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是拖延到最後嗎?職能治療師8種「拖延腦」類型分析:讓你提升大腦醒度,做事效率高人一等!

愛健康
By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2-06-28 14:00:00

多數人面對困難的事情都會先擺一邊,或是想得太多下不了手,結果什麼都沒做又感到罪惡,「拖延」的習慣在這之中悄悄生根。過去我們總以為這是因為意志不堅的個性,但在《告別拖延腦》書中,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表示拖延的原因是「大腦警醒度」不平衡而非一種性格,更針對不同類型的「拖延腦」規劃了簡單的小實驗,以行動改變大腦的思維、進而告別拖延,讓我們一起找出自己屬於哪種類型,並試著提高做事效率吧!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拖延症」該如何改善?95%大學生有拖延症,5個妙招輕鬆解決,請告訴自己「開始了會更容易」!

  1. 1.有太多事要做而拖延

  2. source:FB@高寶書版

「待辦清單腦」的人習慣列出一長串待辦事項,讓要做的事情堆積如山,雖然知道自己要做,卻因為事情太多、覺得有壓力而拖延。建議可以從反省每次的待辦清單開始,不讓同樣的項目出現在下個清單上,而是讓它成為順手就能做的事,促進自己的行為改變,讓每次的待辦事項越來越少,這才是清單正確的用法。

延伸閱讀:遠端工作難適應?5步驟提升工作效率一點也不難,建立開工儀式、練習「自我覺察」,卡關時請主動求救

  1. 2.難以堅持只做一件事

  2. source:FB@高寶書版

「脫軌腦」的特徵是這個想做、那個也想做三心二意什麼都做不好,對抗誘惑固然難,但我們可以培養一些習慣,像是不要頻繁地確認手機訊息,以自己的工作為主體,工作時就把社群通知關掉,設置一個沒有干擾的環境,在注意力快要渙散時,也建議起來動一動增加多巴胺,多巴胺能屏蔽其他感覺資訊,讓人集中精神。

延伸閱讀:職場遇到「被動式攻擊」該如何應對?學會了這些破解技巧,面對心機腹黑、酸言酸語也不怕

  1. 3.怕自己做不好而拖延

  2. source:FB@高寶書版

花大把時間摸索適合的做法,接收過多不確定的資訊,導致大腦無法計畫具體化行動,小心謹慎的人容易成為「說明書腦」。但其實大腦是以行動獲得的感覺來修正下個行動、推動進步,你可以試著去想,行為沒有成功或失敗,而是為了下個最佳行動做準備,改變你對沒做好事情的態度,漸漸就不會再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

  1. 4.壓線前一刻才有動力

  2. source:FB@高寶書版

「鬥士腦」的特徵是曾有成功趕上死線的經驗,所以會覺得還有時間而拖延,這些人在截止日前會因為交感神經過度高漲,讓人以為這個狀態是順利進展,但如果我們比預期的時間早完成工作,對大腦來說會是一種意想不到的獎勵,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將回報的感受強化,每一次都嘗試提前完成工作,長久下來就能更快、有效率地行動。

  1. 5.沒人督促就開始懶散

  2. source:FB@高寶書版

只要旁邊的人開始廢,你就會跟著廢,這就是「摸魚腦」類型,這是因為大腦有個鏡像神經元網絡,讓你看見別人的動作後、將其原封不動地在腦中重現,工作習慣仰賴別人的行動和目光,堅持就會變得不容易,但若讓自己承擔有共同目標的工作,讓你經常會需要思考自己的進度,就能持續發揮穩定的表現。

  1. 6.顧做一件事拖到下件事

  2. source:FB@高寶書版

「專注腦」會在眾多事情中只專做一件事而拖到下件事,建議這類型可以做好時間規劃,寫下每件事的開始與完成時間,提醒自己還有下一件事情要做不能過多著墨這件事,此外也可以嘗試「交錯學習」的科學方式,雖然可能會因為全神貫注而不想被打斷,但事實上在做到一半時,與人討論或報告進度是可以創造學習多樣性的,也可以避免繼續用沒效率的方式做事情。

  1. 7.沒有獎勵就不想做事

  2. source:FB@高寶書版

「獎勵腦」的人會在一開始就想到完成後的獎勵,但開始做了之後、感受不到樂趣就會開始拖延,多巴胺會在工作完成時釋放讓大腦感覺愉悅,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獎勵,其釋放率就會變成零,讓你比達到目標前更低落,所以要先客觀地思考報酬、不要掉入預期外獎勵的陷阱相當重要。

  1. 8.就是完全不想努力

  2. source:FB@高寶書版

如果每天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很快就會接受自己很廢這件事,科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這種人則是「愛睏腦」,我們可以透過細分事件的課題,從一次只滿足一項開始,像是以時間為課題,規定自己5分鐘內要做完,就不必考慮作業品質,但做完了仍會感覺到開心,不會有什都沒做的罪惡感,只要慢慢增加課題難度累積進度,就能逐漸進步,與廢廢的自己告別。

【資料來源】

書名:《告別拖延腦》

作者:菅源洋平

Bella儂儂 拖延症 工作 提高效率

最新消息

7月1日口罩繼續戴! 這4大族群後天開始可追打第4劑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06-29 08:25:3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因境外移入的Omicron新變異株BA.4及BA.5病例數增加,口罩禁令將延續到7月底。同時考量特定人士容易接觸高風險族群者,接種第4劑的範圍擴大至: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這些人可依照自身意願接種「第2劑追加劑」,也就是一般人稱呼的第4劑。

24小時最熱


防疫政策延續 7月仍要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宣布,考量境外移入Omicron BA.4及BA.5病例數持續增加,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7月1日起維持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7月1日起維持現行防疫措施。(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像是唱歌,維持戴口罩。不過特定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這些狀況是:室內外從事運動、拍攝個人、團體照。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或是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同時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最後,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防疫措施大致上與現在相同。(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第4劑接種範圍擴大 有需要者可自行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6月22日到6月28日的境外移入病例新增502例,較前1週上升28%。而國內也持續檢出感染BA.4及BA.5等變異株之境外移入病例,且因應國際趨勢,已逐步放寬入境檢疫措施;為再提升相關工作人員免疫保護力,降低新型變異株衝擊,經綜合評估近期疫情狀況,將於7月1日起,提供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與意願後,接種第2次追加劑。


指揮中心指出,本次開放對象係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6月27日專家會議決議「為降低邊境逐步開放後,新型變異株對於國內防疫之衝擊,且目前國內仍處社區流行階段,建議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與意願後,接種第2次追加劑;前述對象經評估自身風險後有意願接種,建議與第一次追加劑間隔5個月以上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依先前造冊估算的這4類相關人員,已接種第1次追加劑人數約32.4萬人,其中6月30日前符合接種間隔5個月者計27.4萬人,這些人已於1月31日前接種第一次追加劑。


▲指揮中心宣布7月1日起,將把航空機組員等4大族群將列入第4劑接種對象。(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身處「滑時代」eye健康要顧好! 10大眼疾你中幾項?
▸「豆腐」都是黃豆製成? 市售2款豆腐並非黃豆家族!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疫情 防疫 新冠 第4劑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