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AZ引發蕁麻疹!中醫紫蘇葉泡澡 緩解症狀暫時止癢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0-30 18:15:00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廖小姐57歲,過去曾有蕁麻疹病史,狀況穩定不需要吃藥,但在打完第1劑AZ疫苗後,當天晚上身體發熱,皮膚開始起一小塊一小塊癢疹,雖已吃了西藥控制,沒吃藥又開始搔癢,反覆1個月仍未痊癒,於是前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經詢問發現,晚上發作較厲害,因此影響睡眠,上班會沒精神,醫師給予科學中藥「小柴胡湯」,並加上中藥即飲包「換膚方3.0」晚餐後服用,1周後夜晚發作頻率下降,可以入睡,之後狀況穩定,可繼續施打第2劑。

24小時最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因新冠肺炎影響,民眾已陸陸續續施打相關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接種部位疼痛、發燒怕冷、關節痠痛,但部分民眾會出現皮膚搔癢,形狀像被蚊子咬過,除了打AZ疫苗發生蕁麻疹,也有碰到打莫德納的民眾同樣有蕁麻疹情況,發生於打疫苗後數小時或幾天後,通常代表身體起了免疫反應可對抗病毒,並非是對疫苗過敏,但是影響生活作息,仍須就醫治療。


謝旭東指出,蕁麻疹在中醫有「風疹」、「水疥」之稱,原因與風邪有關,因為風邪的特性是來去無蹤,一下子癢這邊,一下子癢那邊,打疫苗後有的人發生全身不定處搔癢,癢後病灶處恢復正常,如同受風邪一樣,「換膚方3.0」中的荊芥、防風是祛風邪要藥,現代藥理研究,具有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減緩蕁麻疹發作時的腫脹及搔癢感,還有黃芩這味藥,能調控身體免疫,降低身體發炎,搭配小柴胡湯疏風清熱,因此能有效控制打疫苗後的蕁麻疹搔癢。


謝旭東建議,若是打完疫苗後30分鐘內發生呼吸會喘、嘔吐、嚴重性蕁麻疹,表示對此種疫苗過敏,下次打第2劑時可替換他種類型疫苗,若是打完後數小時或是幾天後,而發生局部搔癢的蕁麻疹,則可經過治療後,下次施打相同疫苗。 若蕁麻疹搔癢發作時,可以用紫蘇葉泡澡暫時止癢,使用方法如下:


▸材料:30克的紫蘇葉。


▸做法:可將1公升的水煮開後,加入紫蘇葉,再用文火煮10分鐘後關火,等藥液放涼後,加入略涼的泡澡水內。


▸注意事項:若泡澡水過熱,反而泡澡後可能讓蕁麻疹搔癢發作,紫蘇葉的功效能夠將體表的風邪給帶出體外,但若嚴重時有呼吸困難,仍建議盡早就醫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季節溼疹反覆發作! 肝功能不佳恐增加治療困難度
▸開學視力檢查近視度數暴增 疫情期間用眼習慣改變惹禍

疫苗 NOW健康 中醫 AZ 蕁麻疹 紫蘇葉 泡澡

最新消息

乳癌年輕化,每37分鐘就1位確診!5招聰明飲食遠離肥胖、吃出抗癌力

愛健康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10-31 08:30:00

乳癌是女性殺手!根據衛福部調查資料顯示,乳癌為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發生高峰年齡落在45-69歲且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診斷出1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而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值得注意的是,體位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營養師分享5招聰明飲食方法,包括吃高纖、優蛋白等,教大家遠離肥胖、吃出抗癌力!

24小時最熱

三高、肥胖者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柯曉彤提醒民眾,受到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影響,高油、高糖、高鹽飲食充斥於生活中,『靠吃舒壓』、『無肉不歡』等狀況普遍,若長期飲食不忌口加上缺乏運動,肥胖必定會伴隨發生,造成體內脂肪堆積、身體慢性發炎,久而久之,三高疾病隨之而來,更可能誘發乳癌發生。

研究顯示,體位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當婦女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37%;缺乏身體活動者亦有較高罹癌風險;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20~40%。

5招飲食秘訣遠離肥胖、吃出抗癌力

柯曉彤營養師指出,乳癌防治飲食原則包括,均衡健康飲食、控制飲食分量、限制酒精攝取,以下提供5招秘訣遠離肥胖、吃出抗癌力:

1.吃高纖:全穀雜糧及新鮮蔬果富含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亦可獲得多種植化素,增加抗癌力。

2.優蛋白:低脂的雞肉及海鮮、適量大豆及其製品攝取,可減少脂肪攝取及紅肉攝取頻率、降低致癌風險。

3.用好油:無調味堅果、橄欖油、苦茶油等皆是良好油脂來源,可增加體內Omega-3比例,有助於減低體內發炎反應,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罹病風險。

4.少高脂:紅肉、豬油、牛油、炸物、奶油及其製品等食材,相對高脂且油脂組成飽和脂肪酸比例高,易造成身體發炎、引起心血管疾病且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酸,更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因此建議減少食用頻率,多選擇水煮、烤滷、清蒸、涼拌等烹調方式的料理。

5.拒酒精:酒類為許多疾病危險因子,且研究指出過量飲酒者,得到乳癌的機會則為不喝酒者的1.61倍,因此建議應限制,甚至避免有酒精攝取。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具家族史(一等親中有小於50歲者罹患乳癌)、初經早於11歲、54歲後停經、未曾生育或35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後天危險因子則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

每年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癌症關懷基金會提醒護乳健康應該從「均衡飲食、健康體位、規律運動、拒絕菸酒」建立正確健康生活做起。柯曉彤營養師提醒,超過1/3乳癌是可以預防,健康生活型態是關鍵,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乳癌風險外,更應該遠離菸、酒等危險因子、定期檢查、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才是預防乳癌不二法門。

40歲以下乳房組織密度較高!建議:乳房超音波及早揪出乳癌
乳癌不能拖!她照顧癱瘓夫,一拖乳房腫瘤長成10公分!
避免乳癌患者等待煎熬,中醫大推出「一站式乳癌篩檢診斷

妞新聞 肥胖 乳癌 衛福部 華人健康網 聰明飲食 抗癌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