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金馬獎落幕,因《月老》拿下最佳視覺特效獎的嚴振欽致詞表示,全片特效鏡頭100%在台灣製作,期盼外界看到台灣在視覺特效的成績,導演九把刀更讚該片的特效「開啟了國片新紀元。」
24小時最熱
《月老》原本只有300多顆特效鏡頭,後來嚴振欽與團隊製作了800多個。他在金馬頒獎典禮後台表示,《月老》包含所有常見的視覺效果,其中不乏挑戰過往國片比較難、且少見的視覺效果,包括數位替身,以及很多模擬的爆破和破碎效果,且用了很多CG演員去做高難度的表演。
談到把小說文字具像化的過程,嚴振欽不諱言,《月老》的世界觀仰賴龐大的視效去支撐,他因過去常看九把刀作品,有助於抓到九把刀想要的風格。
他說:「我的立場是在製作視效時,要超越導演想像的畫面。如果我做得比他想得更好,通常都會順利過關。以製作《月老》來說,我一直在挑戰、超出九把刀的想像這件事。跟他的配合非常順利,他給我很大的空間、去發揮我想要做的效果,並在過程中讓他確認方向是否正確。」
嚴振欽表示,台灣的視效公司規模都不大,他帶的團隊未達上百人。《月老》特效動員逾百名工作人員,是集結其他的團隊或個人,「靠著台灣的視效夥伴,一起把作品完成。」
至於九把刀最滿意的紅線特效,嚴振欽透露,為符合片中由一對月老搭檔牽紅線的設定,他和團隊花了許多心思設計細節,最後討論出由月老手指碰手指、再由指尖毛細孔產生纖維並交叉成絲狀的紅線。起初版本被九把刀評為「很像鼻涕」,嚴振欽大受打擊,最後把紅線加上光影的流動、閃亮點等質感,才呈現出大家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成果。
不同於以往特效全靠綠幕完成,《月老》多數場景皆為實景特效,亦即部分實景拍攝再結合後製特效,演員不需全靠想像力演出,有身歷其境之感。由於九把刀希望觀眾藉由特效,能看到演員更深層的表演,為角色的情緒加分。
為此,牛頭、馬面和鬼頭成等角色出場時,都自帶「飛沙」的流動氣勢,嚴振欽透露,上述全賴在3D環境中建立一比一等比例的數位替身,讓替身完全符合演員的動作,才有辦法後續加上特殊效果。猶如九把刀所言,嚴振欽帶領的視效團隊為《月老》打造了「毫無妥協的視覺旅程」,得獎實質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