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不悔看《排球少年》劇場版!為IMAX而生,值得2、3刷的感動!

追影劇
By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4-04-14 13:30:00

《排球少年!!》劇場版《垃圾場的決戰》於4/12日正式在台灣上映了~(哭)上映消息一出來就廣受大家關注,據說4/4 -4/7的全台限量場是手速不夠快就搶不到的,目前各大戲院的預售票也是直接秒殺,相信排民們都有搶到票吧妞編本人身為排民是真心建議大家都一定要進戲院看!尤其看IMAX劇場版更能感受到自己沈浸在「一旦輸了,就立刻GAME OVER的比賽」中,除了透過大銀幕感受精彩的比賽過程外、巧妙動人的OP、流暢的運鏡,與電影中時不時穿插著過去練習賽時的片段,滿滿的回憶,絕對是這次重要看點之一(。ì _ í。)

24小時最熱

 

 

 

#記得帶衛生紙進戲院~

試映會一面倒大獲好評!

《排球少年》本來就有許多被網友瘋傳的金句,劇場版中更是金句連發,尤其在比賽中烏野與音駒激烈一來一往的傳接球,高節奏的比賽加上來現場觀影的大部分都是排民,真心會特別有共鳴感嗚嗚( ; _ ; )/~~ 這時再配上SPY AIR的主題曲中唱到的,「好想把比賽多延續一秒、好想再多打一球」眼淚是真心會忍不住奪眶而出!!觀影途中妞編也偷偷觀察四周,幾乎大家都跟妞編一樣默默在拭淚(擦~)

 

同時在配上林ゆうき跟橘麻美這兩位活躍於影劇動漫作品的知名作曲家配樂,更是替這場不能重來的比賽畫龍點睛,其實試映會現場不論你是會不會打排球、有沒有看過漫畫、動漫的人都能一起用激昂的情緒沈浸在這場熱血的比賽中~\(≧▽≦)/~不管是不是身為排民,看到大家都一起跟著劇情驚呼、緊張到握緊拳頭的觀賽真的是非常可愛又有趣的景象呢!

 

 

 

 

 

 

#非IMAX莫屬!

透過巨型銀幕觀賞就像真的上場比賽~

劇場版幾乎就像是為了IMAX而生,整體的運鏡還有視角完全是動漫裡感受不到的,其中最讓妞編感到驚訝的立體環繞音效就像真的站在烏野跟音駒比賽的球場中一樣,不論是影山在球場中央托的高球、又或是日向的強攻殺球,當排球從巨型銀幕飛過來的時候頭都還會下意識的躲開,身體還會ㄘㄨㄚˋ到默默的抖一下XD與其說這是在看電影,不如說這是身歷其境在一場實際的排球比賽中!
 

 

全程的觀影感受除了震撼還是震撼(妞編發誓雞皮疙瘩真的起超多次!),而且林ゆうき跟橘麻美作曲的配樂真的超級好聽最後SPY AIR搖滾樂團唱的主題曲歌詞更是讓人感動到不行啊QQ劇情更不用說有多感動了!!!不管你不是排民都一定要去感受這份感動~是排民的話就兩個字!去看XD

 

 

 

 

 

 

 

#看完就想直接二刷的電影~

記得看到最後有驚喜彩蛋♡

身為排民真的好幸福哇~這次《排球少年!!》劇場版《垃圾場的決戰》片尾除了有1-3季滿仲勸導演給粉絲們的驚喜彩蛋外,電影院也到處都有人形看板或是牆面背板能夠跟喜歡的角色拍照(妞編要跟黑尾交往><♡)< />pan>,而且這次妞編很幸運在試映會就拿到特典(可以拿到黑尾的膠卷太幸福了嗚嗚),希望大家在4/12電影正式上映後也都能夠拿到喜歡的特典周邊~沒有拿到特典的排民也不要沮喪!金錢就是力量,快拿鈔票去排少的華山快閃店用現金支持排球少年♡ 帶著排球少年的周邊進電影院觀影(妞編穿了音駒的T恤去XD),會更有一種參加職棒或是演唱會的熱血感動呦(~ ̄▽ ̄)~♡

 

 

4/12起全台正式上映~快去看看離你家最近的賽場在哪裡吧!一起 「飛べ」~


首輪上映戲院♡♡♡
 

 

