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大吃後總是被滿滿罪惡感淹沒?網友祭出10大補救大法 放縱吃喝沒在怕!

愛健康
By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發布時間:2022-09-02 21:30:35

大餐後該怎麼補救?

24小時最熱

隨著中秋佳節的到來,公司、客戶、親友都會以團圓之名送出月餅,大小聚餐烤肉更是一攤接著一攤~

各種大小聚餐馬拉松,再加上總是吃不完還一直增加的月餅,就可以預知吃完後會給腸胃帶來多大的負擔…大吃大喝後換來的是滿滿罪惡感還有抗議的腸胃跟堵堵的肚肚……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不放縱一下說得過去嗎?今天就跟著《DailyView網路溫度計》一起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看看中秋假期放縱吃過後,有哪些補救方法能讓身體啟動好的代謝,讓你放縱吃喝完,不必罪惡感纏身!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No.1 用好「菌」啟動好的代謝循環

大家應該都有經驗,中秋大吃大喝過後很容易覺得肚子堵堵不舒服~而且除了腸胃負擔外,心理上也充滿著放縱後帶來的罪惡感!

想要亡羊補牢,許多網友大推就是要「補充好菌」,但面對百百種充滿「菌」的產品,要如何挑好菌呢?其實最簡單挑好菌的方式,就是「選擇擁有國家認證的產品」,代表產品有被國家嚴格把關,且驗證過安全又有效。讓真正有效的好菌幫助改善腸胃問題,使腸胃更順暢,幫身體啟動好的代謝循環。

大吃大喝後休息一下,不妨來杯優酪乳,為身體順暢清場吧~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No.2 跟著老師動次動 站起來拉拉筋吧!

大吃大喝過完節之後,除了幫腸胃補充纖維質、好菌,啟動好的代謝循環之外,「運動」其實就是最直接的補救方法啦!

想拯救卡卡的肚子別偷懶,從現在開始拒絕當發懶的沙發馬鈴薯。如果不喜歡汗流浹背運動,不妨從困難度低的方法開始,像是回家時多走幾步路消耗卡路里;有消化困擾的網友也分享「可以睡前拉筋伸展,很有效!而且晚上睡得更好」。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No.3 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

「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這個基礎健康知識,老人小孩不分年紀通通都知道,但你真的做到了嗎?

成人每日建議飲用「體重kgX(30~35)」的水量,尤其夏天炎熱難耐,如果水沒喝夠的話不止會口乾舌燥,甚至還容易感到肚子餓吃進更多熱量,也會讓消化卡卡不順暢,根本是百害而無一利啊!

說到這邊,你還不趕快檢查一下今天的水量喝夠了沒?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No.4 Give me酵素救救我

除了優酪乳、優格等富含好菌的食品之外,酵素也是人們腸胃不順暢時很常被聯想到幫手之一。而酵素最大的功能就是「幫助食物分解」,適合飲食不規律、不愛吃蔬菜的人或是大餐之後使用,把我們吃進肚子的食物分解成小分子,提供消化幫助。

但是,有一點愛注意餒!酵素並不是什麼腸胃神話,建議還是要遵循專家指示,千萬不要藉著「神拉」來消除罪惡感阿~~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No.5 按摩鬆一下

你也覺得吃完月餅、烤肉,應付完大小聚餐之後,在肚子被食物填滿飽到不行時,來一場按摩是生活最高享受嗎?如果你這麼想的話就大錯特錯啦!

雖然餐後適當按摩可以督促被食物擠滿的腸胃動起來,但時機可是有所講究的,最好要在飯後間隔半小時以上才比較恰當;如果是飯後馬上就按摩反而會影響消化,讓原本就堵得慌的肚肚更加難受,有經驗的網友也表示「以為吃完飯按摩對消化有幫助,結果反而更堵」。

image source:Pexels

No.6 中秋節不賞月?快去散步走一走

中秋聚餐一攤接一攤,酒足飯飽後,吃撐的肚子不是胃不舒服就是脹氣,罪惡感也跟著油然而生,讓許多人後悔哀嘆「連假聚會瘦了荷包又漲了小腹,太虧了啦!」。

要想不花一毛錢用最簡單的方法拯救這項窘境,散步大概是最適合你的方法了。揪同事、親友一起在月下走走欣賞夜景、增進感情,還能消耗能量,同時向腸胃發出「該工作囉」的訊號,簡直太划算啦!

