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有苦說不出的病 醫推29題自我檢測「纖維肌痛症」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12-08 19:30:00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明明這裡痛、那裡痛,痛到生不如死,連拿起手機都沒有力氣,有時腦霧,記憶力差、無法集中精神,又常常全身僵硬、睡不著、情緒莫名低落,但不管是做抽血、影像檢查,都找不出自己身體疼痛的原因,導致常被誤會是無病呻吟,沒病裝病想偷懶,家人也很難理解,且因不知道要如何照顧而有挫折感,這是「纖維肌痛症」病友經常面臨的困境。

24小時最熱


▲台大醫院麻醉部孫維仁教授表示,纖維肌痛症並不是絕症,好好控制病情,也有機會生活得與一般人一樣。(攝影/詹舒婷)


「纖維肌痛症」查不出生理異常 看不見的隱形疼痛飽受誤解


台灣纖維肌痛症盛行率約5.8%,約130萬人為之所苦。台大醫院麻醉部孫維仁教授表示,疼痛門診早期看的疼痛是一些比較具體的疼痛,例如:癌痛。但後來發現有一群慢性疼痛的病友,即不是晚期癌症,也不是風濕免疫的發炎疼痛,做各種檢查也找不出什麼具體的蛛絲馬跡。


而這群病友總是在精神科、復健科、免疫風濕科、神經科、疼痛科間徘徊,一直到國際間逐漸有共識,整理出清楚的診斷標準,也開始出現有效的藥物,「纖維肌痛症」才真正被認定是疾病。


▲台灣疼痛醫學會林至芃理事長分享,面對纖維肌痛症需要有教育、心理、藥物、健身四大支柱,病友要對纖維肌痛症有正確的認知,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因此多管齊下才能得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攝影/詹舒婷)


台灣疼痛醫學會林至芃理事長分享,纖維肌痛症的核心症狀是廣泛性疼痛,這些病友的中樞神經系統,會把一般人不會引發疼痛的訊息異常放大,可能會感受到劇烈、無法忍受的疼痛。而且這些廣泛性的疼痛,在全身的很多部位都有可能發生,像是出現腹痛去看腸胃科、胸痛去看心臟科、筋骨痠痛去看復健科或骨科、神經外科等,也因為長期痛苦不被了解,往往會情緒比較低落、煩躁,工作表現也可能比一般人來得差。


▲長期投入纖維肌痛症研究的蔡佩珊教授表示,纖維肌痛症病友所受的折磨,並不亞於其它病痛,期盼應被國人理解、重視。(攝影/詹舒婷)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蔡佩珊教授分享,曾有1位中年男國標舞老師,他因患有纖維肌痛症,跳舞時會很疼痛,常常覺得全身僵硬、提不起勁來,沒辦法再繼續教課,心中有滿滿的負能量,卻不好意思老是跟家人抱怨自己的困境,跟旁人訴苦,也沒有人能理解,非常孤單。


蔡佩珊進一步指出,台灣醫療的可及性高,就醫方便,但這群飽受纖維肌痛症所苦的病友,因為好手好腳,既沒有骨折,也沒有得癌症,卻因身心受疼痛所苦。全身僵硬、超級倦怠、有睡眠障礙及憂鬱症狀而天天唉聲嘆氣,滿滿的負能量而不被雇主、家人諒解,他們所受的折磨,並不亞於其它病痛,期盼應被國人理解、重視。


自我檢測量表上線「自喻也自癒」 促進醫病溝通


孫維仁教授分享,纖維肌痛症並不是絕症,好好控制病情,也有機會生活得與一般人一樣。病友可至《纖維肌痛症自我檢測》網站,自主登錄纖維肌痛症量表,內容包括疼痛的情況、記憶力及專注度、疲勞程度、頭痛、體力、睡眠、情緒等等共29個生活問卷及用藥的狀況,讓病友可以天天做健康日記,瞭解自身的病況,對病友來說也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


有了自我檢測量表,在就診時,能幫助醫師更了解病情的變化,一起討論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也希望台灣纖維肌痛症關懷協會能集結專家學者及病友的力量,讓病友間能獲得連結,互相扶持不再孤軍奮戰。


教育、心理、藥物、健身4大支柱 緩解疼痛要耐心


林至芃理事長表示,在面對纖維肌痛症需要有教育、心理、藥物、健身4大支柱,病友要對纖維肌痛症有正確的認知,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因此多管齊下才能得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就算運動會痛,也要忍著7分痛去健身,疼痛會慢慢減少變5分痛、4分痛,跨過這個鴻溝,就會越來越進步。建議病友不管是太極、有氧、重量訓練,或是簡單易行的伸展、步行、自行車、瑜珈,都對緩解病情有幫助。


而台灣疼痛醫學會也推出最新版《2021纖維肌痛症台灣臨床處置指引》,不只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疾病,也希望讓纖維肌痛症的病友,能夠得到適當的起始治療。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纖維肌痛症

最新消息

女生必看!8個基礎代謝緩慢表現+ 17項提高代謝飲食方案 請get!

