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名人受梅尼爾氏症所苦 眩暈症分2大類如何分辨?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9-04 13:25:33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媒體人許聖梅曾透露,長期以來受到梅尼爾氏症所苦,發作時不只眩暈耳鳴,還會伴隨嘔吐及單耳聽力下降,她想起有次在採訪現場症狀突然發作,極度不適感讓她趕緊衝去廁所抱著馬桶狂吐,醫師也告訴她,其實每發作1次,就會對內耳組織產生傷害。

24小時最熱


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症容易突然發作,讓人措手不及,只要積極治療,就能降低復發機率。許多梅尼爾氏患者自述在症狀發作時,會感覺眼前景象都在旋轉、走路搖晃不穩,且可能伴隨噁心、想吐,以及耳鳴、甚至聽力時好時壞的症狀。至於眩暈症的成因又可概分為2大類:


1.中樞性眩暈:多與腦部疾病相關,常見為漸進與持續性發作,發作時雖然不會很嚴重,但通常治療上較棘手,因此建議會診腦神經內科。目前只要早期症狀皆可經由檢查及診斷,給予有效的治療。


2.末梢性眩暈:多半是由內耳病症所引起,主要為突發性或漸進性,發作時非常嚴重及恐怖,感覺天旋地轉,如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等,宛如世界末日。症狀雖然容易控制,但也容易復發,病人常生活在恐懼中,不知何時會再發作。因此平時雖無症狀,也必須服藥控制2到3個月,改善內耳生理功能,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


李宏信醫師說明,梅尼爾氏症又稱內耳淋巴水腫,是因為內耳平衡出了問題,由於內耳中的淋巴液積水,加上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血管中累積過多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一旦情緒焦慮、緊張、過勞,以及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等,就容易導致血管過度收縮、血流不順暢,嚴重可能引發組織缺血壞死,內耳神經萎縮的結果,好發於30至50歲,事業正發展有成的中年族群。


李宏信醫師指出,一旦眩暈症緊急發作且症狀嚴重時,通常急性期的治療會以利尿劑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以降低內耳壓力,等到病情穩定下來,再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量,疏通血管,若症狀較嚴重時,可能還得使用止暈藥物,讓病情舒緩。針對長期發作的患者,主要是讓內耳血管擴張及給予神經滋養復活為主,但必須耐心服藥一段時間,讓內耳逐漸恢復達到正常生理功能、且不易復發的目的。


現代人對工作要求效率高,業績壓力大,再加上常熬夜、睡眠品質又差,很可能導致眩暈上身,但有些病人一開始會輕忽,未及時就醫治療,等到發病幾周後才就診,錯過最佳的黃金治療時間,反而使治療期再延長,加重藥物的使用。


耳鳴及眩暈皆為內耳的疾病所引發,耳鳴是天天發作,隨時聽到耳鳴,深受其擾,因此病人都會持續服藥治療,但眩暈的毛病是每個人都有過發作經驗,輕症只要休息一下就好,嚴重者有人掛急診就醫治療馬上就好,眩暈症的特點是常常不斷地復發,病人深受其擾,因為眩暈症發作很快就好,因此不願繼續服藥,其實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是平衡中心,有故障才會發生眩暈,治療眩暈症必須長期服藥一段時間,才能改善內耳生理功能,不再受眩暈困惱,這才是眩暈症之所以被認為容易復發的原因。


罹患眩暈症,治療上必須非常有耐心,應遵照醫囑用藥,才能讓病情穩定。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按時服藥外,必須配合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少吃高油高鹽及辛辣飲食,以免傷害血管;平時應放鬆心情、適時舒壓。此外,當眩暈發作時,應尋找專業醫師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病症。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耳鳴之苦釀割耳悲劇! 梵谷若穿越時空結局可能大不同

NOW健康 梅尼爾氏症 眩暈症

最新消息

打疫苗暈針or過敏性休克?6大方法教你分辨 醫揭「這情況」很要命

愛健康
Ettoday
發布時間:2021-09-04 13:45:00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24小時最熱

