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腹瀉潮大爆發!洗手防諾羅 10月打疫苗防流感新冠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9-19 11:00:00

【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中秋佳節,很多民眾卻因腹瀉、拉不停,而影響過節興致,疾管署統計,國內第37週(9月8日至1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7034人次,較前一週13萬2519人次上升3.3%,受到中秋假期烤肉、聚餐等影響,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示警,疫情尚未到最高峰。

24小時最熱


諾羅病毒傳染力強 腹瀉群聚已破百起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近4周(第34至37周)接獲106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1起,以檢出諾羅病毒最多,共20件,占48.8%,其次為腸炎弧菌(15件,占36.6%)。


羅一鈞指出,近期腹瀉群聚案件病原檢驗報告中,以諾羅病毒為主,傳染力強,潛伏期約24至48小時,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感染病毒後,症狀相對嚴重,務必充分休息,適時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降低傳播風險。


疾管署呼籲,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廚房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廁後、進食或備餐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食物貯存或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徹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蚵、貝等帶殼水產),以預防諾羅病毒傳播。


餐飲從業人員如疑似感染諾羅病毒,務必暫停工作,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受病患污染的器物表面,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1,000 ppm)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5,000 ppm)消毒清理。


流感、新冠疫苗10月分階開打 全台近4千家院所提供服務


在流感、新冠等疫情接種方面,羅一鈞表示,這2種疫苗同步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民眾開打後儘速預約接種,2種疫苗同時接種,獲得雙重保護。


▸第1階段:10月1日開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


▸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1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疾管署公告,流感、新冠疫苗自10月起分階段開打。(圖/疾管署提供)


今年新冠、流感疫苗首度同時開打,疾管署提出「左流右新,健康安心」口號,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新冠疫苗,1次完成2種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免於新冠、流感威脅。


今年共有3843家新冠、流感疫苗合約院所,為避免民眾選擇接種院所時混淆,疾管署亦製作4款布條提供地方衛生局及疫苗合約院所使用,例如2914家提供新冠及流感疫苗院所為「藍色款」、882家僅提供流感疫苗院所為「紫色款」、47家僅提供新冠疫苗院所為「綠色款」,各院所可將布條刊掛門口,方便民眾一眼辨識。


除合約院所可接種外,11月起全聯將有74家門市加入設接種,同時提供新冠跟流感疫苗接種,台北內湖店和高雄鳳山店的大潤發也會設立接種站,前100位接種民眾還有機會獲得健康禮(礦泉水及季節水果1份),依現場提供為準。


▲疾管署公布,流感、新冠疫苗接種後的成效。(圖/疾管署提供)


# 首圖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想瘦身又怕老變醜?補對1物是關鍵 專家「硒」利推薦
▸雙胞胎兔寶寶牙矯正大變身! AI系統助矯正把握黃金期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諾羅病毒 腹瀉

最新消息

大腸癌篩檢可個人化 北醫研究證實有方法判知罹癌風險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9-19 16:30:00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大腸癌高居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3名,為了幫助國人遠離疾病風險,國內公費提供50至74歲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透過糞便潛血濃度可精準預測大腸癌發生及死亡風險,潛血濃度越高者應儘快接受大腸鏡檢查或縮短篩檢間隔,濃度較低者則可考慮延長篩檢間隔時間。

24小時最熱


糞便潛血濃度高 增加腸癌罹患風險


這項研究是由北醫大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陳立昇及教授嚴明芳率領的團隊,針對國內逾350萬名50至74歲的民眾,長期追蹤是否得到大腸腫瘤或死亡等資訊,透過大數據分析確定不同糞便潛血濃度對大腸癌風險的具體影響,


陳立昇表示,糞便潛血向來以特定濃度切點(如大於20ug/g以上)視為罹癌高危險群,接受大腸鏡檢後會有一半比例有息肉,5分之1會有進展性息肉,及20分之1的機會會有大腸癌。


研究中指出,低風險族群可延長篩檢間隔時間,進而減少腸鏡檢查次數,避免偽陽性、出血或穿孔等潛在的不良反應,而對於高風險族群,則可更精準的建議增加篩檢頻率,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同時能使醫療資源更有效配置,而研究成果今年5月也發表於JAMA Oncology(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卷)。


個人化篩檢優化醫療分配 提供大腸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雖然每2年1次糞便潛血免疫法篩檢,已證實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風險達29%,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效益達35%,北醫此項研究卻強調了個人化糞便潛血濃度篩檢大腸癌的可行性。陳立昇認為,醫師可根據糞便潛血的濃度判斷是否需調整篩檢間隔時間,不再侷限於固定的每年1次或2年1次,讓大腸癌篩檢個人化。


北醫大研究團隊分析,若與2年1次糞便潛血免疫法有相同的篩檢效益下,個人化糞便潛血濃度篩檢策略,可有效地減少49%的糞便免疫化學法檢測及28%的大腸鏡檢查次數,不僅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次數及風險,同時也確保高風險族群能更及時獲得必要的檢查及治療,為未來大腸癌精準醫療提供可行的方向。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旋地轉、想吐?天后江蕙也有此困擾! 醫揭眩暈類型
▸運動憂角膜後遺症? 職籃東方譯慷近視雷射選SMART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癌症 大腸癌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