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幸福的人是有方法的,你知道「幸福感」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嗎?心理學家還認為,在這些元素之前,「自主性」(Autonomy)又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擁有多少生活中的自主性,大概就能預測你有多少的幸福感。什麼是自主性?該如何擁有它?它與幸福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一份於近期發表的研究讓我們得以一探究竟。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極簡主義會讓你更快樂嗎?研究表明「是真的」,追求物質慾望時注意腳下的「享樂跑步機」
組成幸福感的「3 元素」
source:Nadine Rupprecht@Unsplash
通常認為,幸福感與高品質的生活是由 3 個元素所組成: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投入(Engagement)、有意義的生活(Meaningful life)。白話點地解釋,是指你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樂觀和希望、擁有相互扶持的人際關係,找到某項你非常享受且能將精神完全投注的活動,以及為自己發現某種生命意義,不至墜入於無盡的茫然與虛無。
這份發表於《正向心理學雜誌》(Positive Psychology)1 月/2 月刊的研究,則使用實時評估再次確認了「自主性」對上述三個幸福元素的有力影響。
延伸閱讀:「自我慈悲」是什麼?心理學家教你3個要素提升幸福感、生活動力,讓你不被負面情緒影響
什麼是「自主性」?
source:ckturistando@Unsplash
我們先來好好了解「自主性」。20 世紀頂尖自由主義思想家 Isaiah Berlin 如此解釋自主性的特質:「我希望我的生活由我自己來決定,非受制於外在因素。我希望我是個主體而不是個客體……是個行動者、決定者而非被決定者……我希望我是個有意識、能思考、有意志而主動的人,因之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亦能以自己的理念與目的解釋作出決定。」
我們若看回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與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就會更明白它的意思。生活中的自主性,通常出自於內在動機,你做某件事是因為它令你感到愉快、有趣、有成就感,而非外在動機──金錢、地位、威脅或他人的嘉許等。舉個例,好吧,就簡單從你的職業來看,你只是為了繳帳單所以才苦撐嗎?是的話那你的生活便可能缺乏了自主性。
延伸閱讀:「比較心態」讓你不快樂?人類每天用12%的思考去作比較,學習「關注情緒」將它化為正面動力!
自主性,影響了「幸福 3 元素」
source:Jade Stephens@Unsplash
這份來自《正向心理學雜誌》的研究對 68 名平均年齡 31 歲的參與者進行觀察,為期一周,他們每天會被提醒六次回答下列問題:
- 1. 目前正在執行的活動類型(如工作、學習、娛樂)。
- 2. 自主性的程度(例如,這是你「選擇的活動」還是你「必須做的活動」)。
- 3. 情緒的積極或消極(即測試幸福感中的「正向情緒」)。
- 4. 全心投入的程度(即測試幸福感中的「投入」)。
- 5. 活動的意義(即測試幸福感中的「有意義的生活」)。
研究發現,自主性是正向情緒、投入程度、生活意義的重要預測因素。對這項活動的自主性愈高,情緒及投入的程度會呈線性成長──但當自主性到達最高級時,投入程度卻不會繼續爬升,這意味著適當的外在動機(如金錢獎賞),並不會降低你對某活動的投入程度。
自主性對當下的「瞬間意義」 (momentary meaningfulness)來說則是最強的預測因素。但與投入程度相仿,當自主性達到高程度,意義感也不會明顯增加,表示適當的外在動機並不會大幅影響你對於該活動的意義感。
檢視一下你的生活有沒有「內在動機」
source:Li Yang@Unsplash
總結來說,研究顯示追求極致的自主性──極致的內在動機──是不太有必要的,它提高的是你短期的正向情緒,感到喜悅、平靜或自豪;若想要追求長遠的幸福,則中等程度的自主性,就足以維持你繼續生活的動力。重要的是意識到「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存在著的這件事,意識到你一定要擁有生活的「自主性」。
現在回想一下,自己今天做的事情,有多少滿足了你的內在動機?又有多少是迫於外在動機才進行?你有多少的自主性呢,最後再問,自己是否幸福。自主性要以行動開拓,不妨在生活中加入一些萌芽自內心的新活動,或將低自主性的活動剔除於生活裡,你可能將離幸福愈來愈近。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The One Essential Ingredient for Happiness and Well-Being"by Arash Emamzadeh、教育百科〈自主性〉by 溫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