業,直至下游的餐飲業。從台灣近幾個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竄升的趨勢來看,早已透露出通膨的跡象。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留意具有通膨轉嫁優勢的食品產業

前面提到過,原物料價格飛漲,主要是供給短缺所致,而現階段我們觀察到,由於疫情的影響淡化,有利於舒緩海運運輸不順暢的問題,加上各產業陸續復工,缺工的問題也已不如先前嚴峻,各類原物料的供給已逐漸補足。

近期煤炭、天然氣以及原油出現爆漲,高通膨的情況雖將可能因此延長,但就其暴漲的根本,是來自冬季取暖旺季的需求,低庫存以及供給端緊張導致價格大幅攀升。預料需求旺季過後,且開工率回復,物流逐漸順暢,這些供給端的因素持續改善後,屆時通膨的壓力或將可部分緩解。

雖然通膨的問題不至於長期存在,但依照目前能源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來看,可以推測它停留的時間,將會比我們原先所預期來得久,且物價調漲之後,價格通常一去不復返。

例如日前政府官員口中一碗20多元的蚵仔麵線價格應該回溯到數十年前,在這幾十年間,成本上漲迫使店家漲價,也有店家看到別人漲價就跟進趁火打劫,這種戲碼不斷上演。但是之後當原料價格回跌後,蚵仔麵線也不會跟著調降,隨著數十年間價格的不斷調漲,目前台北一碗已經上看50元,官員口中20多元的蚵仔麵線就像變心的情人般,早已回不去了,這也就是經濟學常講的「價格的僵固性」。

萬物皆漲,就薪水不漲,面對飛漲的原料價格,民眾除了勒緊褲帶、消極面對之外,也可以用較積極的投資態度因應。預料在通膨壓力攀升下,能將通膨轉嫁給使用者的產業,如食品加工業、餐飲等剛性需求的產業,可望成為通膨趨勢下的贏家。

看好具有規模優勢的統一,以及成長動能較強勁的卜蜂

在原物料成本上漲的初期,食品加工業者為了維護與下游廠商長期的合作關係,避免引發民怨,大多會選擇自行吸收成本,因此從去年以來,對於統一(1216)、味全(1201)、泰山(1218)、大成(1210)、卜蜂(1215)、佳格(1227)、聯華(1229)等原物料多使用黃小玉的加工業者,造成較大的成本壓力,進而壓抑近幾季的毛利率表現。

資料來源:CMoney

然而,當成本上升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業者也感受到獲利越來越薄,經營壓力倍增,為鞏固利潤,食品加工業者仍會逐步把成本反應在售價上,尤其在今年3月之後,黃小玉的價格漲勢已不如先前,進而緩解食品業者的成本壓力,對於食品加工業者而言,成本壓力最大的時期已過。

近期國內疫情趨緩,內需消費力道明顯回暖,政府又提出五倍券政策刺激消費。隨著冬季來臨,低溫環境導致熱量消耗更加快速,進而導致我們更容易感覺到飢餓,因而對食品、肉品的需求增加,進而有利於食品、餐飲業的議價能力提高,相關業者就較容易將成本轉嫁。

食品股的股性溫吞,雖沒有電子股迷人的高成長性,但在目前台股全盤皆墨的情況下,也提供資金較為安穩的棲身之處。尤其統一位居產業龍頭,採購規模龐大,能有效壓低採購成本,其議價能力遠優於同業,又擁有7-11、星巴克等龐大零售通路,進而有利於擴張商品的銷售渠道,其營運觸角早已深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國內疫情趨緩後,民眾返回公司上班,統一旗下統一超(2912)的門市人流已明顯回升,營運持續好轉,菲律賓7-11門市的營運雖仍有疫情逆風,但影響已有限。至於統一在中國的營運,由於低端速食麵的庫存已消化完畢,庫存壓力降低之餘,也能減少商品的促銷折扣,且目前較高價的高端速食麵食需求明顯轉強,有利於整體獲利水平拉高。預估統一2021年EPS 3.65元,目前本益比(PER)18.5倍,位於近年區間16~26倍中下緣,營運將落底的情況下,預期股價將往PER均值21倍附近靠攏,給予逢低買進的評等。

資料來源:CMoney

另外,如果有在外出買菜的人,相信也會對今年國內菜價、肉價的漲價特別有感,其中肉雞價格已悄悄來到今年高點,由年初26~27元/公斤,上漲至31~33元/公斤,主要受到飼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導致通膨也逐漸轉移到肉品價格上,後續將有利於國內兩大肉品廠卜蜂、大成的成本壓力緩解。

卜蜂有別於大成佈局中國市場較多,其銷售地以台灣為主。我們觀察到,目前中國內需消費持續走弱,台灣內需則持續轉強,旺季肉品需求增加,帶動卜蜂9月營收來到20.4億元,仍維持在歷年的較高水平。在第四季內需消費將轉強的情況下,伴隨卜蜂第二條加工肉品產能開出,整體產能提升30%,可望帶動第四季的營運持續成長,以及AI新飼料廠已開始運作,將比現行飼料廠節省50%人力成本,有助於降低原物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在產能的提升以及成本降低的情況下,預估2021年EPS 6.11元,目前PER 13倍,在旺季需求增加以及產能開出的帶動下,預期股價可望朝15倍PER附近靠攏,給予逢低買進的投資評等。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資料來源:CMoney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點開加入CMoney理財寶LINE官方帳號,一天一篇理財好文,投資自己的腦袋
CMoney 投資理財 股票市場 通膨 抗通膨 概念股

最新消息

泰豐經營權落幕 南港輪胎正式入主

財經事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1-10-16 00:46:36

泰豐經營權之爭落幕,(15)日公司召開臨股會全面改選董監,兩派人馬在沒有爭執下,選出6席普董、3席獨董,而南港輪胎也因掌握過半席次,正式取得經營權。

24小時最熱

泰豐經營權爭奪戰歷經多時紛擾,兩派人馬於9月初順利談和,(15)日公司召開臨股會改選董監,在達成共識的情況下,順利選出6席普董、3席獨董。

其中,屬於南港陣營的當選董事共有6席,包括前南港董事長江慶興、南港副董事長趙國帥、寬典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陳恒寬、代表台灣隔熱應用科技的葛作亮;獨董則有鄭富月、姚文亮。

被視為原公司派的董事當選人則有蘇勒德國際顧問公司總經理方詳棋、現任泰豐董事於知慶,獨董為美國麻省理工不動產學院碩士學位的趙士懿。

趙國帥表示,新團隊的當務之急是拯救泰豐業績,共創未來。

隨著經營權落幕,雙方的過往的訴訟與爭議也逐漸化解。其中,有關泰豐處分中壢廠資產的案件,南港過去曾向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聲請定暫時狀態假處分暨緊急處置,此案兩派人馬已於10月13日進行調解。

另外,泰豐今年8月底舉行股東會時,南港曾提案解除3席獨董職務,當時會議通過解任3席獨董暨委請外部專業人士進行鑑識會計專案,近期相關報告也出爐,3名獨董均符合獨立性,並未違背獨董職責。

據了解,關於其他的訴訟案雙方也正逐步撤案,不過後續兩方能否和平共治有待各界觀察。

泰豐提名未見2位主角 馬述健、林學圃打什麼算盤

泰豐經營權之爭休戰 馬述健與林學圃談和

鏡週刊 泰豐 經營權 南港輪胎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