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換季之後,身體的大小毛病接踵而來嗎?別說你啦,儂編也是,這都是隨著日照減短與氣溫、濕度降低伴隨而來的困擾,我們首要的工作就是針對這些環境改變,對症下藥!以下 5 個常見的「秋冬換季健康問題」請一定要注意,原因在哪、如何解決就讓儂編告訴你。
延伸閱讀:秋冬養生「補冬」怎麼補?4重點掌握:「四神湯」最適合大眾體質,感冒、消化不良當心越補越壞!
1. 短暫「季節性憂鬱」很正常
季節性憂鬱(SAD)又稱為「冬季憂鬱症」(Winter depression),顧名思義,是冬季好發的情緒失調。主要的原因是秋冬日照量減少,影響體內血清素平衡,與褪黑激素分泌過剩。若連續兩年同一時間發生和結束頻繁的憂鬱症狀,就可被診斷為季節性憂鬱症;它屬於憂鬱症的其中一種,大部分症狀與之重疊,還另有以下 4 個可能特定症狀:
- 1. 總是睡過頭,覺得嗜睡
- 2. 暴飲暴食,增加對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渴望,尤其是甜食和澱粉類食物
- 3. 體重增加
- 4. 社交退縮,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避免社交接觸
若每年都復發 4-5 個月,建議尋求醫療協助。但在一般情況下,秋冬換季有短暫的情緒憂鬱是很正常的。要注意多運動、曬太陽並補充維生素 D ,有助於調節情緒;憂鬱之下的暴飲暴食更要節制,大量澱粉、甜食等高熱量食物對心理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秋冬「季節性憂鬱」怎麼辦?注意4種症狀、女性4倍風險,利用「這些方法」補充維生素D!
2. 秋冬「皮膚乾癢」,保養產品要選對
秋冬皮膚乾癢是一大問題!秋冬氣溫、濕度都較低,造成皮膚出油量及含水量減少,容易導致皮膚乾裂、刺痛,甚至引發慢性發炎。此季節重要的保養步驟就是「保濕」,建議選擇弱酸性、非皂類的清潔產品,避免水溫太熱或泡澡、淋浴過久,並在洗完澡擦半乾以後就可以塗抹保濕性高的產品。
也要注意,冬天紫外線中的 UVA 穿透力較強,陽光會破壞真皮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造成皮膚變黑甚至提早老化,記得秋冬戶外仍得注意防曬,選用防曬係數至少 SPF15 以上的產品。
延伸閱讀:換季皮膚癢、過敏?秋冬保養重點「避開3大地雷區」,水嫩透亮肌手到擒來
3. 「心血管疾病」是頭號殺手
心血管疾病其實離我們非常近,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將心血管疾病列為全球死亡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 1,710 萬人死亡,占全球總死亡人數 31%;衛生福利部 107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 24 分鐘就有 1 人死於心臟病!
除三高慢性病控制、飲食生活習慣正常外,秋冬要注意極熱極冷的氣溫變化,國民健康署建議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在「清晨 5 到 6 時,晚上 8 到 9 時」的時段要特別注意,這二個時間氣溫低、視線差,外出一定要添加衣物,或等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起床前,記得先將保暖衣物放在床邊,起床時動作放慢、注意保暖。
4. 秋冬空氣差,敏感族群要注意!
每到這個季節,空氣品質就容易變差,這與台灣西半部在秋冬時常處於背風面有關,使得汙染物容易積累、PM2.5 濃度總是偏高。可能導致敏感族群眼痛、咳嗽或喉嚨痛,患有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人與氣喘者,也要多留意刺激物的影響。
可多利用「PM2.5 全台即時概況」網站,查看所在城市的空氣品質狀態,國建署也建議應適當關閉門窗減少 PM2.5 暴露、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現在出門戴口罩是標準配備,回到家請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
5. 秋冬易「便祕」,不是錯覺
「天氣冷容易便祕」不是你的錯覺,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原因有跡可循,且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沒妥善照顧就會降低換季保護力。秋冬便祕的主要原因有 4 個:天冷活動量減少、排汗量減少(喝水量不足)、暖爐時間用太久(加速體液散失)、食慾大增重口味食物吃太多──請對這些原因作改善!
多喝水外,也要多補充天然纖維(如蔬果)、好油脂(堅果、魚油、橄欖油等)、好菌食物(如優酪乳),可以讓胃腸更順暢。若有便秘的情況,營養師建議要少吃瀉藥或依賴性輔助品,太過依賴輔助品,反而容易造成惡性循環。如果便秘問題真的太嚴重,仍需儘速就醫並會診營養師共同找出原因。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全球資訊網〈秋冬皮膚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