隨著新冠疫苗進入大規模施打階段,副作用卻讓不少人感到畏懼。除了接種後要留意身體不適外,注射當下的30分鐘內更要觀察是否有過敏性反應導致休克;同時,也會有人因為緊張等情緒,出現暈針情況。對此,醫師就整理了6大辨別方式,並提醒大家,只要疫苗接種後,30分鐘內一律不能離開休息區,如此一來,不管哪種立即不適,都能隨時得到處置。

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以「你怎麼看出來,是不是在暈針啊?」為題分享,一般民眾沒有被專業訓練過,看到有人打完疫苗倒地當下難免會驚慌害怕。他也藉此分享如何分辨「暈針」或「休克」。醫師指出,打針後有2個常見反應,包括迷走神經反應,也就是暈針,還有過敏反應休克。

黃軒說,前者不會要命,但後者可就「很要命」的。醫師也分享6大觀察方式:

1.時間點

暈針:在針一打下去,患者當場就馬上出現症狀,或者是注射後,請對方休息,但在5分鐘內他忽然就暈倒。

過敏反應(休克):通常在疫苗接種後的5至30分鐘後發生,因此超過5到10分鐘後的休息,若病人忽有症狀出現,所有醫療人員會非常注意,因為這種休克若處理不當,「會很快死亡於現場!」

2.全身性的症狀

暈針:病人打針下,立即告訢你忽冷忽熱、受不了,馬上就會軟趴趴倒下。

過敏反應(休克):黃軒說,自己有遇過類似案例,患者向他表示「有即將死亡的感覺」此時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病人太緊張説的話,「這時,你一定要當真的!」只有當真,此類病人才能有效立即接受到緊急治療。

3.神經系統

暈針:病人會形容,「頭浮浮的、輕輕的、頭暈」,嚴重情況還是會昏厥幾秒或幾分鐘,和過敏反應(休克)的不同之處在於,可能是暫時失去意識,但醒來後一切反應馬上都變好了。

過敏反應(休克):患者可能會快速進入昏迷狀態、意識不清,假設他失去意識,被叫醒或搖醒,反應真的會比打針前更差,「這是一種警訊!」

4.呼吸系統

暈針:黃軒說明,暈針引發的呼吸也許沒有什麼變化,但若伴有焦慮情緒,則會呈現過度換氣狀態,此時血氧濃度大部分是正常的。

過敏反應(休克):由於上呼吸道痙攣,會出現呼吸喘鳴或支氣管嚴重收縮的聲音,此時血氧濃度會呈現低下。

5.心血管系統

暈針:醫師表示,這部分會變化多端,因為昏厥倒地時,可能也會有暫時性的低血壓、心跳變慢,等患者一淸醒,這些跡象立即恢復正常。

過敏反應(休克):黃軒強調,這種病人得小心,因為這是立即變化的重症醫療,即使這些人意識看似恢復了,但會持續呈現低血壓,心跳加快。

6.皮膚系統

暈針:病人打針後,會快速出現臉色蒼白、冒冷汗、皮膚濕黏或冰冷,而這樣皮膚的表現,常常會嚇死周邊的人。

過敏反應(休克):醫師指出,病患呈現的是皮膚上的蕁痲疹會癢、且又潮紅,眼臉水腫,這些變化都和暈針的表現不同。

對於暈針及過敏反應的休克處理方式,黃軒也說明,前者在休息區時要採坐姿或平躺,同時安撫患者情緒,直到意識恢復;後者則需要進行基本的救命術,如:意識呼吸評估,維持呼吸暢通,接著趕緊呼叫急救小組。

不過,出現這兩種情況的族群是否可再接受同樣疫苗的第二劑,黃軒指出,若是暈針是可以的,但過敏反應就不行了。醫師提到,也因為接種者不見得會都出現上述症狀,因此醫護人員會依其臨床經驗進行診斷與相關處置。他提醒,一般民眾也莫太驚慌,以免製造更緊張氣氛給本來就很緊張的暈針者,「只要疫苗接種後,一律30分鐘不能離開休息區,這樣不管哪種立即不適,都會很安全的。」

點我加ETtoday好友,接收更多新聞大小事。

ETtoday 打疫苗 暈針 過敏性休克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