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天使占總出生人口1.02% 居家照護計畫助早療介入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1-15 22:30:00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民國109年出生通報統計,我國出生數為16萬2,455人,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的新生兒,占總出生人口的10.16%(1萬6,517人),約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體重過輕,而低於1,500公克的新生兒,占總出生人口的1.02%(1,664人)。這些體重低或極低的新生兒(俗稱巴掌天使)因心肺等器官發展未完全成熟,也是神經動作發展、心智評估異常的高危險群,必須配合專業醫護團隊定期追蹤,以期能及早發現、及時轉診,達到早期介入醫療或療育效益。

24小時最熱


巴掌雙胞胎照顧難度高 返家才是挑戰的開始


雙胞胎兄妹小勗和小語才26週就迫不急待來到這個世界,小勗出生體重1,029克,小語僅931克,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終於可以出院了。由於吞嚥與呼吸的協調動作還不完善,喝奶時必須使用氧氣機及血氧機監測,餵奶時也常發生溢奶情形,導致無法呼吸造成臉部發黑,讓媽媽覺得很緊張與挫折。甚至,在回診的路途上就怕孩子沒有呼吸,或是血氧過低,半小時的路程像一世紀這麼久。


每次看到寶寶喝奶時這麼辛苦,內心覺得不捨自責,也不知道餵奶、拍嗝、睡覺的姿勢是否正確,人也變的容易焦慮與不安,所幸醫院告知將提供專業人員居家訪視服務,也提供電話諮詢,無論早晚都有專人可以接聽並給予指導。


疫情趨緩後,醫院的個案管理師也會做家庭訪視,現場親自指導並與媽媽經驗交流後,心裡更加踏實。以小語睡覺容易驚慌為例,經由個管師現場指導,才知道寶寶的睡姿可以怎麼調整,兼顧頭型、避免溢奶的危險外,寶寶更有安全感,相對睡眠更安穩,這絕對是家庭訪視的實質功用之一。醫院也提供服務專線,碰到問題可以直接撥打詢問,對雙胞巴掌天使的新手爸媽而言,真的有實質幫助。


政府與醫護專業攜手 降低失能和死亡風險


為了提供早產兒的家庭支持,降低失能及死亡的風險,國民健康署於今(110)年辦理「低(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試辦計畫」,結合醫療院所建立低(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模式,提供主動、可近、專業且有品質的居家照護服務。


收案對象以極低出生體重兒(<1,500公克),及低出生體重兒(1,500至2,500公克)伴有合併症或攜帶管路及儀器者為主,自出院後追蹤至矯正年齡2歲,提供居家照護、訪視及專線諮詢等衛教指導服務。並充分整合與運用在地資源,結合地方政府衛生局及早產兒診治醫院建置轉介追蹤、失聯個案及特殊情形通報等標準作業流程,必要時連結社會安全網資源進行橫向合作。


今年共邀請5縣市共5家大型醫院(馬偕兒童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加入試辦計畫,過程中提供了許多專業建議及流程修正,為明(111)年度擴大辦理的重要參考依據。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每個孩子都是寶,近年的試辦計畫獲得試辦醫院及家長們的正向支持,期待明年度能夠推廣至全國符合服務條件的醫療院所,透過政府與醫護專業攜手,協助父母和家庭共同照護低(極低)出生體重兒,使其健康成長。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全台瞬間降溫「冷吱吱」 乾癬病友別急著進補以免復發

NOW健康 巴掌天使 居家照護

最新消息

全台瞬間降溫「冷吱吱」 乾癬病友別急著進補以免復發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1-16 09:15:00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新一波東北季風報到,全台瞬間降溫「冷吱吱」,又遇到冬季第1個節氣「立冬」,許多民眾紛紛開始食補養生,但對乾癬患者病友來說,正面臨皮膚增生、脫屑、搔癢問題不斷。中醫師鄭愛蓮表示,乾癬是所有皮膚問題之中,最難治癒的免疫系統疾病,想要治療它,就得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只要遵照醫囑、耐心接受治療,仍有機會康復。

24小時最熱


乾癬源於免疫系統異常 作息紊亂、燥熱食物皆是致病因子之一


乾癬又稱為銀屑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鄭愛蓮解釋,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自動抵禦外來物的侵襲,倘若人體的免疫系統運作異常,免疫細胞無法分辨自己的細胞和外來物,便會開始攻擊自體組織和器官,產生免疫系統不平衡的疾病,而乾癬就是表現在皮膚症狀的自體免疫疾病。表皮因被自體細胞攻擊而不斷受傷、增生,因此產生皮膚變厚、脫屑、乾癢等症狀。


鄭愛蓮指出,產生乾癬的原因包含遺傳、生活環境溼冷、作息不正常、長期習慣吃生冷食物或暴飲暴食、產後婦女或生過大病後體質變差……等,以致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 相較於溼疹,乾癬所需的治療時間會更長,且冬天溼冷的天氣更易使免疫力低下,若患者此時因天冷而進補,吃太燥熱的食物如薑母鴨、燒酒雞、麻辣鍋等,更容易加重乾癬病情。


乾癬治療期長 中醫調養仍應配合環境作息改善


一般而言,初期罹患乾癬的病人會先尋求皮膚科的治療,採用光照療法、類固醇藥物治療等,鄭愛蓮臨床觀察到,會選擇前來中醫求診的患者,多數是經歷過上述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希望能改以中醫調理體內代謝問題,以求從根本改善。


鄭愛蓮說明,中醫診斷時,首先會把脈來找出患者的五臟六腑哪些部分出問題,搭配問診方式了解患者平時的作息與飲食,藉此調整用藥比例,讓患者同時內服中藥、外擦中藥材萃取的藥膏於患部,須定期回診調理至少約1至3年才能康復。


乾癬患者生活習慣影響治療 良好醫病溝通有助病情改善


而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對於治療相當重要,鄭愛蓮就舉例,1名乾癬患者的職業為護理人員,該患者因工作需要日夜輪班,每次只要輪到夜班,患者的乾癬症狀就會惡化,此時醫病溝通就相當重要。治療期間,患者會先告知接下來輪到夜班,讓醫師調整用藥比例,幫助患者更能控制病情。最後再經1年多的治療後,該患者已較能適應工作輪替、季節變化,症狀也有所好轉,脫屑情形最先改善,接著乾癢頻率降低,皮膚增生症狀減輕,最後只剩泛紅部分需調理。


鄭愛蓮提醒,乾癬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難免受到環境、氣候、飲食、作息及壓力等因素影響,病情時好時壞,不過只要持續並按時服藥、擦藥,避免熬夜、禁吃生冷、燥熱和辛辣的食物、酒精等,補充足夠水分,1天只能喝250c.c.的飲料,天冷時若想進補,應挑選較溫和的排骨湯、雞湯。有任何不確定的飲食,都應先和醫師討論。耐心接受治療後,再遇到冷氣團報到也不怕乾癬發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壺腹癌逝 出現3大症狀快做胃鏡檢查

NOW健康 銀屑病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