妞新聞 排球少年 垃圾場的決戰

最新消息

【娛樂透視】《金門》窺探歷史闖奧斯卡 聚焦台海風雲引國際目光

追影劇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4-04-14 16:30:00

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日前落幕,今年台灣首次以《金門》入圍最佳紀錄短片項目,是繼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後,再度有台灣作品獲得提名。

24小時最熱

該片由民間文創組織視納華仁(以下稱CNEX)製作、留美導演江松長執導。全片採英語發音,並在《紐約時報》紀錄片平台Op-Docs上架,盼以影像帶領國際觀眾一窺兩岸局勢發展,讓世界更了解台灣。

導演江松長在台灣出生,於美國求學、成長。工程師出身的他,因熱愛電影投入紀錄片工作,作品入圍過艾美獎等。新片《金門》(Island In Between)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呈現台灣與中國大陸錯綜複雜的歷史,帶出兩岸緊張情勢,也反思個人在複雜大環境裡自我定位的問題。

2020年,台灣因防疫成果受到矚目,加上半導體和地緣政治等相關話題,屢登上國際媒體版面。CNEX創辦人暨董事長蔣顯斌認為,此時是讓國際社會更了解台灣的契機,紀錄片工作者正好有所發揮,因此規劃紀錄片系列Taiwan Matters,同時與好友江松長討論外國人會關注哪些題目,藉影像把台灣故事送到國際觀眾面前。

蔣顯斌(右)和江松長(左)聯手把台灣故事推向國際,盼以影像帶領觀眾一窺兩岸局勢。
蔣顯斌(右)和江松長(左)聯手把台灣故事推向國際,盼以影像帶領觀眾一窺兩岸局勢。

為此他們先探詢各國公共電視製作單位的意見,得知大家對台灣地緣政治的題材很感興趣。初期CNEX蒐集20個題目,恰好在同一年,蔣顯斌和江松長先後首度造訪金門,雙雙留下深刻印象。最後經內部討論、投票,從他們準備的題庫裡選出2個企劃,一是江松長以金門為題材拍攝紀錄短片,另外則以台灣美食和近代史為主題拍攝系列作品。

《金門》自2021年開拍,耗時1年多完成。江松長的田調方式多元,在當地製片吳偉國引介下認識許多受訪者,包括發展文史相關活動的地方人士、現任金門縣議員董森堡等。訪談過程中,江松長看到有趣的場景也會順手拍下來,「等於田調與拍攝同步進行。」此外,他也閱讀史料,觀看早期相關影片,從各種管道了解金門獨特的歷史。

片中受訪者有退伍軍人、中國大陸配偶和導遊等,江松長憑藉長期拍攝紀錄片練就的基本功,讓受訪者在鏡頭前侃侃而談。他說:「只要提供被拍者可信任的人或環境,他們都樂於分享自己的故事。」雖然如此,他觀察,金門居民與對岸互動頻繁,關係也比較緊密,對於某些議題會更敏感。因此少數被攝者拍完之後反悔,希望畫面不要剪進影片裡。

《金門》由民間文創組織CNEX製作,是台灣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的作品。(CNEX提供)
《金門》由民間文創組織CNEX製作,是台灣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的作品。(CNEX提供)

《金門》的鏡頭在台灣、金門和中國大陸之間來回切換,間或以歷史畫面交織現今金門人的生活面貌。台灣也有相關影片庫,但江松長希望放進國際觀點,因此向Getty Images、Shutterstock等媒體庫購買英語發音的新聞畫面,年代涵蓋1950至1960年。

《紐約時報》紀錄片平台具國際影響力,出品短片在奧斯卡獎也有斬獲。

本片去年12月在《紐約時報》紀錄片平台Op-Docs上架,蔣顯斌表示,此平台在國際有影響力,觀眾數量也很多。平台近年出品的短片在奧斯卡獎屢有斬獲,例如本屆紀錄短片得主、《最後的樂器維修師》導演之一班普勞德富特(Ben Proudfoot),於2022年與《紐約時報》合作《籃球女王》,也抱走一座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

 《紐約時報》紀錄片平台Op-Docs出品的作品屢獲奧斯卡肯定,2022年以《籃球女王》拿下最佳紀錄短片獎。(翻攝自nytco.com)
《紐約時報》紀錄片平台Op-Docs出品的作品屢獲奧斯卡肯定,2022年以《籃球女王》拿下最佳紀錄短片獎。(翻攝自nytco.com)

