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白內障不分年齡!盤點常見風險因子 多保護水晶體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8-17 19:30:00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隨著人口高齡化及現代人過度使用3C產品,白內障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郭又瑋表示,白內障主要風險因子與年齡增長有關,其他包括紫外線暴露、糖尿病、抽菸和酗酒、服用特定藥物等因素也會導致發病,民眾可改變生活習慣,降低罹病風險。

24小時最熱


國內白內障治療需求增加 醫解析病發因子


白內障是全球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根據台灣健保資料顯示,民國109年因白內障相關疾病就醫的人數約為110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患者佔超過8成,達到全人口的17%。且同年全台執行的白內障手術數量約為24.4萬件,相較於107年的22.9萬件增長了6%,從數據顯示,國人對白內障治療的需求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白內障的發生主要與眼球水晶體硬化混濁有關,郭又瑋解釋,水晶體是1個透明的雙凸結構,由囊袋、上皮、皮質和核所組成,位於虹膜的後方和玻璃體的前方,由懸韌帶懸吊固定。其功能包括保持透明清澈,折射光線,與晶狀體懸韌帶和睫狀體一起提供調節功能。


根據其位置和形成原因,白內障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核性白內障:常見於老年人,主要發生於水晶體的中央核部,隨著年紀增加,水晶體逐漸變硬且顏色加深,通常進展較為緩慢,主要影響看遠的視力。


▸皮質性白內障:發生於水晶體的外圍皮質區域,這類白內障通常呈楔形,逐漸向中央擴展,影響視力的程度依混濁所在位置而有所不同,常見主訴為強光源(如汽車前燈)引起的眩光以及單眼複視。


▸後囊型白內障:出現於水晶體的後囊。這類白內障通常進展較快,常影響閱讀視力,在強光下會出現眩光和視力不良的情形。


▸先天性白內障:在出生或幼年時即存在,可能由遺傳因素或母體感染導致。


▸繼發性白內障:由其他疾病或藥物引起,如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


有關白內障的危險因子,郭又瑋指出,年齡是白內障最主要的風險因素,水晶體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混濁,最終形成白內障;紫外線會損傷水晶體蛋白質,導致其變性及混濁;糖尿病患因高血糖關係,水晶體易變性造成罹病率提高;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特定藥物,恐會引起核性白內障或後囊性白內障生成。另外,高血壓、高度近視、遺傳基因、抽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眼部曾有外傷或動過手術皆可能導致白內障提早生成。


白內障導致視力下降 及早治療才能改善症狀


白內障的典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夜間視力減退、對光線敏感、視物重影和色彩淡化等。郭又瑋說明,診斷白內障主要依賴於眼科檢查,眼科醫生會使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晶狀體的混濁程度,並評估視力損失的情況。對於已造成視力障礙的白內障,目前最有效的治癒方法就是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師會在術中移除混濁的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晶狀體。


郭又瑋提到,白內障手術又可分成3種,超音波乳化白內障手術是最常見的術式,利用超音波震動將混濁的水晶體乳化吸出,再植入人工晶狀體。第2種為飛秒雷射輔助超音波乳化白內障手術,主要利用飛秒雷射協助超音波乳化白內障手術的前置處理,治療更為精確,但成本較高。還有1種則是囊外白內障摘除:通過較大的傷口將水晶體取出並植入人工晶狀體,適用於某些特殊情況。


郭又瑋強調,儘管白內障的發生與年齡增長密切相關,難以完全預防,但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可以降低風險或延緩其發展:


1.配戴防紫外線眼鏡:避免紫外線的過度暴露。


2.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水平。


3.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吸煙和酗酒,保持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


4.定期眼科檢查:特別是高風險人群,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白內障。


最後,郭又瑋提醒,隨著人口老齡化和3C產品的過度使用,白內障的發病率和治療需求逐年增加。民眾透過了解白內障的成因、種類及預防方法,有助於及早發現和治療,也避免影響視力及生活品質。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非典型口腔癌攀升!不菸不酒也中鏢 醫籲4大預防重點
▸堅硬的外殼脆弱的心! 成年人扛責任更要學會減輕壓力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白內障 眼科

最新消息

1水果高膳食纖維!吃2顆「抵3碗高麗菜」 食用上限曝光

愛健康
Ettoday
發布時間:2024-08-18 16:30:00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24小時最熱

現在正值百香果的產季,其獨特的酸甜滋味,大人小孩都被圈粉!營養師李婉萍表示,百香果能強化免疫系統、護眼睛與皮膚,且膳食纖維含量高,2顆中型百香果「可抵3碗高麗菜」,不只促進腸胃蠕動、為腸道養好菌,還能增加飽足感。此外,研究發現,食用百香果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及延緩血糖上升速度,但一天最多只能吃6顆。

李婉萍營養師在粉專分享,百香果營養成分多,不但含有蛋白質、鈣、鎂、維生素C,也有高含量的鉀離子和維生素A,含鐵量也相當不錯。她說,維生素A、C為強化免疫系統之重要營養素,有助於提高面對感冒、流感或其他常見感染疾病的抵抗力;而維生素A還有維持上皮細胞功能正常的作用,能保護皮膚、維持正常視覺,同時因兼具維生素C和鐵質,因此還能讓本身的植物性鐵質吸收得更好。

提及膳食纖維,李婉萍說,若以中型大小、每顆約70公克的百香果來看,吃2顆就能獲得約3.2克的膳食纖維「相當於3碗高麗菜的份量」,能促進腸胃蠕動、為腸道養好菌,還能增加飽足感。

血糖高的人能吃百香果嗎?李婉萍回答「Yes!」她就GI值(升糖指數)和GL值(升糖負荷)來說,研究文獻指出百香果在這2數值上都是較低的,代表食用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較緩慢,對血糖影響較小。此外,有文獻還提到,百香果所含之成分,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推論主要還是在於纖維含量高。

此外,李婉萍也提到,一篇刊登於《食品化學》雜誌上的文章表明,百香果種子所含的膳食纖維能明顯抑制澱粉酶活性、延緩葡萄糖吸收,或許對控制餐後血糖有幫助。還有一項針對百香果皮粉的研究發現,當使用百香果皮粉作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輔助劑後,能降低其胰島素阻抗現象。

儘管有上述研究成果,李婉萍仍提醒糖尿病友,不可毫無節制地食用百香果,以一份約2顆計算,一天最多不可超過4~6顆(大小有差),且不可再吃其他水果,並應分散於各餐食用,以免血糖還是會升高。

至於百香果該怎麼挑?李婉萍分享2要點:

1.看外型:應以外皮光滑、顏色較深、呈紅紫色的成熟果實較好。不過,現在還有表皮是黃色的黃金百香果,即使成熟後果皮也是淺黃色。如果已經有「皺紋」產生,代表放置一段時間了,甜度更甜、價錢更划算。

2.掂重量:以大小相近的2顆來比較,重量越重者代表所含的果汁和果肉都比較飽滿。

點我加ETtoday好友,接收更多新聞大小事。

ETtoday 百香果 免疫系統 膳食纖維 營養師李婉萍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