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導演楊力州最新紀錄片《愛別離苦》即將於明(2/18)日上映。一反過去較常拍攝以男性為主體的紀錄形式,這次楊力州的鏡頭轉向了女性,從一條地圖上不存在的神秘巷弄開始,訴說六位女性的人生故事。
24小時最熱
位於桃園龍潭的「菱潭街」,原只是一條夾在兩棟建築物之間的無名暗巷,過去曾是一條市場街,卻因為失火而荒廢,成為當地人避而遠之的治安死角。在一位返鄉青年的重建下,這條街轉身一變,成為社區創生的基地,在地復甦的特色小店陸續開張,但小店內也各藏著私密心事:背負家族支離破碎命運的女子、獨立書店的女同志伴侶、因過往傷害受困的菜攤老闆娘、在洗衣店打工的鋼琴老師、與兒子被迫分離的年輕媽媽、以及即將居家生產的創作歌手。她們在滿身傷痕之後,不約而同的來到這條街,開設一方小店,與其說是營生,其實更像是棲身,在這充滿人情味的街區,順勢而充滿韌性地生活著,期待苦盡而後甘來。
▲菱潭街從一個老廢市場,改造成新創市集
《愛別離苦》片名源自佛經的人間八苦,最為人知的就是「生、老、病、死」四苦,第五種就是「愛別離苦」,即與所愛之人別離之苦。導演取此片名也有巧思,如果在四個字中間加一個逗號,就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讀與詮釋,不同的詮釋卻都又能與影片相契合。楊力州說,「片名的意義,希望能留給觀眾自己體悟,當每個人懷抱著不同的心情來看電影,感受也會不同」。
楊力州原本來到這條街的機緣,是因為認識了返鄉青年智宇,對於一條「沒有名字」的街道,對他來說非常有魅力,便開始記錄起在街區生活的人們,但對於社區營造或青創議題,他卻沒有什麼興趣,於是過程中曾一度停拍,只是依舊對這條街道和人們念念不忘,似乎就是這莫名的「召喚」,又讓他重新拿起攝影機回到這裡。
▲《愛別離苦》導演楊力州
而讓導演決定將鏡頭轉向記錄女性故事的關鍵因素,則是從開設獨立書店的女同志伴侶陳喵和家華開始。陳喵是職業軍人,家華也有正職工作,兩人卻選擇在一個政治光譜很「藍」的地方,開設一家很「綠」的獨立書店,如此具有勇氣的事蹟引起了他的興趣。某天,家華的媽媽突然很嚴肅地問楊力州:「導演,你會不會覺得我女兒不正常?」這句話擊中了他,再加上楊力州過去在南極拍攝的時候經歷了好友陳俊志導演過世的打擊,讓他對於同志與性別議題,似乎有種「不得不」的使命感,於是從女同志到其他的女性,一個接一個收攏到鏡頭中,降低片中的男性比例,而成為了一部「很女性」的紀錄片。
▲在桃園龍潭神祕街道經營獨立書店的女同志伴侶陳喵與家華
楊力州說,拍攝的這幾位女性所遭遇到的困難,對他來說任何一個都巨大到可能將他擊垮,但這些女性都這樣撐過來了,讓他不得不佩服這些女性的堅韌。例如片中占比最大的女性MOMO,生長在極端重男輕女的家族中,因性別而被家中長輩漠視、被男性同輩歧視,甚至被當作是老鼠一般的存在,她哽咽地說著:「他們經過我們女生身邊,還會吐口水,這邊的長輩都是這樣。」而後,「爸媽不在了,家就沒了」,家族的分崩離析,讓她必須化眼淚為力量,在這條街重新站起來,還得一肩扛起照顧親人的責任。
▲受到男尊女卑傳統所束縛的MOMO
母親的角色也是片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個販賣手工香皂的年輕女性佩佩,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因離婚而被迫與孩子分離,多年來,她只能憑藉著虛構的記憶作為撐下去的動力而重新站起來;另一位客家創作歌手鈺渟則是即將居家生產,成為一位母親。
▲在菱潭街製作手工皂的佩佩
▲居家生產的客家創作歌手鈺渟
而最讓楊力州印象深刻的,則是外表看起來酷酷的、甚至有點「江湖味」的菜攤老闆娘淇姊,她自己在街上也開設了一間販賣各種小物飾品的小店,與冷豔的形象充滿反差。她原本總是冷冷地旁觀導演拍攝其他人,直到有一天,她終於卸下心防,與導演訴說過去曾被熟人長輩性侵的往事,因為這樣的傷害,讓她必須武裝自己,而在訪談過程中,似乎也漸漸從被困住幾十年的心牢中解放。
▲外表冷豔的淇姐,店內佈滿蕾絲小物,充滿反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