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葡萄甜度高!補充營養可健腦強心 連皮一同吃更佳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1-07 18:30:00

【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吃葡萄,到底要不要吐葡萄皮?許多人習慣不吃,認為口感偏澀,不過,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卻建議,不要吐掉,應該連皮一起吃下肚,因為葡萄皮與籽含有豐富的多酚類、花青素。

24小時最熱


葡萄營養1次看 抗氧化功效不輸其他水果


最近又到了葡萄旺季,農糧署臉書粉專文章指出,葡萄夏果果香濃,冬果甜度高,目前巨峰葡萄以彰化縣種植最多,溪湖鎮更是全國最大產地。在台灣利用產期調節技術後,全年都可以吃到葡萄,其中以溫室栽培的「早春葡萄」,每年3月就能採收上市,銜接其他產區7、8月的夏季葡萄及9月至隔年1月的冬季葡萄,全年產季不中斷。


葡萄酸甜可口,且營養豐富,含有維他命A、B1、B2、C、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及多種礦物質,在清朝宮廷裡可是名貴水果,常吃葡萄可健腦、強心、利尿、開胃、使人強壯、耐風寒。


在抗氧化水果排名中,葡萄名列前茅,與柳橙、鳳梨、葡萄柚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相較,絲毫不遜色,因為除了維生素C、B、類胡蘿蔔素,還含有花青素、各種多酚類,為其他水果所少見。


挑選葡萄有秘訣 保存關鍵快掌握


農糧署分享4個挑選甜葡萄的秘訣:


1.挑選深紫色的葡萄(果實已8、9分熟),風味最佳。


2.葡萄果串完整、果粒飽滿,大小均勻。


3.果梗呈鮮綠色,代表葡萄新鮮採收;果粉越均勻越新鮮,也未被污染。


4.現今很多農民自產自銷,選擇信譽良好、品質穩定的商家購買。


關於葡萄保存方法,農糧署宣導可依照以下3步驟來存放:


1.葡萄甜度高,室溫下容易發酵,需放冰箱保存。


2.購買箱裝葡萄,最好連箱子一起放入冰箱,以隔絕水分流失或冰箱冷氣進入。


3.若是零買,1次不要買太多,盡快享受葡萄完熟的風味。


# 首圖來源/擷取自農糧署臉書粉專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捐贈資訊盤點!除了二手衣 玩具、輔具皆可再利用
▸【專題】面對男女頭號癌症殺手別怕!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冬季葡萄 葡萄營養

最新消息

大腸直腸癌怕轉移惡化 術中放射線治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1-08 14:45:00

【NOW健康 陳郁茹、楊芷晴/特別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10大癌症發生排行中,大腸癌已連續15年居冠!大腸直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人難以察覺,有些患者發現時常是中後期,癌症已轉移到其他部位,往往增加治療的難度。

24小時最熱


患者竟因肚子痛、咳嗽、骨折! 檢出末期腸癌轉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外科主任柯道維說明,大腸屬消化系統的最後部分,由盲腸、結腸和直腸組成,上接小腸、下接肛門,大腸癌則泛指結腸癌和直腸癌2種,但其實直腸是位於靠近肛門進去12至15公分區段。針對大腸直腸癌分期,主要分為4期,第1、2期腫瘤都還在腸子內,第3期腫瘤都跑到腸子外,且有局部淋巴結擴散,第4期則是已轉移至遠處的器官,像是肝臟、肺臟等,甚至更遠的地方。


大腸癌晚期患者最常見轉移的器官,第1是肝臟,第2是肺臟,柯道維主任接著說,臨床曾遇有晚期患者,本身因肚子痛去診所照超音波,竟看到肝臟有腫瘤,進一步檢查才知是大腸癌肝轉移,這類人嚴重還會有黃疸、併發肝臟腫瘤。而肺臟轉移的患者,則是起初因咳嗽照X光,發現肺部有很多小結節、小腫瘤,原本懷疑是肺癌,未料竟是大腸癌肺轉移。此外,還有病人是骨折以後檢查,才知自己是大腸癌骨轉移。


大腸直腸癌的腫瘤生長部位不同,患者的症狀隨之有異,柯道維主任舉例,癌症一開始可能是非常小的息肉,因此可能不會有症狀,隨著腫瘤長大,位置若是在直腸、靠近肛門口處,由於排便時易碰觸,患者會有血便、黏液便、黏液血便等狀況。且腫瘤會阻塞原本的管徑,當管徑變小,導致民眾排便變細,甚至有排便不乾淨、習慣改變等症狀,重點是當腫瘤越靠近直腸,這些情形就會更明顯。


