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波疫情是否能得到控制 陳建仁提出2大重要觀察指標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6-10 20:47:27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前副總統、公衛專家陳建仁在臉書貼文,要在6月14日端午節前壓制疫情相當困難,未來如果單日新增病例數降至100以下,且8月底能有1,000萬人接種疫苗,那時就可以稍微放鬆心情。

24小時最熱


陳建仁5日在臉書提到,疫苗研發製造完成後,就要進入動物實驗,觀察接種疫苗的動物是否會產生很好的免疫力 (中和抗體效價),在感染病毒後能否保護動物的健康,還要觀察會產生什麼不良反應。


動物試驗合格後,才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以少數志願者 (通常是數10人)來確定疫苗是否會激發人體的免疫反應,並決定何種劑量最為安全有效。


臨床1期通過後,進入第2期臨床試驗,以更多志願者 (通常是數百人)來確定最大保護作用的疫苗接種劑量,和最佳接種頻率。臨床2期通過後,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以數千名多樣族群的志願者,來評估疫苗在一般人群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安全性就是要收集受試者是否有不良反應,有效性就是要評估疫苗能否產生足夠的中和抗體效價,來保護接種者不得到感染,發生疾病、重症或死亡。


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考慮在2期臨床試驗以後,如果有夠高的中和抗體效價,又有很低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就會給予緊急使用授權,提前實施接種計畫。


目前上市的新冠肺炎疫苗,都是在2期臨床試驗通過,還在進行3期臨床試驗的時候,就得到緊急使用授權,這是為了爭取時效的緊急保護民眾健康措施。


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參酌歐美各國的先進政策,也採取同樣的原則來管理國產疫苗,嚴格審查3家疫苗廠提出來的研發試驗計畫。


陳建仁接受網路媒體專訪時,分析國產疫苗的優劣,他表示,2款國產疫苗為蛋白質疫苗,因為需要產生足量的純化蛋白質次單元,因此,研發時間較長,但蛋白質疫苗副作用較低,也較腺病毒(AZ疫苗)、mRNA疫苗(莫德納疫苗)來得低。


至於國產蛋白質疫苗的療效及安全性,陳建仁則無多做評論。在疫情預估上,陳建仁表示,如果新增染疫數能降至2、3百人,再降至1百多人,甚至只有2位數,這就是疫情受控的第1個指標。另1項指標為8月底前達成超過1,000萬人接種至少1劑疫苗。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善細胞環境突破帕金森氏症治療困境 關鍵在細胞間質
▸年輕人何時能打滿疫苗產生保護力? 最新接種順序出爐

新冠肺炎 疫情 陳建仁

最新消息

夜貓子請注意! 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恐增加慢性病風險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6-11 00:12:50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雖然肥胖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但新的研究指出,如果有熬夜的習慣,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就顯得特別高。這個發現源自於對 172 名中年人的睡眠模式和疾病的比較,這是義大利正在進行的肥胖預防研究的一部分。

24小時最熱


義大利那不勒斯費德里克二世大學內分泌科助理教授 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表示,睡眠週期是人類最重要的行為之一。在這項研究中,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的團隊根據參與者的睡眠模式對他們進行分組。


有將近10分之6是早起的人,就是所謂的「早起的百靈鳥」,這些人在1天當中早起並且最活躍;另外有大約 13% 是「夜貓子」,他們往往起得晚,下午的時候或晚上最活躍;其餘的大10分之3的人介於兩者之間,屬於中間型。


儘管這3組的參與者 BMI(身體質量指數)相近,但夜貓子的組別更有可能吃大餐,並有其他不健康的習慣,例如吸菸和缺乏運動,反而使他們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


研究也發現,雖然30%的早起組可能患有心臟病,但在夜貓子組的比例接近 55%。另外,早起的人罹患第 2型糖尿病的風險約為 9%,夜貓子組的風險則接近 37%。早起的人和中間類型的參與者之間則沒有區別。


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指出,先前的研究推論,晚起者罹患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的風險是早起者的1.3 倍。因為他們不太可能採取地中海飲食法,地中海飲食法以水果、蔬菜和魚類為主,有益於心臟健康。


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提到,綜合以上特徵,使得夜貓子組罹患心臟病和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如果能修正睡眠週期,更可能控制肥胖。


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解釋,這個想法是幫助肥胖者在早起的基礎上養成更好的睡眠習慣,因為早起可能會有良好的飲食和活動習慣,進而增加減重成功的機會。


維吉尼亞醫學院的心臟病學家Kenneth Ellenbogen博士表示,不幸的是,想讓人們改變睡眠、飲食和活動習慣並不容易。另外,目前尚不清楚晚睡晚起的夜貓子族是否是導致第2型糖尿病或心臟病風險增加的原因,或是因為夜貓子的生活方式間接增加了這些風險。


Kenneth Ellenbogen博士建議,這項研究應該被視為探索睡眠模式與心臟功能之間聯繫的開始,並持續努力。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善細胞環境突破帕金森氏症治療困境 關鍵在細胞間質
▸年輕人何時能打滿疫苗產生保護力? 最新接種順序出爐

慢性病 夜貓子 晚睡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