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不是老年人專利!營養師指南5大飲食運動重點,運動不能少、這個營養很重要

愛健康
By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3-04-20 19:30:00

為了維持苗條身材,有些女孩會盲從地胡亂節食、斷食,但看似擁有骨感的體態,事實上卻丟失了健康!親愛的,不是瘦就是漂亮,不健康的纖瘦體態下反而更可能暗藏「肌少症」的危機!妳也鮮少運動、不正當瘦身,甚至時常感到四肢無力容易跌倒嗎?小心妳也是「肌少症」的患者之一!人氣營養師高敏敏這次便精闢為讀者解答,改善「肌少症」的5大運動飲食觀念,年輕人、長者都不得忽略~

24小時最熱

 

「肌少症」成因藏在生活中!

Anna Shvets@pexels

「肌少症」不僅僅會出現在年長者身上,這幾年因生活型態改變,也有許多患者30幾歲便提早面臨「肌少症」的困擾!那麼到底「肌少症」的成因來自於何呢?營養師解答,第一種是日常活動量不足者,長期久坐、躺臥、臥床不起;第二種是因體內發炎而導致肌肉分解效率下降;第三種也是最常見於年輕患者中:飲食不均衡!蛋白質攝取不足,亦或者不當減肥、節食,以至於肌肉量流失;第四種生病因素使肌肉耗損速度快;第五種則是因年紀增長而賀爾蒙失調。「肌少症」的成因藏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預防、改善,營養師也提出了五點最簡單好執行的要訣!

 

解決攻略1/增加運動量

Polina Tankilevitch@pexels

「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缺乏肌肉,最好的辦法便是從增加運動量開始!營養師提到,剛開始嘗試運動者,切勿操之過急,可以從每日規律的快走、慢跑、游泳、跳舞等 有氧運動作為起步,若能力足夠,則可以搭配阻力型運動,例如:深蹲、啞鈴、彈力帶等都能很好地增加肌肉量、延緩退化。

 

解決攻略2/補充優質蛋白質、提升熱量

cottonbro studio@pexels

運動之餘也要搭配正確的飲食,首先蛋白質的補充便是關鍵!提升身體肌肉量,營養師建議每日都要攝取6-8份的優質蛋白質,像是牛奶、雞蛋、瘦肉、豆製品等都是很好的選擇~當然了均衡的飲食也很重要,除了蛋白質要足,也切勿胡亂瘦身節食,適度提升熱量攝取也能有助於改善肌少症的問題喔!

 

解決攻略3/補充維生素D強健骨骼

Charlotte May@pexels

肌少症不僅僅影響肌肉表現,長期下來更會連帶造成關節、骨骼狀況頻頻發生!營養師提醒,不論幾歲,每天都要確保鈣質的補充,建議一天攝取1000mg的鈣質量,延緩骨質流失同時保護肌肉;另外,為強健骨骼、提升骨頭密度,維生素D的補充同樣不能少,尤其年長者更不能疏於攝取!

 

解決攻略4/睡眠要足夠

Tatiana Syrikova@pexels

睡眠是身體循環一切的根本,擁有規律且好品質的睡眠,更能幫助肌膚代謝、身體機能運轉等多項健康效益!然而,當妳養成良好的運動、飲食習慣後,早睡早起、提升睡眠品牌還能為妳刺激生長激素、降低發炎因子,讓肌肉快快長大、壞東西快快帶走。

 

2023「SPF50+高係數臉部防曬」推薦12款!安耐曬、ALLIE、DR.WU溫和海洋友善,霓淨思好氣色一併掌握

2023短髮怎麼剪?8款流行髮型推薦,鎖骨髮顯臉小又減齡、宋慧喬「一刀切」超好整理手殘黨也能輕鬆駕馭!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

Bella儂儂 健康 營養 肌少症

最新消息

國寶級雕刻家朱銘驚傳久病厭世 醫曝8大老年憂鬱警訊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04-24 19:00:00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國寶級雕刻家朱銘22日晚間於台北士林區至善路住家輕生身亡,享壽85歲。他晚年身體狀況不佳,罹患慢性病,需要定期回診用藥,曾向家人多次表達負面情緒,研判為久病厭世。警方在客廳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我上樓了」,成為他最後遺言。

24小時最熱


士林警方於4月22日晚間9點45分接獲家屬報案,救護人員到場時,朱銘明顯死亡。員警報請司法相驗,檢方相驗初步認定死因為縊死窒息,詳細死因及事發原因,仍在調查中。


朱銘本名朱川泰,小名「九二」,本名朱川泰,1938年誕生於苗栗通霄一個貧困農家,僅受過小學教育,15歲學習雕刻,30歲拜師雕塑大師楊英風,早期雕刻作品以「牛」、「牧童」等主題為主,含有濃濃台灣鄉土情懷。隨後「太極」系列是其藝術作品上最重要突破,深藏東方之精神性。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久病不癒者容易憂鬱,如果為銀髮族,比率更高,國內老年憂鬱盛行率達16.1%,平均每6名長者就有1人憂鬱,但就醫比率僅為27%,主要原因為對於憂鬱症認知不足,或是擔心汙名化。


針對這類銀髮族群,如果能夠提早就醫,規律使用抗憂鬱藥物,就能改善情緒,提高睡眠品質。楊聰財進一步提出,8大老年憂鬱的警訊,分述如下:


1.不愛講話,變得沉默。
2.情緒低落。
3.對於原本感興趣的事情,提不起興致。
4.常唸著活著不開心,活著沒意義。
5.睡眠品質變糟,出現睡眠障礙。
6.食慾變差。
7.體重莫名降低。
8.抱怨身體不適,渾身都是病,但就醫檢查卻找不到問題。


楊聰財表示,許多老年人罹患多種慢性疾病,身體痠痛,接到白帖的頻率越來越高,小孩如果又不在身邊,內心滿滿孤獨感,心情逐漸低落。提醒,如果家裡長輩出現上述警訊,家人親友除了給予支持、多多陪伴,參與戶外及社區活動,最重要的是陪著至精神科門診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咖啡喝多恐引心臟衰竭!是否該戒掉? 先聽醫師怎麼說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朱銘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