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到!慎防心血管未爆彈 2大族群保暖工作不馬虎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12-01 21:30:00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根據中央央氣象局指出,近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氣溫驟降,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慢性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量測血壓、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從頭到腳的保暖,更是馬虎不得,外出時,要穿戴帽子、口罩、手套、保暖衣物、襪子及鞋子等保暖物品,避免氣溫的差異可能促發心血管或中風的風險。

24小時最熱


▸1.暖心護身


起床時,請先在床上動一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再慢慢坐起來,馬上添加外套保暖,下床時,雙手扶好並確認雙腳踩穩地板,再進行每日的日常作息;不能因為天氣冷而將室內門窗緊閉,建議適度開窗,保持空氣的流通。


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更是不能輕忽,以洋蔥式的穿衣原則,既能保暖又穿脫方便;晨間運動時,要充分的熱身,溫和且循序漸進的方式,活絡身體,達到運動的目的;此外,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建議喝溫開水來補充身體所需的水份。


▸2.泡湯注意


天冷想泡湯,應注意幾個重點:飯後2小時泡湯較適合、水溫不超過40度、泡湯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不單獨泡湯等;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慢性病患者、心血管患者等),不宜泡湯或泡澡。


▸3.規律服藥


環境溫度的改變,還是要遵照醫囑規律服務,妥善控制病情,若是三高患者或心血管患者,都要量測血壓、血糖等,不要自己增減藥物或停藥,造成嚴重的後果;再者,外出要隨身帶著健保卡與藥物,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更應隨身攜帶。


▸4.注意徵兆


溫差大,腦中風的風險隨之增加,若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症狀,可能是中風的徵兆,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當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不論是中風或心臟急性發作狀況,應儘速撥打119送醫,把握急救黃金期。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好發小兒腸胃炎 孩子上吐下瀉補充運動飲料有效?
▸停經婦女陰道微出血以為回春? 健檢意外發現1癌上身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心血管 中風

最新消息

冬日進補這樣吃少負擔!營養師提點4關鍵:鍋類選瘦肉去浮油、搭配中藥材緩解手腳冰冷

愛健康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2-12-02 19:30:00

立冬之後,許多人會以食補來提升身體的禦寒能力,像是吃羊肉爐、薑母鴨、藥膳鍋,但就怕沒溫補強身,反而越補越胖。想要低負擔的進補,營養師欣儀就分享了進補養生的4個關鍵:以優質蛋白質與脂肪為能量來源、攝取足夠的鐵質保暖、料理適量搭配中藥材,攝取高CP值的營養素,不僅提升防護力也不容易發胖。

24小時最熱

source:欣儀的營養聊天室

1.鍋物選瘦肉去浮油

source:Getty Images

由於人體缺乏鐵質時比較怕冷,因此建議補充以紅肉為主的羊肉爐、藥燉排骨或薑母鴨,紅肉的動物性來源鐵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但相對的飽和脂肪酸也較高,建議吃之前撈掉火鍋上層的浮油,並選擇瘦肉、避免吃動物皮,再增加蔬菜或菇類等高纖食材,就能有效幫助減輕身體負擔。素食者,則可選黑豆、黃豆製品攝取蛋白質,從綠葉蔬菜、全穀類等食材來獲取植物性鐵質。

2.攝取優質脂肪酸

source:Getty Images

脂肪是人體重要的能量和維持體溫的來源,但攝取過多動物油及飽和脂肪酸卻會影響體態和血脂肪,建議有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者可改吃堅果,或是烹調時使用橄欖油、亞麻仁油等植物油,多攝取ω-3與ω-9脂肪酸,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預防身體發炎並維護心血管健康。每日補充一湯匙的堅果,平衡體內脂肪酸的比例,以降低身體負擔。

  1. 3.適量養生中藥材

source:Getty Images

容易手腳冰冷的朋友,可搭配適當的中藥材食用:當歸、紅棗、枸杞特別適合冬天容易怕冷,臉色蒼白無光澤且容易貧倦者食用。而辛香料:薑、蒜等則能幫助暖活身體。特殊體質或有慢性病者,較建議先尋求中醫師開立適合自己的溫補藥材,才不會補錯方向。

4.適當運動保持身體靈活

source:Getty Images

除了食補,也可以透過運動保持身體靈活,維持肌肉量、幫助身體代謝正常,讓血液循環變好、維持體溫的能力更好,因此規律的運動在寒冷的冬天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提醒,如果有慢性病、三高或正值感冒或發炎時期,食補過頭可能反造成身體負擔,要記得詢問醫師並選擇適合自己的食材,適量攝取才能吃得健康又沒負擔。

source:欣儀的營養聊天室

營養師 健康 飲食 營養Bella儂儂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