蔣顯斌、江松長和CNEX執行長陳玲珍都是美國影藝學院的會員,一心想把《金門》推向國際。恰巧近幾年,Op-Docs選片人會在CNEX舉辦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CCDF)期間來台灣,已建立連繫管道,加上江松長有相關人脈,因此鎖定與該平台合作。《紐約時報》相關人員評估後認為,《金門》的地緣政治議題會吸引美國讀者,因此支付授權費,讓影片在Op-Docs播出,順勢成為共同出品方。

江松長(左)與監製錢孝貞(右)連袂出席奧斯卡入圍午宴,手持入圍證書合影。(CNEX提供)
江松長(左)與監製錢孝貞(右)連袂出席奧斯卡入圍午宴,手持入圍證書合影。(CNEX提供)

有了Op-Docs加持,《金門》過關斬將,先入選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前15強,最後順利獲得提名。江松長在美國宣傳期間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觀眾的回饋,他表示,非華人觀眾多半不知道金門的存在,也不了解兩岸關係,但影片讓他們從江松長的視角看到台灣人對兩岸關係的複雜感受。華人觀眾有些認為故事不特別,也有人欣喜該片以外國人較易消化的方式訴說台灣故事。

	CNEX每年9月舉辦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吸引《紐約時報》Op-Docs選片人來台參與。(翻攝自CNEX Taiwan粉絲專頁)
CNEX每年9月舉辦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吸引《紐約時報》Op-Docs選片人來台參與。(翻攝自CNEX Taiwan粉絲專頁)

 

非華人觀眾多半不知道金門的存在,影片讓他們看到台灣人對兩岸關係的複雜感受。

對於來自各方的意見,包括在《紐約時報》Op-Docs留言板的熱烈討論,江松長都欣然接受:「紀錄片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共鳴,很開心有這些回饋。」即使當中有些爭論與影片無關,他也平常心看待,因為此現象在社群網路時代稀鬆平常,至少能讓讀者或觀眾看到議題的複雜性,呈現看待議題的各式角度。

江松長(右起)與攝影陳彥霖、製片吳偉國和張與蘭,於映後座談分享拍攝過程。(翻攝自CNEX  Taiwan粉絲專頁)
江松長(右起)與攝影陳彥霖、製片吳偉國和張與蘭,於映後座談分享拍攝過程。(翻攝自CNEX Taiwan粉絲專頁)

 

江松長合導的紀錄片《驕傲大選戰》,聚焦為LGBT族群發聲的菲律賓政黨Ladlad的競選活動。(Walking Iris Media提供)
江松長合導的紀錄片《驕傲大選戰》,聚焦為LGBT族群發聲的菲律賓政黨Ladlad的競選活動。(Walking Iris Media提供)

CNEX成立於2006年,製作的紀錄片《不老騎士》在台創下3千萬元票房,《音樂人生》和《街舞狂潮》都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蔣顯斌觀察,近20年來台灣紀錄片市場變化頗大,早年能上院線的紀錄片數量不多,如今台灣每年商業放映的紀錄片有10部以上,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視,讓紀錄片變成顯學,題材則涵蓋社會議題到人物觀察。

影音串流平台的興起對紀錄片的推廣也扮演重要角色,蔣顯斌解釋:「串流平台把出色的作品從影展直接引進到千家萬戶,開啟了觀眾的紀錄片初體驗,他們從中得到啟蒙,發現紀錄片竟是這麼好看。」

江松長藉《金門》呈現台灣與中國大陸錯綜複雜的歷史,也反思個人在複雜大環境裡自我定位的問題。(CNEX提供,吳偉國攝影)
江松長藉《金門》呈現台灣與中國大陸錯綜複雜的歷史,也反思個人在複雜大環境裡自我定位的問題。(CNEX提供,吳偉國攝影)

蔣顯斌認為,未來10年,紀錄片觀眾只會越來越多,台灣的言論空間也有助紀錄片蓬勃發展。不僅看到新世代創作者不斷投入,也希望募集更多企業參與。他期許CNEX未來製作的紀錄片能進入國際市場,因為《金門》的成功範例足以證明:台灣故事也可以引發國際觀眾的共鳴。


【娛樂透視】《芭蕉的芽》復刻時代氛圍 台北高校史變身青春漫畫
【娛樂透視】《莎莉》雞農談台法網戀 琢磨劇本捕捉大齡追愛心境

鏡週刊 金門 奧斯卡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