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可以喝幾杯咖啡?營養師曝「咖啡因過量8大警訊」!不一定提神,還可能越喝越累

愛健康
By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1-04-13 09:19:26

許多人一早先一杯咖啡,今天才算正式開始;然後下午喝再一杯提神,否則不能好好工作。你有想過自己是否有「咖啡因過量」的問題嗎?或者懷疑自己「咖啡因成癮」?營養師高敏敏近期分享了「咖啡因過量8大警訊」,以及「要注意減少攝取咖啡因的7種人」,協助我們省視自己平常喝咖啡的習慣,儂編也帶各位來討論一下何謂咖啡因成癮──你真的有「成癮」嗎?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喝咖啡也要看時機點?咖啡狂必收!喝對時間連「黑眼圈、浮腫眼袋」都有救

一天幾杯咖啡才正確?

source:Burst@Pexels

高敏敏表示成人的每日建議咖啡因攝取量為巧克力、可樂、提神飲料等也都含有咖啡因,也是會有攝取過量的情況喔!

延伸閱讀:咖啡根本是健康聖品! 10項喝咖啡的好處通通告訴你,預防老化、燃燒脂肪通通沒問題

8大警訊,你的咖啡因過量了!

source:Carolina Heza@unsplashPixabay@Pexels

那麼攝取咖啡因過量,身體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營養師高敏敏列出了「8大警訊」提供給我們參考。

1.焦慮焦躁: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的腺苷受體,以及刺激腎上腺分泌,會導致焦慮、緊張,而已經容易出現壓力和焦慮的人,可能會因為咖啡因而使症狀更嚴重。

2.越喝越累:過量咖啡易導致身體過於興奮,自然因缺氧而感到更加疲累。

3.失眠:咖啡因會導致神經系統過度興奮。

4.心悸、心跳砰砰跳:過量的咖啡因會導致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引起精神緊張。

5.頭痛:咖啡因是中樞神經的興奮劑,會導致血管收縮。

6.胃痛:咖啡因容易刺激胃酸分泌。

7.頻尿:咖啡因會幫助利尿、加重頻尿。

8.腹瀉: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若在空腹狀態下飲用,易刺激腸胃。

延伸閱讀:睡不好怎麼辦?睡前避開這7種食物,「喝酒」不一定會讓你好睡,青花椰菜 、芹菜會讓你腹脹

這7種人要注意減量!

source:Kaboompics .com@Pexels

營養師高敏敏接著提醒,以下這些人應注意減量咖啡: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腸胃疾病、長期失眠者、孕婦、孩童、骨質疏鬆者。攝取過多咖啡因對心臟及胃腸疾病的壞處,在上面的「8大警訊」就有提到,至於孕婦,曾有研究顯示孕婦喝咖啡可能使胎兒的體重過輕,所以每日攝取量最好能減個一半;12歲以下的孩童飲用咖啡因飲料,恐會有礙營養吸收、干擾睡眠、影響情緒與學習能力;咖啡因也被認為會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所以本身若有骨質疏鬆症狀,也應減少攝取。

延伸閱讀:女性補鐵也要補鈣!年過50骨質疏鬆是男性5倍,營養師推薦「補鈣蔬菜Top15」

我「咖啡成癮」了嗎?──怎麼戒咖啡?

source:Bianca Gasparoto@Pexels

若長時間、每天都有攝取咖啡因的習慣,一般來說突然停止就會有戒斷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頭痛、易怒、憂鬱等。其實嚴格來說這也不算是「成癮」,應該算是一種「依賴」,咖啡因至今都仍未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納入為成癮物質,且比起酒精、尼古丁或其他藥物,咖啡因的所謂「戒斷症狀」也只能算是微乎其微。若有心想要減少對咖啡因的依賴,通常只須循序漸進慢慢降低攝取量,例如從每天兩杯改為一杯、美式咖啡改綠茶、綠茶改豆漿,通常最後就能成功地「戒咖啡」;或是稍微忍耐一下不舒服,直接強制停用2到9天,身體也會適應無咖啡因的狀態。建議各位不要單靠咖啡因來提神,好精神應該先從養成好作息、均衡飲食做起!

延伸閱讀:你害怕咖啡成癮症嗎?7種「提神食物」比咖啡更健康更持久

最新消息

逆轉糖尿病前期,糖尿病麥擱來!研究:每天吃6克肉桂,有效控制血糖、血脂

愛健康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04-13 14:35:00

糖尿病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有前奏的,要小心糖尿病前期找上門!如果能在糖尿病前期即控制好血糖,就能遠離糖尿病。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在食物中添加一點肉桂,不但能增添風味,且低熱量不怕胖,除此之外,肉桂還有一項驚人的功用,它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以預防變成第2型糖尿病;至於已經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也有降血脂的效果,因此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24小時最熱

source:pexels

糖尿病前期是第2型糖尿病的前奏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超過正常值,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階段。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對糖尿病前期的定義,是指患者在一夜禁食後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或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另外,根據美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指出,糖尿病前期的狀況常見,狀態可以持續多年,卻沒有明顯的症狀,有超過84%的患者的不知道自己正處於危險之中。

第2型糖尿病最令人擔心引起併發症!