image source:Pexels

No.7 切切!來杯無糖茶去油解膩

飯後來一杯無糖茶去油解膩是許多現代人的習慣,甚至因為它幾乎無熱量又不似開水一般淡而無味,有許多網友表示「我把無糖茶當水喝」,以此作為攝取水分的方法,其中又以綠茶最受到大眾喜愛。

不過,雖然綠茶被認為含有豐富蛋白質及兒茶素可以幫助消化,但要在餐後1~2小時飲用才不會造成反效果。另外,國健署提醒,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攝取過多反而加速體內水分的流失,還是要適量飲用喔!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No.8 聰明吃水果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對身體好處多多,尤其台灣水果盛產,因此大家習慣飯後來點新鮮水果幫助消食,為一餐畫下完美句號。

雖然益處相較壞處多,但吃水果也得「聰明吃」,首先要好好控制份量且食用「原型」不要榨成汁,才能避免在大餐後又攝取過多熱量和精製糖,讓塞滿食物的腸道工作得更辛苦了。

另外,有控制飲食需求的人也可以在飯前吃水果增加飽足感,減少正餐攝取。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No.9 喝杯清爽的水果醋

台灣夏天一路熱到中秋,高溫燥熱的天氣裡來杯清涼酸口的水果醋,簡直是最佳消暑神器。飯前喝清涼開胃,飯後喝也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幫助腸胃動起來。

不過要注意空腹喝醋容易傷胃甚至造成胃食道逆流,腸胃敏感或服用特定西藥的人,喝醋前最好也先諮詢醫師,避免加重身體負擔、造成不適,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No.10 都市傳說:去知名美妝店、文青書店逛一趟

你也常常在美妝店和書店逛著逛著就想上大號嗎?「每逛必上廁所」的都市傳說在網友之間流傳,據說強大效力堪比早餐店奶茶,幾乎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樣的情況又被稱為「青木麻里子現象」,可能是紙張和墨水的味道,或是書店書架間的窄小空間帶給人壓迫感,進而促成便意。有趣的傳聞讓網友高度共鳴,直呼「係金欸!」、「真的每去必拉,超級有效」、「腸胃卡住的時候就要去逛一下,馬上順暢」。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1年8月8日至2022年8月7日,共1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中秋聚餐大吃大喝後的補救法』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本篇分析報告使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健康 烤肉 中秋烤肉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最新消息

【全文】早覺醫療爆千億商機 電子台廠搶當AI健康算命師

愛健康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2-09-03 10:58:59

正當全球科技業因升息、烏俄戰爭放緩投資腳步,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卻在7月砸下39億美元(約新台幣1,182億元)收購擁有近77萬名會員的醫療保健公司One Medical,這樁亞馬遜史上第三大、溢價高達近77%的收購案引起各界熱烈討論,彰顯亞馬遜對早覺醫療(Earlier Medicine)的企圖心。

24小時最熱

本刊調查,在AI(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助攻下,涵蓋早期預防、檢測與診斷等早覺醫療商機將突破千億新台幣,除國際科技巨擘爭相卡位,電子台廠也不落人後,在既有智慧醫療版圖再闢新藍海。

人往往都是生了大病才領悟—最難買的不是藥,而是「早知道」。知名英文教學網紅阿滴自爆花了1年治療憂鬱症;資深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直腸癌癌逝前已接受超過70次化療;除此之外,謝祖武、唐從聖等多位藝人均曾為失智症家人所苦。小小的網紅與演藝圈,彷彿就是台灣社會的縮影。

針對個人 AI算病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曾在70歲許願,希望讓AI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隨著科技的進步,或許有機會達成。

而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棘手的疾病,已可運用大數據精算風險,如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曾在70歲許下的願望:「希望讓AI無時無刻掌握自己的健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教授李友專表示,用AI算病,不但將成醫療結合科技新顯學,更是降低醫療成本的方法之一。

「早覺醫療跟預防醫學的概念並不一樣,前者更針對個人;後者比較類似族群普篩,著重公共衛生。」談起早覺醫療,2018年起就積極鼓吹的李友專語帶嚴謹向本刊解釋。

" src=

李友專舉例,若一名乳癌患者想知道自己的存活率,當醫生告知國人5年平均存活率約6成,「這數字其實沒太大意義,因為她的年齡、罹患原因,都不見得是相關數據所設定的主角。」

簡而言之,早覺醫療係依靠個人化資料與好的演算法來完成,當每個人的健康數據輸入到系統,可以找到「更屬於自己」與群體相比的風險區,才能更精準地從早期預防、早期偵測做到早期診斷。

