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國產3項農作曾驗出米酵菌酸! 農業部澄清假訊息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4-02 19:30:00

【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擴大,由於死者血液採檢驗中米酵菌酸,引起外界熱議!如今有媒體報導國產鳳梨、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且木耳可能遭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感染,對此,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專家嚴正澄清,國內未曾出現鳳梨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之報告,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存在台灣農業生產環境並造成作物病害之紀錄。

24小時最熱


國產作物曾遭3菌危害 但不會產生米酵菌酸


農試所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有4種病原型,可產生米酵菌酸者為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pv. cocovenenans),是不會危害農作物的,因此國內目前沒有危害農作物之紀錄。


農試所說明,過往國內有危害唐菖蒲、蝴蝶蘭 、山蘇、鳳梨及杏鮑菇等作物之紀錄,該菌依據其病原型(pathovar)可分類為唐菖蒲病原型(pv. gladioli)、洋蔥病原型(pv. alliicola)、洋菇病原型(pv. agaricicola)等3個病原型,這3種病原型菌並不會產生米酵菌酸,也不會危害人體。


▲針對外傳國產鳳梨、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農業部鄭重澄清。(圖/農業部提供)


優質國產農作皆受把關 不會遭受汙染產生危害


農試所菇類專家表示,要產生米酵菌酸之條件較為嚴苛,除了需要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B.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外,需要在特殊之環境條件下發酵,如溫度須控制在22至33°C、酸鹼值中性、含鹽量2%以下並含脂質之食物中,發酵1至2天才會產生,並非木耳本身就會產生此毒質。而台灣國產之木耳主要以鮮銷產品為主,不需要特別泡水來處理,因此選用國產鮮銷木耳,只要用水將進行外部清潔即可,而若針對乾木耳在其泡發過程,建議應多次換水,以避免微生物孳生。


農業部表示,除了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過去並未有造成作物病害紀錄之外,國內菇類多數利用環控栽培,且優質農產品皆有通過生產履歷,在食用上具有安全之保障,因此民眾只要選擇有3章一Q的優良農產品,並透過適當保存與調製,不需要擔心會受到污染而所產生米酵菌酸之危害。


最後,農試所專家強調,國內以往並未在鳳梨、木耳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之報告,同時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造成作物病害之紀錄,呼籲民眾不用過於恐慌,請安心食用國產優質農產品。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林書豪罹患此症治療遭禁賽 足底筋膜炎又稱運動員殺手
▸【下班聊健康】不想毛手毛腳!除毛大小事專家解迷思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米酵菌酸

最新消息

今年首例腸病毒7個月大女嬰染疫 3月大女嬰確診百日咳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4-03 19:30:00

【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疾管署發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南部7個月大女嬰於3月中旬因流鼻水、咳嗽症狀至診所就醫,2天後出現發燒、嘔吐、呼吸不順、嗜睡伴隨意識不清、肌抽躍、口腔及四肢有小水泡等症狀,緊急送醫,急診醫師立即安排兒童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經通報檢驗確認感染腸病毒克沙奇A10型,治療後症狀改善,已出院返家休養。

24小時最熱


5歲以下為高危險族群! 家長要留意腸病毒重症前兆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3月24日至3月30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6732人次,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家長務必提高警覺,注意學幼童傳播風險,以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持續於社區中活動,檢出以克沙奇A型為主,不過,社區已出現5例腸病毒71型及1例D68型輕症個案,須持續注意學幼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2023年累計1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診病例,分別4例感染克沙奇A4型、4例感染克沙奇A6型、2例腸病毒D68型、1例伊科病毒21型,其中1例死亡(感染腸病毒D68型)。


▲腸病毒重症前兆,家長務必留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圖/疾管署提供)


李佳琳指出,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3月大女嬰確診百日咳 疾管署籲打疫苗做好預防


上週也出現今年第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中部3個月大女嬰,沒有先天疾病,且接種第1劑的5合1疫苗;曾因為新冠病毒感染住院,出院後出院後隔天後出現發燒、食慾降低、嘔吐,及劇烈咳嗽後嘴唇發紺而就醫治療,經採檢通報後於3月26日確診,因病況穩定,已於3月24日出院。


李佳琳表示,依據以往經驗,每5年就會出現1個百日咳疫情循環,今年有可能出現較大規模的疫情。去年許多國家百日咳疫情升溫,中國截至2月累計3萬2380例,其中13例死亡,為去年同期近23倍,病例數為近10年來同期最高;菲律賓今年截至3月16日累計568例,其中40例死亡,病例數為去年同期近20倍。另捷克、荷蘭、丹麥、西班牙、瑞典、挪威等國病例數自去年中以來持續上升。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圖/疾管署提供)


「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1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由於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之3個月以下嬰幼兒,曾淑慧建議,女性每次懷孕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於懷孕第28至36周接種,以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此外,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1劑Tdap疫苗。


▲疾管署強調,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圖/疾管署提供)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感冒、氣喘怎麼分?「棄喘」掌握3要點 不再反覆發作
▸【下班聊健康】不想毛手毛腳!除毛大小事專家解迷思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腸病毒 百日咳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