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後怎麼吃?3道幫助輕症者加速康復的食譜建議來了!

愛健康
By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發布時間:2022-04-14 21:00:00

Covid-19新冠疫情擴大,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由於Omicron症狀程度較以輕症為主,故「輕症居家照護」已成為未來方向,今日推薦居家3道健康食譜,可幫助輕症確診者加速康復,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

24小時最熱

根據

「得了Omicron怎麼辦?營養師曝『輕症居家照護SOP』加速康復 當心8徵兆」

該篇文章內容,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輕症確診者應特別注意營養,補充身體不足的營養素,有助於減輕不適症狀,特別是以健康植物性食物,建議可採用地中海飲食法,能夠有效避免變成重症的風險。

延伸閱讀:

地中海飲食法

Mediterranean Diet

的吃法是在每一餐都盡量要有

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全穀物、橄欖油和香料;而魚類和海鮮每週至少吃2次;適量的吃雞肉、鴨肉、鵝肉等家禽類,以及蛋、奶酪和乳酪;減少攝取紅肉及甜食;脂肪以橄欖油為主要來源。

以下為美麗佳人推薦的3道幫助輕症者加速康復的食譜:

第1

道:香煎低脂檸檬魚

/食材清單/

多利魚150克、檸檬一顆、調醬:料理米酒+醬油+蠔油+胡椒粉+黑胡椒粉+檸檬汁

烹飪步驟:

1多利魚洗凈切塊用料理米酒、醬油、蠔油、胡椒粉、黑胡椒粉和檸檬汁醃半小時。

2檸檬切片去籽。

3多利魚用廚房紙去除多餘水分。

4小火熱油放巴沙魚煎至兩面焦黃,放檸檬片後再煎一分鐘,魚肉熟透入味即可。

延伸閱讀:

第2道:時蔬燉雞煲

/

食材清單/

雞腿四隻、馬鈴薯一顆、胡蘿蔔2/3根、香菇4-5朵,洋蔥半顆、青椒、小辣辣、蒜瓣

烹飪步驟:

先製作調味醬:運用兩匙醬油、一匙料理米酒、一匙醬油膏、一匙辣椒醬、一匙蠔油和一小半匙味精、以及一匙零卡的糖和少許鹽、黑胡椒等等調和在一起。

1.雞塊冷水下鍋,加蔥段、薑片、料理米酒一起汆燙。

2.倒入胡蘿蔔、鈴薯、香菇,再倒入之前調好的醬汁和兩碗左右的開水,燉個30分鐘左右。(燉到馬鈴薯軟爛就ok了)

3.端出鍋前再倒入洋蔥、青椒、小辣椒、蒜瓣,然後燉個5分鐘左右,稍微收汁就完成了。

延伸閱讀:

第3道:蛋香馬鈴薯泥沙拉

/

食材清單/

馬鈴薯2顆,水煮雞蛋2顆,玉米粒,胡蘿蔔,豌豆,洋蔥半顆,鮮蝦5-6隻,脫脂牛奶2匙,沙拉醬少許,鹽,料理米酒,黑胡椒粉粒

烹飪步驟:

1.將玉米粒,胡蘿蔔和豌豆放入水中煮熟撈出,洋蔥切碎放鹽半茶匙,黑胡椒粒醃製一會兒,把蝦子拿出來去殼去蝦線,加入料理米酒半匙,黑胡椒粒醃製一會兒,然後煮熟。

2.馬鈴薯去皮上鍋蒸熟,壓碎放入牛奶混合均勻,加入所有的蔬菜和蝦子,掰開水煮蛋,擠入點沙拉醬混合均勻就可以了!

