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卵巢癌成為女性殺手 基金會攜手藥廠推LINE攻略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9-25 16:15:00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一開始只是躺下摸到肚子有硬塊,我以為只是便祕,也沒有其它不舒服,沒想到竟是卵巢癌第3期……」35歲小庭(化名)回憶確診後,自己上網搜尋了很多資料,看見其他癌友經驗分享卻讓她更添焦慮,雖然醫護人員在治療前期,都會說明治療流程,但是一堆醫學名詞對初診斷的病人來說就像是火星文,常常有聽沒有懂,也讓她十分沮喪……

24小時最熱


卵巢癌不易發現 位居婦癌死亡率前3名


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1年有超過1,500位女性罹患卵巢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第7位,死亡率為女性癌症第8位。台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指出,卵巢癌早期幾無症狀不易發現,因人體腹腔空間大,卵巢約3公分的大小,所以當出現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好等症狀時才會發現,且卵巢癌容易復發、轉移,死亡率位居婦科癌症前3名。


卵巢癌在治療過程中,必須面臨生殖器官是否摘除、以及摘除後發生的更年期問題,提高了女性病友的焦慮感。理解卵巢癌友的需求,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台灣婦癌醫學會、台灣武田藥品、羅氏大藥廠發展專為卵巢癌病友治療而設計的LINE數位工具《卵巢癌攻略》,只須在LINE上加入《卵巢癌攻略》為好友,卵巢癌攻略代言人「酷樂樂(Kuroro)醫師」會一步步帶領病友了解治療路徑及藥品資訊,另外,專為卵巢癌友整理出的「就醫提問單」讓病友勾選出想和醫療團隊討論的問題,幫助初診斷民眾快速掌握必讀、必問資訊,並可記錄下醫療團隊的建議,讓家屬們照護癌友資訊無斷層!


《卵巢癌攻略》助癌友 治療溝通不卡關


39歲卵巢癌1期的小娟(化名)表示,《卵巢癌攻略》會循序漸進引導說明卵巢癌各期別的差異、治療流程、副作用對策等,搭配可愛的圖文方式呈現,接收專業資訊的同時也不會感到生硬,又能輔助理解醫護人員的說明,還可以做文字紀錄,讓初診斷的病友情緒平復許多。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對於零碎、不熟悉且龐大醫療資訊的無所適從,是許多初診斷癌友及家屬共同面臨的困境,因此基金會自2019年起即運用國人最孰悉的LINE,開發不同癌別的攻略,提供正確的治療知識與相關資源,希望讓病友在治療中能「懂看、會問、有資源」。


台灣武田藥品和羅氏大藥廠一直長期關注卵巢癌友在治療期間所遇到的問題,期許透過這一次《卵巢癌攻略》的合作,提供初診斷的癌友及家屬,更多疾病衛教的專業知識,以病人為中心幫助提升知能、讓癌友治療溝通不卡關!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婦人子宮瘜肉與肌瘤阻生育 內視鏡速潔刀除病灶助好孕

NOW健康 癌症 卵巢癌

最新消息

痔瘡雖小卻讓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 專家教你如何預防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9-26 12:30:00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痔瘡是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10人9痔」之說其實並不誇張,根據統計罹患痔瘡機率接近9成。痔瘡症狀千變萬化,較輕微的症狀像是解便時出血、肛門搔癢及異物感,較嚴重時,會讓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甚至影響日常工作與作息。

24小時最熱


痔瘡嚴重無法推回 影響生活品質坐立難安


59歲傅小姐,為痔瘡所苦已多年。這個月以來,症狀益形惡化,幾乎每次排出稍微堅硬的大便,鮮血即會染紅整個馬桶,而且脫出的痔瘡必須用手推回才能恢復原位。這幾天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本來脫出的痔瘡還能用手推回,現在卻推不回去,因脫出的痔瘡而感到疼痛且坐立難安,進而至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亘毅門診求診,經黃醫師診斷傅小姐為第4度混合痔。


黃亘毅醫師說明,因痔瘡已惡化到用手都推不回肛門內表示痔瘡發作情況嚴重,且病人一方面因排便而出血;另一方面因害怕疼痛不敢排便,又造成便祕,更難受的是,肛門口腫脹疼痛、坐立難安,這些情況已符合需要手術治療的要件,建議傅小姐可採手術治療。經入院接受痔瘡切除手術後於第2天出院。經過1個月的休養,傅小姐症狀得到改善,目前並無痔瘡脫出、出血及疼痛的煩惱。


痔瘡形成並非一朝一夕 沒發作時其實大有作用


痔瘡組織其實在人體是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由黏膜下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的平滑肌纖維這3個結構所組成,而痔瘡組織就扮演著「軟墊」,有著緩衝及協助封閉肛門的作用。一般我們所談論的痔瘡,算是已產生症狀的病態痔瘡組織。


痔瘡症狀許多,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者肛門口有疼痛感,大部分的人在察覺到自己可能有痔瘡時,會發現的症狀通常是排便出血或疼痛,不過除了這2個症狀,還有其他可能的症狀要注意: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肛門處有搔癢感和灼熱感、直腸或肛門會觸痛或持續性疼痛、可能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病因來解釋痔瘡的產生,但是推測可能是長時間痔瘡組織腫脹,或壓力改變導致充血血管及肌肉纖維破裂等因素,或是壓力可能造成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擴張。以下為容易發生痔瘡的族群:


1.便祕、腹瀉,不良的排便習慣。
2.熬夜、作息不正常。
3.常久站、久坐、肥胖及懷孕(因腹部壓力增加)。
4.從事激烈運動。
5.愛吃辛辣食物。
6.水分、纖維攝取不足。
7.有潰瘍病史者。
8.酗酒及肝病病人。
9.有吸菸習慣。


痔瘡的嚴重程度 可分為4級


▸第1級:排便時出現少量出血,或伴隨搔癢感與分泌物,痔瘡不脫出肛門。
▸第2級:除出血外,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但便後會自動縮回。
▸第3級:痔瘡持續增大,排便脫出肛門後,必須用手將其推回肛門。
▸第4級:痔瘡長時間脫出,且無法用手推回。


痔瘡手術主要分為非手術療法與手術療法2大類,「非手術療法」針對內痔症狀較輕微的病人,可以採用飲食改善、溫水坐浴、塗抹藥物的方式治療。至於2、3級的內痔也可採用橡皮圈結紮法。「手術療法」較針對痔瘡嚴重脫出、經多次或多種非手術療法但治療效果不彰、合併其他肛門疾病等。不過,非手術治療5年痔瘡復發率高達50%,手術則不到5%。至於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以及適用哪種手術,仍需由專業醫師評估。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預防痔瘡再復發


1.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適當的做收縮和放鬆的提肛動作。
3.勿久蹲、久坐,可定時起身活動。
4.控制體重,避免虛胖增加得到痔瘡的機率。
5.避免熬夜,以及飲酒或辛辣類等刺激食物。
6.多吃高纖蔬果,可使大便鬆軟,預防便祕。


黃亘毅醫師呼籲,痔瘡的症狀多樣,且嚴重程度不一,尤其痔瘡年輕化已出現明顯趨勢,且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快速增加,若一旦發現痔瘡症狀,且持續未改善,切勿聽信偏方亂投藥,也千萬別因為害羞而諱疾忌醫,務必由專業醫師檢查後排除重大疾病可能性,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婦人子宮瘜肉與肌瘤阻生育 內視鏡速潔刀除病灶助好孕

NOW健康 痔瘡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