李友專特別提到,AI運用在醫療已經多年,全球新創以往多重視醫療後期的精準治療,例如病理影像導入AI提供精準判斷,但現已逐漸往前期的精準預防投入,連科技大廠也慢慢靠攏。

亞馬遜以39億美元、溢價近77%,收購擁有近77萬名會員的One Medical,彰顯布局早覺醫療市場之企圖。(翻攝One Medical臉書)

像Microsoft Cloud for Healthcare,就是微軟利用雲端服務從治療、照護到個人預防來發展醫療生態系;谷歌(Google)旗下的Google Health,其最終目標也是要利用精準的數據透過AI診斷個人健康。

今年7月,亞馬遜以39億美元收購美國醫療保健公司One Medical,由於這家公司去年營收僅4.93億美元,亞馬遜卻願意以溢價77%買下;業界人士認為,One Medical背後近77萬筆的會員數據是寶貴金礦,未來,亞馬遜或許更想透過醫療保健服務的過程累積大量問診數據,發展早覺醫療的相關服務。

台廠部署 海外取證

宏智生醫的「八通道腦波AI檢測系統」硬體先後在FDA及TFDA取證成功,可說是早覺醫療產業的台灣之光。圖為宏智生醫創辦人,劉益宏。

據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最新報告指出,全球AI應用醫療診斷的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逼近99.4億美元(約新台幣2,982億元),10年期間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3.7%,主因就是AI的普及加上網際網路助攻。

" src=

不讓國際科技巨擘專美於前,台灣電子大廠這幾年也積極部署早覺醫療,像鴻海旗下的鴻準,今年就大量招募醫療人才瞄準大健康產業。廣達也分別投資雲象、長佳智能,以AI結合影像預判疾病。其餘像華碩、仁寶、佳世達、宏碁、緯創等廠商,也陸續加入戰場;其中,有些業者更已完成海外取證,取得進軍國際入場券。

仁寶持股近9成的宏智生醫,可說是早覺醫療產業的台灣之光,公司自主研發的「八通道腦波AI檢測系統」,解決了長期以來憂鬱症只能靠量表與主觀問診的痛點。

宏智的AI軟體係自行開發,而硬體已在前年底與去年3月分別取得美國FDA及台灣TFDA上市許可。創辦人劉益宏自豪地告訴本刊,「全世界目前還沒有一個從硬體到軟體(End to End)完全自主的腦波輔助診斷系統。

目前也是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的劉益宏,早在10多年前就投入腦波對疾病的早篩研究,他透露,一開始在實驗室階段也是買現成腦波儀來拼裝軟體,然而,「腦波訊號不像磁振造影(MRI)或斷層掃描(CT)是很標準的影像,不同的腦波儀,資料長相會不一樣,不但易被硬體綁死,也只能專注在某一個疾病開發,因此研究成果不具公信力。」

台灣電子大廠近年積極部署早覺醫療,如廣達就分別投資雲象、長佳智能,藉此加入戰場。

2018年,劉益宏透過某筆電品牌大廠高階主管居中牽線,與仁寶一拍即合。「我們非常仰賴仁寶,腦波儀能在成立2年內就拿到許可,全靠仁寶醫材強力支援。」說這句話的是宏智技術長翁昌新,過去在英特爾負責AI平台業務的他,在台大學長劉益宏招攬下加入宏智。翁昌新特別向本刊強調,宏智的演算數據乃是自台大、北榮與長庚三家醫學中心4院區共500位受試者的腦波資料彙整而成,跨院區的收集,更具判斷意義。

判讀準度 高達8成

三總精神科主任張勳安(左)表示,宏智系統只需2分鐘便能得知病患腦部海馬迴、前額葉活動狀況。

劉益宏認為,台灣電子業製造頂尖、醫療水準世界等級,是智慧醫療很好的研發與測試場域。為了提高國際能見度,宏智與國內醫學中心的8位主任級醫師合作,去年底將500位受試者數據成果發表在知名的Biosensors期刊,高達近8成的判讀準確率,因比傳統臨床診斷率7成還高,而備受矚目。

內湖三總精神科主任張勳安向本刊透露,宏智的系統只需2分鐘便能得知病人的腦部海馬迴、前額葉活動是否異常,提升患者服從性;不久前才因這套系統,成功讓一名40多歲婦人接受治療,數據呈現她腦波壓力在高風險區,自評量表卻無異狀,結果顯示是臨床上病識感最低、最壓抑的微笑性憂鬱症。