Tips:也可以加黃瓜、花椰菜等一些低脂健康的蔬菜,趕緊來試試吧!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確診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輕症 加速康復 食譜建議

最新消息

「台灣社交距離APP」怎麼用? QA整理包幫你1次上手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04-15 13:00:00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日前指揮官陳時中拋出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的構思,讓這個曾於2021年掀起安裝熱潮的APP,再次受到討論。同時很多網友抱怨現有的防疫政策「實聯制」很麻煩,效果不彰,甚至因近期本土疫情險峻,擴大匡列,導致更多人開始避掃實聯制,以免受到影響。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近期頻在記者會上推廣社交距離APP,14日更請觀眾,看到朋友除了問他「疫苗打了沒」以外,要多問一句「台灣社交距離APP裝了沒?」強調愈多人安裝,愈有效。究竟這是什麼?該怎麼用?以下由《NOW健康》為您解答。

24小時最熱


Q1:什麼是台灣社交距離APP?


A:「台灣社交距離 APP」是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為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的防疫APP,以保護隱私且尊重使用者意願為最高原則,無須註冊,也不會上傳任何個人資料,其建置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與確診者接觸情形,降低疫情傳播。


Q2:這APP是怎麼運作的?


A:APP主要透過藍牙比對你與身邊的人之距離,並記錄最近 14 天內的接觸史。大家於外出活動時可能會接觸不特定風險人群,而這些接觸到的風險人群,如果有人後來確診 COVID-19,APP可輔助於第一時間通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之人員,發掘可能的風險個案。 如果你符合告警條件(曾與確診者於2公尺內接觸2分鐘以上)的用戶手持裝置會出現APP告警畫面,並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報。


Q3:這樣是否代表我去了哪裡,這個APP全知道?


A:該APP使用藍牙比對與他人的距離,並記錄14天內的比對紀錄,不會記錄足跡。


Q4:如何啟動通知?


A:只要開啟畫面後確認下面的按鍵顯示已開啟即可(預設為開啟)。


▲下載時預設「接觸通知功能」,打開藍牙就能偵測距離。(圖/截取自「台灣社交距離 APP」


Q5:所有的功能有哪些?


A:包含「首頁動態畫面」及「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等部分,「首頁動態畫面」為方便用戶確認APP是否正常運作;「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則由衛生單位通知確診民眾操作APP以取得驗證碼後,由系統上傳其隨機ID及活動區間資料。用戶之APP每15分鐘會產生1個隨機ID,並利用藍牙訊號記錄曾接觸的隨機ID,APP每日比對確診者上傳的隨機ID,一般民眾僅需開啟藍芽功能,如經配對出曾與確診者有接觸紀錄,APP便會發出警告通知以提醒用戶,達到實聯通知之效果。


Q6:為什麼畫面只會顯示「比對無接觸」?


A:代表你近期沒有曾經與確診者相處過。


Q7:如果接到通知怎麼辦?


A:收到通知,表示您曾經和確診者在近距離範圍內,不代表確診。當事人應注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若出現疑似症狀時亦請主動回報,打1922尋求協助,並戴上口罩並依指示儘速就醫,另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等,以提供及時診斷通報。 在未解除示警訊息之前,每隔4小時會告警一次;若須提前解除告警,可於每日上午9點至下午8點撥打02-23922094協助辦理。


Q8:裝了社交距離APP為什麼可以放心呢?


A:實際上,社交距離APP才能幫助自己更了解與確診者的距離!以阿妹演唱會為例,如果1位搖滾區的歌迷是確診者,那麼針對該歌迷周圍2公尺內且共處2分鐘以上的人,其社交距離APP便會提出警示;相反的離他好幾公尺遠的看台區聽眾,因感染風險低,就不會收到通知。衛生單位也能夠做到精準匡列較為密切之接觸者。若僅看足跡,即便足跡重疊,也很難了解自己與確診者的距離。


Q9:安裝之後,會不會特別耗電?


A:該APP需要開啟藍牙才可使用,耗電量就是開藍牙的耗電量。


Q10:如何讓APP發揮最大效用?


A:雖不少人覺得這APP永遠沒出現與比對無接觸不同的訊息,以為沒有用。事實上,要多數人都有使用,才能發揮最大效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下載量大約為600萬人,需要達到1200萬人下載,才有較明顯的效果。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每4名眼疾患者就有1人乾眼症 專家提解方改善不適
▸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懶人包 怎麼用 台灣社交距離APP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