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打從一出生人就開始呼吸到離開那天,每天吸氣吐氣其實相當不簡單,因為它必須動用到身體許多肌肉協助胸腔的擴張與縮小。對長期藉由呼吸器維生的病患來說,很有可能因為缺乏反覆訓練,就「忘記」怎麼呼吸了。事實上,即便在使用呼吸器的當下,也記得要透過身體不斷地訓練,才能漸漸恢復自主呼吸能力。
24小時最熱
吸與呼交替間肌肉扮演重要角色 藉由腹式呼吸來練習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北醫附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施崇鴻表示,呼吸會用到身體許多肌肉,吸氣時橫隔肌擴張,外肋間肌也會出力,讓胸腔打開吸入空氣;吐氣(呼氣)時,會用到內肋間肌、腹外斜肌、腹橫肌、腹直肌,當呼吸功能不佳時就要訓練這些肌肉的強度。
施崇鴻接著說,腹式呼吸是比較好的練習方式,吸氣時肚子會感覺到漲大,吐氣時肚子會感覺到縮小,特別在呼吸鍛鍊時,吐氣要慢且平緩。可以想像自己在游泳時,在水裡慢慢吐氣,覺得氣快不夠時把頭抬出水面,快速大吸一口氣。在呼吸物理治療裡常見的吸氣閥式呼吸訓練器,就是採取類似原理。
呼吸困難又不運動陷入惡性循環 使用呼吸器也要訓練肌肉
施崇鴻強調,即便因肺部疾病住院的患者,也應該多多活動。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最好都能稍微活動,像是坐在病床上活動,每天坐起2至3次,把雙腿垂出床邊,下床站起或是原地踏步、行走都是很好的練習。
施崇鴻補充,規律運動與訓練能夠維持呼吸所需肌肉強度,也能讓氣管擴張,幫助纖毛推送黏液運送量增加,就算是病人也應在專業醫療評估下,保持一定活動,如果覺得因病呼吸困難就不運動,肌肉會更加萎縮,呼吸也更困難,漸漸演變成惡性循環,所以持續訓練很重要。
運用專門器材進行呼吸訓練 年長者更需每天練習
施崇鴻表示,呼吸物理治療常見的「吸氣閥式呼吸訓練器」,就是先將其調整到適合的強度,接著咬住咬嘴後,採取快吸慢吐方式,吐氣要緩且平穩。施崇鴻說,規律有氧運動也非常重要,建議每周能夠2至5次,每次20至60分鐘,運動強度在最大功率60%,讓大肌肉群都能活動到,像是慢跑、健走、跳繩這些運動都很好。
施崇鴻補充,對於年長者來說,「三球式呼吸訓練器」也是非常好的訓練工具,嘴巴咬著連接管呼吸,吸氣時讓訓練器內3顆球飄起,當肺部吸飽氣稍微憋住,清醒時每小時至少做6至10次,通常可以在5分鐘內做完。施崇鴻補充,自己90多歲的母親,每天能夠連續做100下以上,長輩們也不妨試試。
更多NOW健康報導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大腸癌病逝 「腸」保健康5技巧
▸B型肝炎多數無症狀 長期反覆發炎恐肝硬化、肝癌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