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調適假」高中職3月起試辦! 每學期最多可請3天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2-19 19:30:00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近年來,大專校院推動「心理調適假」,成效顯著,學生團體希望「心理調適假」可以向下延伸至高中職,教育部表示,今年3月起,開放高中職試辦,但正名為「身心調適假」,每學期學生最多請假3日,且需出具家長同意證明書。

24小時最熱


目前全台共43所大專校院實施「心理健康假」,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短短1天內超過3000名全台各地的國高中生上網參與。


事實上,為了協助學生安穩情緒,於短期心理不適時,平衡身心狀況,教育部於111年7月起研議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身心調適假」。國教署自111年12月至112年4月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團體代表、家長團體代表、兒少代表及學校代表等,針對身心調適假之可行方式及相關配套措施,召開8次諮詢會議,最後凝聚共識。


國教署表示,113年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級中等學校試辦,截至113年2月16日,已有40校有意願進行試辦。高中學生申請「身心調適假」,重點如下:


1.每次請假應以半日或1日為單位,1學期以3日為限。


2.出具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同意之證明。


3.在定期學業成績評量及學期補考期間,不適用「身心調適假」。


對於高中試辦「身心調適假」,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樂觀其成,「身體會生病,大腦也會生病,如果心裡生病,當然可以請假。」,建議深處於負面情緒、焦慮、憂鬱、睡眠障礙等困擾的高中生,考慮申請「身心調適假」,在家休息,減輕壓力。一般來說,以下幾類學生可能會被認為是適用對象:


1.面臨重大生活事件:如家庭問題、親人去世等情況的學生。


2.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


3.身體健康問題:因疾病需要長期或短期休息的學生。


4.學習壓力過大:學業壓力過大,需要時間調整的學生。


至於請假期間,可以做哪些活動?一般會建議如下:


1.心理諮詢: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


2.休息與放鬆:保證充足的休息,進行放鬆活動,如聽音樂、繪畫等。


3.規律運動:進行適度的體育活動,如散步、瑜伽、輕量運動等,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心情。


4.學習時間管理:學習有效的時間管理和計劃技巧,幫助未來更好地面對學習壓力。


楊聰財提醒,相較於大學生,高中生申請「身心調適假」,問題較多,例如,大學生上課時通常無固定教室及座位,如果請「心理調適假」,知道的人有限。但高中學生坐在固定位子,請假還需填寫假單,如果請了「身心調適假」,容易被過度關心,成為同學間討論話題,因此,有必要顧及學生的隱私權。


平時也可多從事抒壓和減輕壓力的活動包括:(1)規律運動:運動被證明可以有效減輕壓力,改善情緒。(2)趣味活動:參與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如閱讀、畫畫、音樂等。(3)社交互動:與朋友和家人進行正面的社交互動,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4)正念冥想:練習正念冥想和深呼吸技巧,幫助放鬆心情,減少焦慮。(5)時間管理: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設定可實現的目標,避免過度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應該多關心申請「身心調適假」的學生,透過訪談了解其壓力來源,以及是否高風險家庭,進而協助轉介社工或身心科門診。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陳俊翰律師感冒演變重症不治 SMA治療有機會避免憾事
▸眼周變化透露歲月痕跡 消除眼袋有助淚溝及黑眼圈改善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最新消息

台灣人常見睡眠呼吸中止症病因有3種 各年齡層大不同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2-20 19:30:00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各國研究均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約有一半都有睡眠困擾,可見高齡長者的睡眠障礙十分常見。然而,干擾睡眠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據統計,一般成人約有15%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60歲以上的民眾則有70%的男性和56%的女性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24小時最熱


睡眠呼吸中止症對健康的影響很大,除提高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之外,也與認知功能退化、白天精神不濟導致意外有關,是高齡長者健康的一大威脅。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鄭婉汝醫師研究團隊,與冰島NOX公司研究團隊、哈佛醫學院研究中心、及中國醫藥大學睡眠中心杭良文主任合作,針對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探究其病理成因以及相關的症狀表現。


該研究發現,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中高齡長者與一般年齡層病人相比,失眠症狀與無症狀者較多,病因則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本研究已於2023年6月及2024年1月分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過去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需至睡眠中心進行整夜睡眠多頻道檢查,以平均睡眠呼吸中止指數來判斷嚴重度,每小時5次以上即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時配戴正壓呼吸器雖為有效也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但病人不易耐受,因此治療的依從性偏低。近年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與病因因人而異,新興的個人化治療方法,例如上呼吸道手術、藥物治療,可以針對不同的病因來處置,病人的接受度更高。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鄭婉汝醫師研究團隊,與冰島NOX公司研究團隊、哈佛醫學院研究中心、及中國醫藥大學睡眠中心杭良文主任合作,針對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探究其病理成因以及相關的症狀表現。(圖/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


鄭婉汝醫師團隊分析台灣不同年齡層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之病理成因及症狀,發現3種常見於台灣人的病因特徵:(1)高上呼吸道結構塌陷性併呼吸模式不穩定的患者容易嗜睡,(2)覺醒閾值低常伴隨失眠症狀,(3)上呼吸道肌肉功能弱的患者則無特殊症狀。


高齡長者的症狀以失眠與無症狀者較多,病因則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因此,長者可能因沒有明顯的嗜睡、打鼾等症狀,而容易被忽略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對於病理特徵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的長者,建議可以選擇能穩定呼吸模式的內科藥物給予治療。


▲3種台灣人常見睡眠呼吸中止症之病因與症狀對比。(圖/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


良好的睡眠除了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同時也進行細胞修復、重整代謝及免疫機能,減少身體發炎反應及心臟負擔,改善精神及心理狀態。該研究深入了解高齡長者呼吸生理機轉,也為台灣臨床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個人化的序幕,透過病因分析模型,與醫師共同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減少試誤的醫療成本與時間。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陳俊翰律師感冒演變重症不治 SMA治療有機會避免憾事
▸北市衛生局公布112年食藥粧違規廣告 共裁罰5424萬元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睡眠呼吸中止症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