為進一步拉高競爭門檻,接下來宏智將力拚軟體取證,憂鬱症今年底將向TFDA提出查驗登記申請;此外,針對已投入5年、準確率高達9成的失智症前期認知障礙(MCI)的腦波檢測系統,也將加速推動查驗登記,希望趕在今年底前申請。

眼底照相 精準篩檢

佳世達旗下的明達醫學,憑著自行開發的眼底照相機獲Google旗下Verily等AI業者青睞,拓展全球市場有成。

有別於宏智,佳世達轉投資的明達醫學,則是憑著自行開發的眼底照相機獲得Verily等專注於醫療科技領域的AI業者青睞,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科疾病,提供精準預防與篩檢。

談起為何被Google母公司Alphabet 旗下的Verily相中,明達董事長王威一邊請同仁示範自家儀器一邊向本刊說明,比起傳統檢測儀器得用手動對焦,明達的眼底照相機待眼睛瞄準鏡頭後便能自動對焦,精準完成影像追蹤與擷取,更適合導入AI應用。

王威指出,AI應用於眼疾的早覺醫療,與眼底照相機是很熱門的搭配,國際大公司都很積極,因病人資料有跨國界隱私保護問題,明達也樂見與在地AI業者合作,共同拓展市場。

Verily之外,王威透露,寶島眼鏡在大陸布建的視光中心,也引進明達的眼底照相機,並與當地AI影像辨識業者Airdoc結合。此外,明達也與美國Retina與印度Artelus二家AI公司合作服務當地市場。去年底,更獲得宏碁旗下宏碁智醫在AI眼科軟體的搭配,同時瞄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軍台灣與東南亞。

" src=

德國蔡司(Zeiss)、日本佳能(Canon)與中國拓普康(Topcon)約掌握全球眼底相機6成以上市場,明達眼底照相機以自有品牌Crystalvue銷售全球,7、8年下來,目前全球市占率約6至7%。

王威豪氣地說,別小看這6到7%,到目前為止,台灣沒有一家醫材廠商在全球單一醫療產品市占率突破5%。未來,隨著AI快速發展,明達市占率將往1成挑戰。

「眼睛是人體血管密度最高的器官之一,透過AI,除了可以提早診斷糖尿病、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目前利用視網膜AI,還可預測心臟、心血管等疾病。」王威表示,像Google及其他研究機構,已針對這些疾病發表過相關論文,意味眼科在早覺醫療的前景樂觀。

醫療手錶 準確取勝

繼蘋果、三星之後,華碩耕耘8年的智慧手錶在心電圖應用也獲得TFDA認證,正式從消費電子轉型醫材。(翻攝自Asus VivoWatch臉書)

曾是驅動IC大廠瑞鼎執行長的王威,呼籲台灣同業投入智慧醫材,不要落入消費市場思維,得朝高單價、高技術障礙開發產品,才能塑造競爭力。

王威的看法,正是華碩要走的路。繼蘋果(Apple)、三星(Samsung)智慧手錶在美國FDA取證後,日前,華碩健康穿戴手錶VivoWatch也對外發表國內首款獲TFDA認證的心電圖應用軟體。對此,業界正面解讀,認為國內廠商多年來在醫療級穿戴裝置幾乎無斬獲,此次華碩在國內取證,總算跨出第一步。

專家指出,早覺醫療並非完全得結合AI,但無論硬體或AI軟體,唯有取得醫材證明才能真正打開市場。

華碩健康裝置企劃部經理賴政宇向本刊表示,這款醫療級智慧手錶取證進度看似慢,但這塊市場並不是只比速度,還有準確性。該心電圖軟體經臨床測試,產品靈敏度達95.2%,符合AHA、ACC、HRS等心電圖醫材國際標準規範,接下來將往美國FDA申請叩關,追趕蘋果、三星。

除健康穿戴手錶,華碩也透過轉投資超象、愛因斯坦人工智慧深化早覺醫療布局。「以超象的無線手持超音波為例,該產品大幅提高就診便利性,有利更多民眾提早接受診斷。」賴政宇說明。

專家指出,早覺醫療並非完全得結合AI,若能在醫療程序的改善具破壞式創新,也是一種實現。台灣電子業擅長硬體製造,相信還有更多幫助早覺醫療落地的產品與服務可大展長才;但無論硬體還是AI軟體,唯有取得醫材證明,才能打開真正市場。

【全文】全球首枚3D列印火箭將升空 台廠先蹲後跳搶30兆商機

【全文】坐上國際牌桌 台灣CDMO廠準備賺四方財

鏡週刊 早覺醫療 千億商機 電子台廠 AI健康 算命師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