民眾腫瘤長在靠近大腸,也會有排便問題出現,柯道維主任指出,乙狀結腸是大腸內最窄之處,若長腫瘤就易阻塞,導致患者便秘,加上當腫瘤越靠近左邊大腸就易有血便、排便不順、排便習慣改變等狀況。重點是當腫瘤靠近盲腸、身結腸等大腸最寬之處,這是大腸癌最難發現的地方,患者常是自己莫名摸到腫脹的腫瘤,或是伴隨腸胃痛、蠕動不順,甚至因腫瘤大到阻塞血管導致貧血,檢查才發現罹癌。


柯道維主任進一步表示,第4期腸癌治療相對複雜,若腫瘤位置在手術難以處理乾淨之處,會依病況採取局部放射線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部粒子放射治療科主任簡君儒強調,由於直腸癌位置在骨盆腔,難切除會導致術後復發率較高,因此比大腸癌更常會用到放射線治療。


放射治療多用於難處理的腫瘤 可減少癌症復發率


針對癌症治療,像手術、標靶、化療、放射線治療等方案都占有一定的角色,柯道維主任解釋,大腸直腸癌1至3期基本上以手術為主,而對第3期的患者會建議搭輔助性的化療,第4期的治療相對複雜,雖然手術也很重要,但若腫瘤無法切除乾淨,就會依病況採取局部放射治療。


放射線治療在醫治直腸癌上是最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中低位直腸癌,簡君儒主任透露,雖然依每位患者的病況很難一概而論,但直腸癌確實比大腸癌常做放射線治療,因其腫瘤位在骨盆腔,外科醫師手術難以切除,致術後復發風險較高,依照過去臨床多項研究顯示,搭配放射線治療,相對可減少癌症復發率,使用案例就較多。


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精準打擊癌細胞 不影響正常組織


至於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何種情況會用到?柯道維主任說,一般都是腫瘤真的太大,位置很貼近大血管或重要器官,或是針對手術切緣有疑慮,可能殘留癌細胞等情況,在術中搭配放射線治療就是很好的治療武器。由於術中放射線治療會直接將探頭放在病灶之處,可將所有能量以最短距離,集中打在該部位。簡君儒主任補充,若採術前或術後放射,沒辦法移動患者的腸子,其他部位一定會照到,進而受影響,且也會分散掉放射線的能量。


對於目前臨床運用術中放射線治療的情況,簡君儒主任直言,儘管術中放射線治療是種做法,從學理看來也有好處在,只是目前受限於臨床研究的規模,無法得到太多結論。但一般患者如果病情較特殊,或有個別化考量,且經外科醫師評估適合術中放射線治療,則可採取執行。


至於術中放射治療是否對患者造成額外負擔,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鄭屹喬表示,術中放射治療進行的時間大約僅半小時至1小時左右,只要患者的體質可以開刀就可以施作,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此外,目前傷口縫合技術已提升,因此感染機率也大幅降低,所以術中放射治療對身體負擔是很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術中放射治療(IORT)設備都可使用電子射束(IOERT)或X射線進行,並且隨著可移動直線加速器的進步,能夠有配合治療深度調整能量的電子射線。除了大腸直腸癌,術中放射治療(IORT)技術最常用於早期乳癌,在低復發風險族群可替代傳統多次的放射治療。


在國內或國外的臨床治療,也經常用於腹腔及骨盆腔器官,例如胰臟癌、婦科癌症等,腫瘤較不易切除乾淨的部位。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羅承翔表示,目前已有相關文獻指出,術中放射治療(IORT)能有效降低局部復發率、且執行過程安全,可提供病患一個新的選項。


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 人體吸收的劑量低減少併發症


有別於術前及術後放療,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的施作方式就不大相同了。羅承翔指出,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在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中,主要是配合外科醫師,在手術進行中若發現容易復發或不易切除乾淨的部位,可搭配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來做治療。操作方式是,先用鉛片擋住周邊正常組織,再針對容易復發或有疑慮的病灶,利用特殊設計的裝療器,針對高風險部位局部照射,即使是接受內視鏡手術的患者,亦可使用。


羅承翔醫師強調,術中放射治療不是取代傳統放療,而是藉由居部照射提高易復發部位之放療總劑量,進而加強局部腫瘤控制、減少復發。部份文獻顯示局部侵襲性直腸癌患者使用術中放射治療的患者,較未使用者復發率降低大約6%至7%左右。


因應癌症年輕化趨勢 建議40歲以上定期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為避免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困擾,羅承翔醫師建議民眾加強健檢,尤其目前癌症已有年輕化趨勢,建議40歲以上就應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以盡早掌握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鄭屹喬醫師則進一步補充,目前國健署有提供針對大腸癌的免費篩檢,補助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建議符合資格的民眾應盡早進行篩檢。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一等親內有罹患大腸癌者,就視為高風險群,年滿40歲應提早接受大腸鏡檢查。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4旬婦人不抽菸竟罹患肺癌! 早期術後輔1療法喚醒免疫
▸高度近視會遺傳!醫師呼籲及早控制近視 慎選矯正方法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癌症 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