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功效多!專家授2道簡單香菜料理 這類人少吃為妙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10-28 19:30:00

【NOW健康 連珮妤/台北報導】你喜歡香菜嗎?千萬別一聞到香菜味就跑開,香菜其實是1種多功效的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每年9月至隔年2月是盛產期,其獨特的味道也讓許多人又愛又恨!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香菜的相關知識,包括香菜功效、香菜挑選、香菜保存與香菜料理推薦,喜歡香菜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啦!

24小時最熱


降血壓又能護眼! 盤點5大香菜功效


香菜又稱為芫荽,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愛惡分明的1種蔬菜,喜歡香菜的人認為它可以提味去油膩,但討厭香菜的人認為它很刺鼻。先不談論喜好,香菜其實是一種非常健康的蔬菜,營養價值極高。


營養師林雨薇於臉書粉絲頁指出,台灣菜餚常食用的香菜葉,含有多元的植化素,植物固醇、類胡蘿蔔素及癸醛,她也針對香菜對身體的益處,整理出5大點好處,包括香菜防失智、降血脂、減少肝脂肪堆積等功效:


▸降低血脂:香菜葉包含多種植物固醇營養素,具有降低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功用。


▸保護大腦:香菜葉中有多種肉桂酸類物質及類黃酮,能增加身體重要抗氧化酵素活性,幫助身體清除羥基自由基;新鮮香菜汁也對腦神經具保護作用。


▸降低血壓:香菜葉中的黃酮物質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促進動脈舒張;此外,香菜具利尿作用,透過尿液水分排出過程,同時增加電解質流失,進而調降血壓。


▸減少脂肪肝:香菜葉中的槲皮素,會抑制肝臟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表達,減少肝臟脂肪酸合成,降低肝臟脂肪堆積。


▸保護眼睛,增加視網膜色素沉積:菜本身含有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助於增加視網膜色素沉積。


喝香菜水能排毒? 建議這類人誤觸香菜禁忌


香菜的功效很多,網路也謠傳「喝香菜水可幫助排毒,甚至不用洗腎」的偏方,讓許多人想嘗試。對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醫師林崇智警告,香菜含有大量鉀離子,若大量食用香菜水,恐更加重腎臟負擔,嚴重者更可能面臨肺水腫、心律不整等急症。


香菜富含大量維生素、礦物質等,可促進消化、利尿,對於沒有腎臟疾病的民眾來說,香菜確實是排毒的好幫手;但腎臟病友則需適度食用香菜,因香菜中含有大量鉀離子,尤其慢性腎臟病患需要「限鉀」,若鉀離子長期累積於體內,恐因高血鉀導致心律不整、呼吸衰竭,造成生命危險。


香菜怎麼挑? 專家授香菜挑選妙招


香菜葉細嫩,容易枯黃腐爛,而且也不易保存,那麼香菜要怎麼挑?農業部指出,民眾採購時必須觀察香菜的葉片與莖部是否翠綠,並且還要注意有沒有損傷和病蟲害,建議菜梗沒有斷裂者為佳,腐爛、發黃的香菜儘量不要食用。


香菜保存3撇步! 用紙密封保存可以放更久


農業部提醒,一般食用香菜都不會先煮過,所以重點是要「好好清洗」,清洗整理晾乾後,裝進保鮮盒中,放進冰箱冷藏,或分裝冷凍,需要時再解凍。《優活健康網》也整理香菜的保存方法,民眾可依實際狀況調整:


▸泡水保存:挑掉有點枯黃的香菜葉片,將香菜稍微洗淨後放入保鮮盒,再注入可以蓋過香菜的水量,放入冰箱保存,每隔1至2天更換盒內的清水,可延長保存2至3週。


▸用紙密封保存:將香菜用乾淨的紙捲起來放入冷藏,大約可以保存3至5天。


▸切碎後冷凍:將香菜洗淨後切碎放入冰箱中冷凍,可保存1個月左右。不過要注意如果退冰後再拿去冷凍,香菜的氣味和色澤都會減退。


香菜料理簡單做! 2道家常菜材料、作法1次看


香菜有很多料理方式,除了常見當作貢丸湯、麵線的點綴外,香菜也有生吃、熱炒、涼拌……等料理方式,《優活健康網》推薦2道簡單的香菜料理,分別是「涼拌香菜皮蛋」與「香菜炒蛋」,2款吃起來都相當開胃,非常適合在家料理。


【涼拌香菜皮蛋】


▸材料:皮蛋3顆、香菜1把、蒜頭3顆、辣椒1根、蠔油1匙、白醋1匙、香油1匙


▸作法: 皮蛋切成適量等份;香菜、蒜頭和辣椒(去籽)切末。 將蠔油、白醋和香油混合拌勻。 鋪上香菜、辣椒與蒜頭末,最後淋上醬汁。


【香菜炒蛋】


▸材料:雞蛋3個、香菜2~3小把、蔥1小把、蒜1瓣、醬油1小匙、鹽4分之1小匙、香油5~6滴、白胡椒粉少許、水2小匙


▸作法:


1.雞蛋打成蛋液,加入水、醬油、香油、鹽和白胡椒粉拌勻。


2.蒜頭切末,香菜切碎,蔥切成蔥花。將蛋液和切碎的香菜葉、蔥綠混合均勻。


3.在鍋中倒入1匙油,以中小火熱鍋後轉小火,加入香菜梗、蔥白、蒜末拌炒至香味飄出。


4.倒入蛋液,轉中小火煎至金黃色後翻面,另一面煎熟即可。(文章授權/優活健康網)


文字編輯:連珮妤
核稿編輯:陳珍妮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近特別累?B肝帶原罹肝癌 中國附醫多專科照護助陣
▸想拚龍寶寶不是夢!不孕治療搭基因檢測 加快求子進程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食譜 健康 香菜 香菜料理

最新消息

RSV好發於2歲以下幼童 醫警告:這症狀與新冠最不同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10-28 21:30:00

【本文重點】
# RSV是什麼?
# RSV的傳染途徑?
# RSV和新冠、流感哪裡最大不同?
# RSV有哪些症狀?
#RSV的高風險族群是誰?
#RSV如何快篩、治療?
#如何預防感染RSV?

24小時最熱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進入秋冬後,呼吸道感染疾病大增,近來門診擠爆咳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的病童,且年紀越小的孩子,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危險性越高。到底跟流感、新冠肺炎哪裡不同?有哪些症狀?有疫苗可打嗎?《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RSV病毒7大QA」,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親自解答。


RSV是什麼?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與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皆屬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是1種具有套膜的常見單股核糖核酸病毒。RSV病毒可能會造成幼童嚴重呼吸道症狀,並好發於2歲以下幼童,易誘發急性支氣管炎和肺炎。


RSV的傳染途徑?


RSV病毒主要可藉由飛沫傳染,經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散佈,以及接觸感染(如握手、觸碰受感染的玩具等)觸摸到他人的眼結膜、鼻黏膜或口腔等部位而感染;屬於易傳播、高感染性、且會重複感染的呼吸道病毒。


病毒潛伏期約2至8天,會破壞人體呼吸道細胞造成發炎反應,導致細支氣管水腫並發生痰液阻塞,約2週才會慢慢痊癒。


RSV病毒在台灣好發季節為11至12月,但黃立民指出,過去2年(2020、2021)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流感、腸病毒案例幾乎很少見,「今年秋冬恐受免疫負債影響,9月初門診就開始擠爆許多RSV患者,預計11月將進入高峰期。」


RSV和新冠、流感哪裡最大不同?


都是呼吸道疾病,RSV病毒的特點,是下呼吸道症狀表現非常明顯。黃立民強調,RSV病毒與流感、新冠肺炎最大的症狀不同在於:多痰易喘。他解釋:「相較來說,這是流感和新冠較少發生的症狀。」


尤其2歲以下幼童的支氣管太細,會在呼吸時出現「咻咻咻」的哮喘聲,伴隨不斷咳嗽、發燒溫度不高(38度),多痰堵塞氣管而造成呼吸困難,大部分就可能是感染RSV病毒,爸媽須特別當心並立即送醫。


RSV有哪些症狀?


感染RSV症狀類似感冒、流感,當病情惡化,RSV患者可能伴隨發生呼吸困難、發紺、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鼻翼搧動等症狀,恐引發急性細支氣管炎,也可能會增加幼童罹患氣喘的風險。一般來說,感染RSV症狀包括:


▸咳嗽
▸鼻塞或流鼻水
▸喉嚨痛
▸發燒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痰液增多
▸因氣管狹窄發出咻咻咻的「喘鳴聲」


RSV的高風險族群是誰?


「目前僅有單株抗體可以打。」黃立民指出,除了高風險族群恐誘發共病重症者,施打抗體有健保給付,大部分人須自費施打,每月打1劑肌肉注射15毫克/公斤,總共要打6劑。而感染RSV病毒5大高風險族群包括:


▸早產兒
▸先天性心臟病
▸慢性肺病
▸神經肌肉疾病
▸免疫不全


此外,目前台灣開放高風險族群的幼兒「3大對象」有提供健保給付,只要符合:懷孕週數未滿33週的早產兒、未滿36週合併慢性肺病的早產兒,或有條件的先天性心臟病病童,皆可公費施打RSV單株抗體。


RSV如何快篩、治療?


感染RSV的診斷方式為,最快速見效的方式是用棉棒抽取鼻咽部的黏液,透過快速呼吸道融合病毒抗原快篩試劑來鑑定,約幾個小時就可知道結果。 在治療上,目前並無RSV特效藥,醫院多採支持性療法以緩解症狀為主,例如給退燒或止咳藥物、補充點滴、呼吸衰竭時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重症患者則需監控血氧濃度,並視情況給予呼吸器治療。


如何預防感染RSV?


黃立民強調,與一般呼吸道感染疾病一樣,預防感染RSV病毒須落實戴口罩、勤洗手、清潔消毒、遠離感染者,疾病流行時也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另外,若是能在嬰幼兒時期哺餵母乳,也能透過母體得到抗體,降低RSV患病機會。(文章授權/優活健康網)


文字編輯:連慧婷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侯孝賢罹患阿茲海默症!如何預防? 專家推薦2飲食法
▸柚子放冰箱可以保存比較久? NG做法反而會提早變質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RSV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