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淹水害「類鼻疽18死」創新高! 醫籲做1事防爆發

愛健康
By Ettoday
發布時間:2024-10-23 11:30:00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24小時最熱

疾管署22日公布,山陀兒颱風後,高雄市新增2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一位80多歲的男性住院不到一週死亡,也是今年颱風後類鼻疽的首例死亡個案。本土類鼻疽今年累計98例、18例死亡,為2001年來最高。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這是淹水造成的疾病。

死亡個案為80多歲男性因有多重慢性病史,常因呼吸困難、肺炎頻繁住院,10月7日再次出現發燒、呼吸喘,就醫住院並採檢,10月13日因肺炎及自身慢性疾病不幸死亡。另一例7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及污水淤泥接觸史,目前仍住院治療中。

蘇一峰醫師在臉書發文表示,「這是淹水造成的疾病,接觸或吸入汙水和淤泥特別危險」。鼻疽伯克氏菌是一種存在於土壤和死水中的環境腐生菌,可以經由割傷傷口直接進入人體或被吸入,高風險對象是糖尿病、肝病與腎病與其他慢性病患者,容易感染成肺炎,細菌在肺部容易化膿把吃破開洞,死亡率一兩成,如果瀰漫性感染死亡率八成,呼籲平常淤泥真的要好好清除,才不會遇到淹水就疾病大爆發。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類鼻疽的感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污水和土壤中的細菌、或颱風後吸入性感染,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高風險族群為有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重症機率較高。

點我加ETtoday好友,接收更多新聞大小事。

ETtoday 颱風 健康 類鼻疽

最新消息

腸病毒疫情異常升溫 克沙奇A6病毒恐引起「脫甲症」

愛健康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4-10-23 15:30:00

疾病管制署(疾管署)22日表示,雖然時序已入秋,但國內腸病毒疫情卻異常升溫,仍處於流行期。根據最新監測資料,上週(第42週)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6,288人,較前一週增加2.1%。目前全國停課班級數達331班,為5年來同期最高,顯示疫情的嚴重性。

24小時最熱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近期流行的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克沙奇A6型。自9月以來,克沙奇A6病毒快速上升,成為第二主要型別。這種病毒除了主要的手足口病症狀外,患者可能會出現大顆水泡、指甲脫落及脫皮等特殊症狀。根據統計,約37%的感染幼童在兩個月內會出現脫甲症,這是因為病毒感染會干擾指甲的生長,且症狀可能在感染後1至2個月才會顯現。

疾管署統計,今年至今確定的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共5例,主要感染克沙奇A2型和克沙奇A10型,且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疾管署呼籲家長們務必注意孩童的健康狀況,特別是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或手腳無力等。

此外,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即具傳染力,並且在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即使痊癒後,病毒仍可隨糞便排出長達8到12週,因此要持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五步驟洗手。此外,使用濃度500ppm的消毒水進行環境清潔也能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疾管署預估,此次疫情可能要到11月中旬才有望脫離流行期,若下一週的就診人次未能持平或下降,則流行期可能延長至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近期鄰近國家的疫情也在上升,尤其是日本和新加坡,家長與教托育機構需加強防範,確保幼童的健康安全。


潭美颱風「發警報機率低」 明暴風圈擴大「北東降雨紫爆」
 

鏡週刊 健康 腸病毒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