如果空腹血糖值為126 mg / dL或更高,則意味著已經患有第2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最令人擔心會有併發症,例如:腎功能衰竭、失明、心臟病、中風,以及對人體大血管和小血管的損害,因為這些併發症而死亡的人數,依據107年衛福部所統計的10大死因中竟然位居第5位。除此之外,第2型糖尿病還可能導致男女性功能障礙,以及腿、腳和腳趾的神經損傷,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導致截肢。

為了避免糖尿病前期患者淪為第2型糖尿病,進而造成健康的危害,近來有國外學者發現,透過每天適度食用適量的肉桂,有助預防或延遲糖尿病前期。

美國研究:適量肉桂可能降低發展成第2型糖尿病風險

source:pexels

根據《CNN》報導,一項來自美國波士頓喬斯林糖尿病中心內分泌科,並由Dr. Giulio Romeo羅密歐醫生及其團隊針對51名符合糖尿病前期患者所進行的研究發現,肉桂可能可以控制血糖,並可能減緩變成2型糖尿病。該研究後來發表在具有公信力的《內分泌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 JES)上。

研究是採雙盲方式進行,將符合糖尿病前期的人隨機分成兩組,每天分別攝取3次500毫克的肉桂或安慰劑,在12週後,測定兩組受試者的空腹血糖,發現對於患有糖尿病前期的個體,攝取肉桂的受試者的空腹血糖保持穩定,而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的空腹血糖則有升高趨勢。

Dr. Giulio Romeo羅密歐醫師表示,這項為期12週的研究表明,在飲食中加入肉桂,對保持糖尿病前期參與者具有血糖水平穩定的作用。不排除在未來進行更長時間,以及更大規模的研究,以證實肉桂是否確實對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惡化成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正向相關影響。

由於考量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能因為有服用降血糖藥物,而可能影響研究的結果,於是Dr. Giulio Romeo羅密歐醫師和韓國的一組研究人員決定專門針對尚未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再進行一次研究。排除藥物的干擾後,發現服用肉桂後的組別,其血糖較低,且恢復正常值的速度較快。

適量攝取肉桂,也有助於降低第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

source:pexels

除了血糖之外,血脂的控制對於健康也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控制好血脂,血管內壁會累積脂肪,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讓自己如同背上一顆不定時炸彈!除了對第2型糖尿病有控制血糖的好處,另外一項研究也發現對第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降血脂的效果。

此項研究是將60名受試者,包括30例男性和30例女性,隨機分為六組。攝取肉桂40天以觀察其平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組1、2和組3分別每天攝取1克、3克或6克肉桂,並給組4、5和組6給予安慰劑膠囊。40天後,攝取肉桂的組別在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LDL膽固醇這三項指標都降低了,分別降低了18–29%、23–30%和7–27%。總膽固醇也下降了12–26%,而安慰劑組則未見明顯變化,HDL膽固醇的變化也不明顯。

每天攝取肉桂,不宜超過6克

source:pexels

儘管國外研究顯示,肉桂在控制血糖、血脂的效果不錯,但是食物都不宜攝取過量。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建議肉桂攝取量為每天6克,大約是1湯匙的量。但是要小心,不要在食物或膠囊中食用過多。

雖然外電研究發現,適量肉桂能輔助控制血糖、血脂,但是預防糖尿病不能只靠食用肉桂,應該要多從日常生活落實控糖的要訣,才是預防提早成為糖尿病前期,甚至惡化為2型糖尿病的關鍵。根據衛福部國健署針對糖尿病高危險群,有以下5點提醒

1.定期檢查血糖、血壓、血脂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血糖值應低於100mg/dL為正常;血壓應低於120/80 mmHg;正常的血脂診斷標準有以下幾個指標,分別為總膽固醇應小於200,三酸甘油酯小於150,低密度脂蛋白(LDL)小於100,高密度脂蛋白(HDL)女性大於50,男性大於40。

2.保持固定運動

1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約30分鐘(最好60-90分為佳),並持之以恆。

3.落實均衡健康飲食

日常飲食宜採取低油、低鹽、低糖、高纖原則,維持均衡適量且定時的飲食,盡量選擇海鮮和雞肉類。

4.維持理想體重

肥胖是罹患第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因子,當體重減輕,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就會改善,因此,維持理想體重是遠離糖尿病最重要的方法。正常的BMI值為18.5-23.9,理想的BMI值為22(BMI值= kg/m2)。

5.戒除菸酒,紓解壓力

常有民眾會藉著吸菸紓解壓力,但是香菸裡的尼古丁會抑制胰島素分泌,造成血糖升高;(連動壓力)而長期壓力下,身體也會分泌壓力賀爾蒙,妨礙胰島素正常運作,導致血糖不穩,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因此,應尋求更健康且正確的方式紓解壓力,如運動、諮商等。

6. 紓解壓力

長期壓力下,身體也會分泌壓力賀爾蒙,妨礙胰島素正常運作,導致血糖不穩,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因此,應尋求更健康且正確的方式紓解壓力,如運動、心理諮商等。

糖尿病前期第一警訊:胰島素升高!黃耆、陳皮茶飲控血糖逆轉

連吹蠟燭都困難?小心孩子有糖尿病前兆!

糖尿病前期血糖偏高,代謝已異常!控糖飲食「1少2多」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