愛健康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發布時間:2022-12-08 21:30:00

減肥最有效率的方法其實不是少吃多動,而是要提高基礎代謝,女性尤其過了30歲代謝就會漸漸趨緩,今天分享17個日常提高代謝的飲食習慣,一定要好好記下來!

24小時最熱

代謝慢會有的症狀表現:

  1. 節食的時候也沒有變瘦,一旦吃起來就容易胖,就算有控制飲食還是有發胖的情況。
  2. 身材整體看起來不胖,但是小腹肥大,典型的梨形身型。
  3. 手腳容易冰冷,會怕冷,也容易出虛汗、盜汗。
  4. 每天沒做什麼卻容易疲憊、整個人看起來倦容滿滿。
  5. 皮膚不好,易長痘出油,膚色也暗沉,還常常掉髮。
  6. 經期不規律,有時來很短,有時又拖得很長。
  7. 排便不暢,常常會有便秘的情形。
  8. 睡眠品質差,晚上很難睡著,早上也難起來。

如何知道自己的代謝高還是低?

  1. 睡覺前秤一下體重。
  2. 隔天起床再秤一次體重。(秤體重前不要上廁所不要喝水)
  3. 將晚上的體重減去隔天早上的體重。

數據對比:

數字在0.4—0.8公斤的範圍:代謝正常。

數字在0.4公斤以下:代謝慢。

數字幾乎一樣:比較難瘦下來。

代謝降低的原因:

  1. 長時間節食,只要攝入低於正常代謝的30%都叫做節食,女性如果攝入低於1000大卡就叫做節食。
  2. 經常熬夜,影響身體瘦素分泌。
  3. 三餐不規律,經常吃一頓飽的就餓一頓。
  4. 不愛喝水,這會讓脂肪很難代謝。
  5. 缺乏運動,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

如何提升代謝?(飲食篇)

  1. 碳水主食類多選擇糙米粗糧,多吃低糖水果、高纖蔬菜,這些有利於血糖的穩定,給大腦的訊息也多半是”我不餓”,持續下去,代謝會漸趨平穩。
  2. 吃足優質脂肪,像是堅果、橄欖油、蛋黃、酪梨等等。
  3. 蛋白質的攝入要佔每日的30%—45%,足夠的蛋白質會讓人每日多燃燒150-200大卡的熱量。
  4. 多吃奶製品,奶製品中的鈣質與其他成分相互作用,可以加強提升新陳代謝。
  5. 多吃富含omega-3的食物,像是核桃、蝦蟹、杏仁、菠菜、鮪魚、鮭魚等等。
  6. 補充維他命B群:B1、B2、B6和B12等等都需補充。
  7. 喝綠茶或是烏龍茶,這兩種茶可以幫助代謝4%—5%,同時還能提高10%—17%的燃脂率。
  8. 補充鐵質,鐵質不足會導致身體肌肉無法將足夠的氧氣運輸給細胞,這會讓代謝下降,平常應多吃雞肉、大豆等食物。
  9. 規律三餐,不要不吃早飯,或者不吃晚飯。當你不吃飯的時候身體就會降低代謝來減少消耗。
  10. 保持合理的熱量缺口,控制在300—500大卡;如果吃的太少,就等於節食,節食不但會暴食反彈,對健康的影響也特別大。
  11. 多吃高鉀蔬菜,一天攝取的鉀元素量約1200毫克,鉀元素能透過調整體液和電解質促進代謝,比如芹菜,菠菜,菌菇類等等都可以大量攝取。
  12. 每天每公斤體重最少喝夠30毫升的溫水,因為脂肪的代謝,需要有水的參與。

如何提升代謝?(

運動篇)

  1. 養成無氧+有氧運動習慣:無氧運動可以提高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有氧運動可以消耗當天熱量、提高當天的身體代謝。
  2. 運動方式要定期改變:如果長時間練同一種運動容易讓身體適應該運動的強度,導致之後運動時消耗的熱量愈來愈少,體重停滯期也會提早到來。
  3. 多做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具有持續性燃脂特點,也就是當運動停止時,身體仍然處於燃脂的狀態。
  4. 提高日常活動量:如果沒時間運動,可以靠提高日常活動量來增加代謝,比方多走路不要一直搭車,能站著就不要坐下來,能爬樓梯就不要搭電梯。
  5. 每天保證8小時的睡眠:睡眠不足容易讓身體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力降低,使得脂肪更容易形成。

延伸閱讀:

瘦身 減肥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健康 減重 飲食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